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样本:中国企业“出海”梦与痛
2011年3月22日,光明集团收购法国公司50%股权项目宣布失败。其实,在光明身后,有诸多有意借助国际并购提升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光明“出海”途中所经历的或许也将是他们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的。随后就是不久前的法国优诺项目,这一次光明给出了最具竞争力的报价,但却输给了通用磨坊“最现实的方案”。
2011年3月22日,光明集团收购法国公司50%股权项目宣布失败。至此,这家在国际并购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家有着强烈国际化愿望的上海国企,足迹踏遍欧洲、美洲、澳洲,四处寻觅合适的并购标的,五度出手,并购目标全都是国际知名食品企业,但只有一次成功,仅新西兰信联乳业一役获得成功,其余几次则或是主动放弃,或是无奈出局,未能开花结果。
推荐阅读
在这一年多五起并购中,光明究竟经历了些什么?遭遇了哪些不为外界所知的困难?多次实战又收获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其实,在光明身后,有诸多有意借助国际并购提升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光明“出海”途中所经历的或许也将是他们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的。
并购急进五度出手
“如果收购最终完成,将是集团的首次海外出手。”2010年1月12日,在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表示。就在这一天,光明有意收购澳大利亚西斯尔公司(CSR)旗下的糖和可再生能源公司的消息传出。自此,光明正式迈出了海外并购步伐。
事实上,在此之前,光明已经给自身设下了目标:成为一家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综合性食品集团。在这个目标下,国际业务开拓及并购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与CSR的谈判过程中虽有点“小插曲”,但总体是顺利的,到了6月底,光明甚至已经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界宣布这起并购。但形势突变,7月5日CSR突然宣布已与丰益国际达成了协议,这个消息不仅令媒体惊讶,也让光明不少人感觉错愕。
如今回头来看,光明当时对于这场“亚洲糖王”之争心理准备显然不足:收购之前,丰益是亚洲最大的糖业企业;而一旦光明收购成功,则会超越丰益国际成为“亚洲糖王”,按理说这将是一场激烈交战,但光明一直未曾察觉对手的逼近,藏在暗处的丰益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高调上吃了亏的光明,开始学习沉默的艺术。对新西兰信联乳业(Synlait Milk)公司的收购可谓出乎意料的低调,在光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光明乳业发布收购公告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也是迄今为止光明唯一的海外并购成功经历。
此后对于英国联合饼干和美国GNC保健品的并购,光明又遇到了新情况。光明食品集团董事、财务总监曹晓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对联合饼干做过尽职调查后,光明发现英国养老金制度设计是其“无法承受之重”,即使收购成功,风险也相当大,于是选择了主动放弃;而当光明还在对是否要并购GNC进行内部讨论的时候,急着退出GNC的基金,选择了以推动GNC上市的方式实现退出。
随后就是不久前的法国优诺项目,这一次光明给出了最具竞争力的报价,但却输给了通用磨坊“最现实的方案”。
不过,在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光明反倒越挫越勇。“光明仍会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 4月2日,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葛俊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光明国际化的决心并未动摇,仍会围绕酒业、糖业、乳业、分销代理和综合食品制造业等主业进行并购。
四败一胜软肋何在
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光明的四次败北?
在多次并购失败之后,光明食品集团也在试着总结。记者获得的一份光明内部报告中提到,“我们也必须看到光明作为一家中国国有企业,在类似国际竞标项目中所存在的软肋。”
这份报告指出,在优诺并购案中,“在面对法国媒体和政府时,我们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政府的审批流程,尽管我们一再解释我们已获得政府的预批准,但法国各界仍有担心中国政府审批会耗时过长。”
类似的担心也曾经发生在美国GNC收购案上。曹晓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当时GNC的基金股东希望早点实现退出,因为担心光明的审批程序过长,最终选择了推动GNC上市。
不过,并非所有的光明人士都认同这一观点。葛俊杰在4月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国企海外并购不但没有劣势,而且有优势”。
这种优势自然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国企在中国市场上常常拥有许多其他企业不具备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收购成功后在国内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国企资金充裕,并且信用状况较好,相对容易获得贷款。
让光明并购团队感受明显的另外一点是:“法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食品企业存有偏见,我们不断被问到收购优诺是否想窃取法国技术和品牌。尽管我们多次强调双方的合作是平等互利的,光明的多项技术也已在欧美获得了专利,但这种偏见无疑对我们造成很大压力,成为我们相较其他竞标者的弱势。”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优诺股东索迪奥在谈判过程中突然打破之前光明51%/索迪奥49%的合作模式,而提出以50%/50%的股权结构代替。最终光明经过仔细考虑,决定接受该股权方案,但同时也提出光明对合资企业的CEO有任命权,对合资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年度预算有一票决定权,以保证光明在合资企业中的决定权。
战略可行战术失误?
如果梳理诸多对光明海外并购的评论,不少分析认为,光明的海外并购在战略上并无问题,光明的短板主要在于缺乏实战经验,出现了诸多战术上的失误。与丰益国际、通用磨坊等国际巨头相比,光明的表现显得稚嫩。
格局和竞争对手动态的分析也不够充分,未能预料到丰益国际会加入竞争,也忽略了CSR糖业资产的战略价值。回头来看,因为0.7亿澳元错失这个项目相当可惜。
而在对英国联合饼干的收购中,一些评论认为,这显示出光明事先研究不够,对收购对象了解得不充分,出现了已经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却中途退出谈判的情况,这对一家刚开始走向国际化的企业而言,或多或少会给自身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英国《金融时报》在收购联合饼干流产后评价光明时甚至表示:“光明集团迄今在并购方面表现拙劣,而且优柔寡断。”
对于这种种情况,光明团队也反思道:“光明真正的软肋是光明国际化水平仍需提高。这不仅指业务的拓展,也是国际化人才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