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加息!货币紧缩进行时
2011年,这些曾一马当先的战士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受着国际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陷入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矫枉过正”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巴西矿业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其国家通胀推动比较大。
201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为疲弱的世界杀出一条经济复苏的血路。
2011年,这些曾一马当先的战士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受着国际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陷入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矫枉过正”之中。
在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面前,新兴经济体仓皇打出一套组合拳,利率与汇率齐动,收紧货币、维稳汇率、控制资本流入,尝试抵挡正从发达国家源源不断释放而来的流动性,刺破本国资产泡沫,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庞大经济体的发展姿态,使其不至“硬着陆”。
流动性带来通胀
中国刚刚创下的34个月以来惊人新高的CPI数据,放在新兴经济体的大环境下看看,不过稀松平常。
新兴经济体中最具代表性的“金砖四国”中,巴西5月的CPI比去年同期上涨6.5%,随着物价形势的恶化,有分析预测,全年通胀率可能上升到7%以上,大大超出政府预计的4.5%;一直被外媒拿来与中国比较的印度,总体通胀(WPI)同比增速也飙升到9.1%;而俄罗斯5月份的CPI同比上涨9.6%,俄罗斯央行预计今年全年通胀水平将在7%左右。
是什么促成新兴经济体涨声一片?首先,这些国家在经济危机中使用了刺激政策,需要一定时间来吸收消化其影响;其次,舆论也往往直指“热钱”流入,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压力来自输入型通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巴西矿业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其国家通胀推动比较大。印度食品价格直接推动其CPI的波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危机时期,将大量充足的美元流向国际市场,推高了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国际金融学会(IIF)在其6月1日最新发布的题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入》的报告中称,2011年全球资本将有10410亿美元流向新兴经济体,此预测比今年1月的预测高出800多亿美元。报告还预测,2012年,这一数字将达10560亿美元。
紧缩成为盾牌
收紧货币成了新兴经济体赖以抗击通胀的盾牌。
对于紧缩政策,在新兴经济体使用最多的就是加息,以此加大入市资金的成本,收回流动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加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达11个,包括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波兰、泰国、韩国、匈牙利、越南、以色列等。其平均半年内加息的次数为3~4次。
印度是这些国家中不折不扣的加息大王。从去年3月至今,印度央行已经10次上调利率。截至6月16日最近一次上调,该国的基准利率已分别达到7.50%和6.50%。
巴西今年也已连续第四次加息,使利率从年初的11.25%上升到现在的12.25%,此利率水平在G20中位居首位。分析师预计,巴西的利率将在7月达到12.50%,预示在下半年,巴西还将再次加息至少一次。巴西货币政策制定者曾在4月表示,希望能通过连续持续的加息动作,实现在2012年把消费物价控制在目标区内。
俄罗斯央行则在5月30日宣布将存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5%,政策收紧的幅度大于市场预期,这是俄央行连续第二个月上调存款利率,同时也是该行去年12月份以来第四次提高存款利率。
在两难中升值
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韩国、马来西亚的货币都经历了对美元大幅升值的历程。人民币二次汇改以来约5.4%的升值幅度并不算高,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南非兰特、韩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对美元升值幅度均在6%以上。
在汇率大幅走高的情况下,个别国家政府不得不采取干预汇市的行动,来抑制本币过度升值。
巴西就是典型一例。巴西采取的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数据显示,巴西的持续加息已经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年内上涨17%,从2008年年底算起,累计上涨幅度已超过45%。至此,巴西官员已对进一步紧缩政策表现出谨慎姿态。巴西财长曼特加此前表示,政府将会采取措施抑制本币升值。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通过本币升值来解决流动性问题,但货币升值很可能会反过来大幅打压实体经济,导致出口受损、企业萎缩。顺着孙立坚的思路观察,新兴经济体对遏制通胀的集中用力,很可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有分析称,发展中国家的加息步伐已经出现暂缓态势,全球经济也可能就此提前走出紧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