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准备金率
[提要]无论是2009年的房价暴涨还是2010年以来的物价飞涨,原因都是市场上的货币太多了,于是,政府采取同样超常规的政策收回市场上过多的货币。无论是2009年的房价暴涨还是2010年以来的物价飞涨,原因都是市场上的货币太多了,于是,政府采取同样超常规的政策收回市场上过多的货币。
[提要]无论是2009年的房价暴涨还是2010年以来的物价飞涨,原因都是市场上的货币太多了,于是,政府采取同样超常规的政策收回市场上过多的货币。最为典型的政策就是连续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自今年年初以来,达到每月一调的超常频率,2011年6月20日起,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5%,为1984年以来的最高点。
据苏州日报报道:
央行连续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但问题又来了,物价还没有回落,CPI还没有下降,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融资难的困境,企业纷纷抱怨贷不到款,银行也抱怨资金吃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因资金问题出现了困难。
自2010年初以来,物价不断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勇攀新高,2010年1月CPI同比上涨还只有1.5%,5月份突破3%,10月份突破4%,今年3-5月,连续三月稳稳地超过5%,分别为5.4%、5.3%、5.5%。那么,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了太多的货币。那么,央行为何要投放这么多的货币呢?道理同样也很简单,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货币。效果是明显的,2009年经济增长9.1%,2010年经济增长10.3%,圆满地完成了“保八”的任务,但也留下了后遗症。先是年房价暴涨,紧接着又是物价飞涨,物价上涨可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尤其对广大中低收入者而言,房子可以暂时不买,想办法租房或临时找个地方“蜗居”,但饭不能不吃,普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与房价上涨相比,影响更大。
无论是2009年的房价暴涨还是2010年以来的物价飞涨,原因都是市场上的货币太多了,于是,政府采取同样超常规的政策收回市场上过多的货币。最为典型的政策就是连续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自今年年初以来,达到每月一调的超常频率,2011年6月20日起,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5%,为1984年以来的最高点。
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而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资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下降。举个例子,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21%,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21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79万元,假如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78.5万元。
央行连续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但问题又来了。物价还没有回落,CPI还没有下降,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融资难的困境,企业纷纷抱怨贷不到款,银行也抱怨资金吃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因资金问题出现了困难。据《南风窗》报道,浙江温州已出现了多家中小企业集中倒闭的现象,有些企业主甚至因还不起高利贷而外逃。苏州的部分中小企业也出现了经营困难的状况。要知道,中国60%的GDP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看来,过快过猛的紧缩政策也会给经济带来波动,市场上资金多了会导致物价上涨,资金少了经济又会下滑,真是“纠结”。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的货币政策能否再讲点艺术。一是尽量避免“一刀切”,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适当地给中小企业一些照顾;二是货币政策可以与财税政策搭配,在因紧缩而加大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在税收上给些优惠政策,以帮助企业化解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