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趋势和前景
在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区主任肖耿看来,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基础,并没有总体的消费和投资过热。刘遵义表示,管理通货膨胀,一要尽量稳定农产品与房地产市场长期的供需,二是要防止短期物价上涨引起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
我国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创下近三年来新高,而放眼全球,从新兴国家到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的蔓延之势已给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蒙上阴影。
如何看待当前国内外通胀形势?未来走势如何?如何在有效治理通胀的同时又不影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26日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的专家学者贡献了真知灼见。
中国核心通胀率较低
长期通胀预期风险不可小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达到5.5%,创下近三年来新高。
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遵义认为,近期中国以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主要是因为农产品,包括食品价格的上涨所导致的,租金也有一定的影响。
他表示,尽管最近几个月中国CPI同比增长超过5%,但从通货膨胀中扣除农产品以及能源价格变化之后,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仍比较低,大概在1.5%左右。
“通货膨胀的风险在于导致长期通货膨胀的预期上升,因为一般性的通货膨胀预期一旦形成了长期高通货膨胀的预期,政府需要花很多的功夫和很长的时间去改变这种预期,经济体也会面临长期滞胀的风险。”刘遵义提示说。
在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区主任肖耿看来,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基础,并没有总体的消费和投资过热。
稳定通胀预期
不能忽略企业盈利前景预期
为了回笼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更好地控制住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高位。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任何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让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水平的提法总的来说没有问题,但因为中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城乡存在二元结构,就中国而言,何谓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需要考察。
“如果单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只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所谓正常水平就是紧缩或者偏紧,因为中国和西方市场完全不一样。”他说。
那么紧缩货币流通量过了头会有什么结果?厉以宁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在收紧货币流动性政策影响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有的产业、地区和人群受影响大,要严防企业资金链和产品供应链的断裂。
“滞胀不是没有可能。”他强调说,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对治理通胀是有效的,但是同时不能忽略企业盈利前景预期同样重要。
刘遵义表示,管理通货膨胀,一要尽量稳定农产品与房地产市场长期的供需,二是要防止短期物价上涨引起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
就降低通胀预期,他提出了包括提供保值储蓄等可靠的防止通货膨胀的金融工具,让老百姓不必通过购买商品或有形资产来避险;利用人民币升值的优势增加进口,同时降低关税,以增加国内供给预期等措施建议。
治理通胀需要改革的突破
因为CPI同比指标有一定的滞后性,刘遵义判断,中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同比增速到今年第四季度会显著放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说,从中国的情况看,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明显增加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以此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稳定,这需要把短期抑制通胀的政策与中长期实现消费主导、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他表示,以投资主导的增长方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内外环境变化的新阶段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投资的持续膨胀,导致一系列的结构失衡,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相当多的体制性约束,为此,约束政府的投资冲动,要下决心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此来消除通胀的体制性因素。
“治理通胀需要改革的突破。”他说。
同时,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面对全球性通胀的挑战,单靠个别国家远远不够,需要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既恢复和保持经济增长,又抑制和减轻通货膨胀,促进世界经济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