建设金融强省须整合资源加大银行创新和转型力度

黄倩蔚 | 2011-07-13 09:11 587

一场金融危机,将广东的整个传统制造业推向了转型发展的关口。靳彦民:目前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集中于服务大企业,转型服务中小企业存在一定困难。

 

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靳彦民:

 

  一场金融危机,将广东的整个传统制造业推向了转型发展的关口。一场金融危机,也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到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金融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发展金融业的要义,同时也是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转型中,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毫无疑问是发展经济体在高速前进过程中必须探索的课题。

  日前,记者就此问题专门拜访了曾在建设银行总行从事公司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管理、在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有多年研究的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靳彦民。靳彦民今年年初从建设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调任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在其观察和调查广东省经济和金融运行情况半年后,首次公开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坦诚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广东目前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根据其从业经验提出了不少建议。

  从记者的第一个问题贯穿到最后整个采访,这位外形儒雅的行长看问题的犀利眼光和坦率直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其说是银行高管,记者更愿意用“一位金融经验和知识十足的银行家”来形容靳彦民。他还对本报首次披露了其上任后如何掌舵建行广东省分行服务广东经济的计划。

  建设金融强省着力点在哪里?

  “着力锻造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发挥对经济的杠杆撬动作用”

  在这些年,随着国内金融业的日渐成熟和开放,金融反哺经济的作用愈发显现。北京、上海等金融强市以及重庆的“金融崛起”充分诠释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然而,作为全国金融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且GDP占全省比重达6.1%的广东省,中小企业众多,融资难题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加上金融主体层次少,业务单一,阻碍了金融作用的充分发挥“大而不强”,成为了我省金融业急需改变的现状,建设金融强省任重而道远。

  在全省的金融资产中,银行占了92%,是金融总量占比最大、服务客户最多的金融主体。毫无疑问,银行机构将是连接资本与实体经济的第一大通道,在这一轮的金融变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决广东金融大而不强的问题,使金融业能够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靳彦民坦诚地指出,建设金融强省,要改变目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传统发展方式,发展多元的金融结构。此外,银行也要改变单纯依赖信贷扩张的业务模式,开展综合金融服务。

  建设金融强省是一个长效行为

  南方日报:广东省的“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以上,将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将地方金融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您怎么看待这一目标?“十二五”规划实施和金融强省战略的关键发力点在哪里?

  靳彦民:广东省两年前就提出了建设金融强省的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建设金融强省是一个长效行为,也需要各种金融力量的合成。实体经济要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对经济的引擎效应就更加明显。广东是经济大省,但金融业增加值只占GDP的6.1%,与北京、上海还相差甚远,说明广东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并不匹配。因此,广东提出金融强省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眼光,抓住了主要矛盾,是经济金融相互促进的重要举措,对广东经济社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东金融大省的地位已经确立,当务之急是着力锻造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迅速发挥对经济的杠杆撬动作用。“建设金融强省”是一个目标,背后表达的则是政府的决心。目前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挑战,广东有超过10万亿的银行资产,但银行发挥的作用主要还停留在信贷服务、个人业务、结算支付方面,只有积极破解结构性矛盾、提升服务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经济的贡献。

  我认为,要建设金融强省,必须要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业务结构,当务之急要改变目前过度依赖银行的状况,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推动保险、担保、信托和金融租赁等金融市场的多元化,通过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产生对经济拉动的强大合力,从而全面助推经济发展。

  推进社会化融资仅靠创新不够

  南方日报:全面发展综合的大金融服务体系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靳彦民:这几年,其他金融业务发展迅速,比如信托、保险资产总量已经达到了2万亿和5万亿元。依照“社会融资总量”这一统计口径,近年来非银行融资渠道迅速增加,已占融资总量的80%左右,即100亿的社会融资中有80亿是通过非银行渠道获得的。

  要全面推进社会化融资,仅仅靠信贷创新是不够的。银行要发挥间接融资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与众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围绕国家规划和经济建设中心,以债券、信托、票据以及发行理财产品等综合性的手段和方法来拉动社会融资,开展综合融资服务。目前,国家通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收缩流动性,货币政策从紧的信号非常明显。这些政策虽然控制了银行的信贷扩张,但并没有减少社会融资总量,客观上推动了金融的市场化进程,将有效改变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的状况。

  社会转型和银行转型目标一致

  南方日报:广东省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具体到银行,如何配合整个大的产业升级?

  靳彦民: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适应市场化要求,银行发展不能再简单依赖于布线扩张,而必须走上深化改革和业务转型之路。当前要加大存量业务的结构调整,改变将大部分信贷资源配置给大企业造成单笔贷款额度偏大,流动性比较差,资金不能很有效率地运用的现状,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中小企业、个人消费和改善民生中去,包括城市“三旧”改造、保障房建设等等。

  经济社会转型和银行转型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必须要顺势而为。银行业要充分发挥优势,在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良好政策环境中实现业务转型,进一步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广东各家银行要利用自身在系统内的大行优势,向总行争取更多的资源,致力打造金融服务后援基地。比如,建行就在总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广州开发中心、总行电子银行研发中心、总行电话银行广州中心等机构。

  广东金融创新计将安出?

  “银行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来服务创新”

  在建设金融强省的过程中,目前我省最为薄弱的环节还在于金融创新能力。目前各家银行业务和产品的趋同性已经带来了严重的行业同质化竞争现象,而激烈竞争的背后又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规范。

  资金渠道没有疏通,银行服务停滞不前,而实体经济需求却瞬息万变,银行资金或将成为悬在实体经济上空的堰塞湖。如何疏通?针对实体经济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已经势在必行。靳彦民也指出,银行根据实体经济需求做出的创新,是最有效也是目前最缺乏的。

  创新要结合未来社会发展特点

  南方日报:目前广东创新在不断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您认为未来金融创新的方向在哪里?可以结合建行的经验谈谈如何将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吗?

  靳彦民:创新的方向要结合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我认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重点,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新农村建设,三是改善民生。商业银行的创新,就要在这个方向上顺势而为。比如,建行一直关注城市建设和百姓居住条件改善,我们创新推出的为“三旧”改造量身定做的产品“三旧改造通”,覆盖了开发企业前期(征地拆迁)的资金周转,解决了关键难题,这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所不能做到的。目前建行已经累计为广州西拔村等多个“三旧”项目发放贷款近20亿元,储备各类旧改项目达到150个。建行荣获2010年广东“金融创新奖”一等奖,应该说“三旧”改造贷款产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借助和整合社会资源是趋势

  南方日报:建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和网络虚拟经济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靳彦民: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近年来建行为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发放贷款超过1500亿元。作为商业银行来说,扶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企业发展,除了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和服务流程上要有突破外,同时要广泛搭建平台,积极借助和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创新,并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趋势看待。比如广东现在是贸易大省,B2B平台网络贸易商发展异常迅速,网商群体非常庞大,其中80%的网商需要融资。但他们大多数缺乏抵押担保,造成其融资和资金周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部分客户贷款的风险靠银行独自控制会很难,但可以通过技术产品和手段的创新,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专门针对网商融资需求,研发了网商贷款融资模式创新产品。建行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利用互联网的信用记录和交易量等数据,解决了银行审核的问题,并实现所有的申请、审批、放款和还款,都通过网络进行。通过共享网络平台数据,“拿来主义”使得银行可以掌握企业具体信息、交易记录、货物周转、信用状况等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共同控制客户风险,从而有效解决了单纯依靠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信用和操作风险。这一例子充分说明整合社会资源对银行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如何破解?

  “创新风险技术、放开市场利率底线或是前行方法”

  今年以来,在中央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有增无减。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小企业,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中小企业倒闭和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对于广东来说,中小企业占比巨大,是广东经济命脉之一。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在今年显得愈发重要。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将是未来经济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寻找一条可自体循环持续的中小企资金通道,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一场持久的战役。

  “客观而言,在目前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可能彻底解决,只能缓解。”靳彦民的回答有点出乎记者的意料。他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其固有的多方面因素制约着,这些因素一天尚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难以彻底破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只能缓解很难解决

  南方日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已经说了好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您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在哪里?应该从什么地方去突破这一难题?

  靳彦民: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是由企业自身、银行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共同作用造成的,只能缓解,很难彻底解决。第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缺乏抵质押物,信息不透明,企业生命周期过短。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在2.7年左右,存续期超过7年的中小企业属凤毛麟角。对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款自然要慎之又慎。然而,中小企业需要融资的比例却又高达80-90%,这显然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第二个方面因素来自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国有大银行转型成本和责任成本巨大。国有大银行历史上都是从专业银行发展过来的,在体制机制上、制度流程上、工具方法上都是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的模式。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风险管理手段与大企业有天壤之别,金融服务需求也完全不一样。客观而言,目前大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不少银行信贷增量规模开始向中小企业倾斜。这绝不单纯是社会责任的驱使,而是提升盈利水平的考虑。应该使银行从中逐渐尝到甜头,认识到中小企业贷款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

  第三个方面是社会因素。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推出了许多新的政策,但我认为仍需出台部分激励政策鼓励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比如可以制订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呆账核销政策亦可更加灵活一些,以消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在于中小企业

  南方日报:目前在服务中小企业转型上,建行进行过尝试吗?哪些是证明比较切实有效的?

  靳彦民:目前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集中于服务大企业,转型服务中小企业存在一定困难。此外,金融资源仍然向传统领域集中,但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在于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不是要不要转型的问题,是应该怎么才能更好转型的问题了。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建行的“信贷工厂”模式值得借鉴。所谓“信贷工厂”,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每一个放贷环节都由专人负责、批量发放,通过市场调研、客户开发、授信评价、信贷审批、信贷执行、贷后管理等“一揽子”服务,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通过设置早期预警、软回收、信用恢复、硬回收等岗位,有效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实现了服务中小企业上的“专业专注”。近年来,在信贷规模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建行却逐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今年前5个月中小企业贷款、个人助业贷款投放量大约占信贷总额的50%。在渠道建设上,我们注重加强与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的合作来缓解营销能力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建行已经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1500多亿元,现在从事小企业贷款已经变成了银行自主行为。除了信贷服务外,建行还提供包括财务顾问、理财咨询等中间业务,以满足企业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包容有利于银行创新

  必须与香港联动

  ■建言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与建设金融强省相呼应,我们看到广州也提出了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然而,由于广东这一片1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聚集了香港和深圳一外一内两个大型区域金融中心。广州再建区域金融中心被不少学者和专家质疑其必要性和存在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如果真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广州的定位又应该怎样与深港区分?靳彦民认为,粤港互动是目前发展金融的一大优势,而且必须得联动起来,他认为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在现阶段并不冲突,更多的是相互的促进和合作。

  南方日报:广东毗邻香港,粤港金融合作是未来发展广东金融的重要一个优势,建行在这方面是否有规划?

  靳彦民:广东银行业的国际结算比例组成中,与香港的结算量占比超过60%。基于这一现状,粤港联动一直是我们创新工作的重点,力求通过联动提高服务能力。五年前,我们就建立了与建行在香港分支机构的联动机制,通过建行香港分行、建行全资的投资银行建银国际解决了大量客户在融资、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方面的需求。

  2010年以来,联动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延伸,主要包括建立管理人员定期互访机制、开展境内外联动产品创新、开展产品推介和业务培训等等。除建行的香港分支机构外,建行将尝试与更多的香港银行加强合作。随着人民币跨境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相信粤港合作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南方日报:广东曾提出过,要将广州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您认为这与香港这一国际化的金融中心的定位应该如何区别?

  靳彦民:广州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必须要与香港进行联动,必须借力香港。目前,从功能上看广东的金融地位与香港尚不可同日而语,层次的差别决定了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与香港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定位并不矛盾,广州即便建成了区域金融中心,更多只是服务于国内并辐射华南地区,这与香港国际化金融中心定位大有区别。目前推动共同发展,两者完全可以互惠互利。

  南方日报:银行怎么更好服务于建设广东的区域金融中心呢?

  靳彦民:从金融资产总量来看,目前建行拥有9000亿元的资产,占广东银行业全部金融资产的1/12,四大银行任何一家对市场的导向作用都很大。国有银行还是要通过创新和改善服务来实现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大银行规模不是问题,扩张的速度不是问题,如何提高资产质量,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服务能力才是关键所在。

  正如我刚刚提到的,银行业务服务的面还太窄,对经济的拉动和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广州具备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潜力和优势,比较适合银行业发展,也比较适合金融创新,这得益于广东的开放和包容。省委省政府在创新上、监管上给予充分包容的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创新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实现。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潘功胜:人民银行将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2024-03-01 14:06
226066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来了,“中国华融”成历史

2024-01-29 13:54
137502

中交地产拟开展不超过20亿元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

2024-01-25 14:29
163128

北京金融资产总量超过190万亿元,约占全国一半

2023-03-22 23:40
44757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

2023-02-15 16:13
34761

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

2023-02-13 13:55
2150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