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央行突然加息是紧缩政策退出的晚钟?

马光远 | 2011-07-07 14:10 397

  中国央行6日晚突然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

  中国央行6日晚突然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本次加息之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至3.5%,但依然低于CPI的数据。

  笔者注意到,很多人对本次加息的最大感受是“突然”,之所以感觉“突然”,其一是央行再次打破了周末调整货币政策的惯例,给市场没有任何消化的时间;其二是在本次加息之前,尽管诸多迹象表明6月份的CPI将再创年内新高,破“六”几乎成为定局,但某些迹象也似乎在表明,紧缩政策将在下半年结束,特别是温总理罕见的表态“猪肉价格过几月会下来”,在价格问题上,这是中国高层鲜有的表态方式,这一切似乎都意味着,宏观政策将在下半年微调,上半年喘不过气来的政策似乎出现了悄然松动的迹象。特别是7月以来,股市出现的反弹迹象大体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央行的加息举动,的确让很多人大吃一惊,相信欧美股市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很快会做出反应。既然中国高层对未来遏制通胀的信心十足,为什么还要急加息?央行的这次加息究竟传递出了何种政策的信号,在这个问题上,并非没有分歧。笔者看到,对于此次加息,一些人就乐观认为,这是紧缩政策进入尾声的信号。

  是紧缩政策的晚钟,还是延续,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事实上,每年“北戴河”会议之前,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问题都会引发诸多的猜测,海内外机构、学者的观点争奇斗艳。以2010年的这个时候为例,中国的高层也是密集调研经济,特别是7月3日,温总理在考察湖北等省的时候突然提出了“两难论”,引发了外界对中国即将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的猜测,而事后的政策选择证明,这种猜测并没有真正把握中国宏观政策的走向,不仅多年的经济增长并未像某些机构预测的,出现滑坡和衰退,而且,CPI也未出现像某些机构预测的“天高后低”的态势,而是一路高歌。但是,由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在2010年下半年,通胀并未进一步恶化,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保持了基本健康的状况。

  今年可谓大同小异,相对于一季度,除了CPI之外,中国经济的一些指标也出现了下滑的态势。比如,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创下28个月以来新低,逼近了50%的警戒线,经济增速回落态势延续。在这种情况下,去年的一些论调又开始卷土重来,中国经济“硬着陆”,“滞涨”,滑坡在高层密集调研中甚嚣尘上。

  在笔者看来,每年的7月,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向之所以如此喧嚣,很多情况下并非基于探求中国经济的真相,而是基于对通过政策可以获得利益的期待。一些机构、专家动辄判断中国经济衰退,滞涨等,既不是基于现实的数据,也不是基于未来的趋势。如果看看前半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表现,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进出口,尽管一些数据略微有所下降,但总体而言,表现在正常的趋势范围内,16%的消费增长,25%左右的投资增长,30%左右的进出口增长,不仅和危言耸听的“硬着陆”没有关系,在良好增长的情况下,更何来的“滞涨”之说。而经济的适当回调,既是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也是经济周期使然,从大部分指标看,中国经济的生命体征良好,经济的基本面纵使有很多的担心,但最不值得担心的却是衰退。

  而相对于经济增长,今年被列为经济领域头等大事的通胀问题,却没有明显的好转,CPI继5月份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之后,6月份更是有可能突破6%的心理防线,而考虑到未来影响通胀的因素日渐复杂,我们决不敢轻言通胀已成强弩之末,可以掉以轻心;另外,房价经历半年的调控之后,不仅房地产投资依旧火爆,投资增长维持在35%的高位,而且,一线城市的房价迄今没有回调的明显证据。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最大的两大风险: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并没有消退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考察这次央行的加息,很显然,觉不是有些机构判断的,紧缩政策已近尾声,而是央行在各种猜测声中,快速做出举动,为下半年政策定下基调,而绝非收兵的“鸣金”之举。

  笔者对于中国央行的这次加息举动给了一个80分以上的高分。加息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无忧,加息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依旧是通胀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如果下半年宏观政策松动,很可能导致前期的调控成果毁于一旦,在通胀态势没有明显拐点的情况下,坚持政策的延续性,从大方向而言,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也应该看到,加息使得中小企业的境况更为艰难。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专家呼吁的针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的非对称加息的对策并未被央行所采纳。如果说中国实体经济的最大隐忧何在,无疑是目前日益严峻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在加息的情况下,如何对中小企业区别对待,在断流的同时,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水源,恐怕是货币当局必须提上政策日程,而不是仅仅说说的话题。

0
标签: 基准 金融机构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