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金融安全打响3000点保卫战
沪深两市昨日再创新低,沪综指盘中跌破3200,收盘时为3222点,比之上一交易日跌去68点。如果以去年10月沪综指冲高至6124.04点为参照值,半年时间里大盘跌去了近50%。
市场悲歌一片,“救市”声音此起彼伏。而市场人气的相当衰弱,也引发了很多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担忧。这种担忧,源自3000点的符号性意义。毫无疑问,若3000点的底线被击穿,市场信心将可能崩溃。而市场信心崩溃的结果,是证券市场将元气大伤,乃至更深层次地伤害到国家金融安全。因此,从捍卫金融安全的高度考虑,3000点保卫战必须打响。
A股市场指数究竟何以会在半年时间里遭遇“腰斩”?主流的解释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是导致中国股市从6000余点掉头一路向下的外部因素;从内部找原因,因素恐怕较多,也较为复杂。基础性的原因,或是因为市场自身需要调整,需要挤掉牛市当中过于狂热的投资激情导致的泡沫。而巨额再融资、“大小非”解禁等,则成为推动股指继续向下的导火索。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仍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情况下,尽管前期股指有虚涨回调下的压力,但半年内指数被“腰斩”已经非常不理性,不排除别有用心势力蓄意而为,以达成其对目标政策的胁迫目的。
尽管A股目前已经估值合理,具备了投资价值,但市场情绪的非理性恐慌,已经显示出市场一定程度上的失灵。在大盘一路下行的过程中,许多机构,以及众多中小投资者均被深度套牢。即便是资金较为宽松的一些投资机构,也因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不敢轻易出手。显然,如果任由海外热钱在A股市场上兴风作浪,市场的底部不仅难以保住,更严重伤害到整个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而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当果断作为,稳定市场投资信心。
回想股改前夕,沪综指曾一度跌破1000点,市场已经失灵,到了崩溃边缘。如果不是筑位了1000点保卫线,捍卫了市场信心,为及时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创造了条件,难以想象后来还能出现一轮股市的大发展。如今当市场再度回落到3000点左右关口时,已经消散掉股指狂飙突进期间积累的那些泡沫成分。有心者当可清楚看到,市场底部已然显现。当是保卫股改成果,逐步蓄积未来慢牛发展力量的时候了。
事实上,政府果断作为,目前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条件。中国股市终究不是一个赌场,尽管一个处于新兴加转轨时期的市场,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但股市作为中国宏观经济“晴雨表”的本质功能不会改变。只要中国宏观经济不至于跌落到最低谷,股市也就没有理由继续非理性地“大落”。近日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已经表明,当前宏观经济的确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通胀压力十分之大,但正如4月1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称,这些数据显示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想象的要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仍在,股市未来的希望也就仍在。
某种意义上说,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硬着陆”的一些特征。“硬着陆”固然是以不少投资者惨重的损失作为代价,以市场元气受到伤害作为代价,但不论怎样,“着陆”即意味着一种企稳。半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大的格局未变,上市公司的利润状况没有突变,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市场表现却是出现深度的下跌,不符合基本的逻辑。
另外,从海外因素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看,市场对于国际不利因素的反应似乎有些过度。即便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不能完全脱钩,也不可能是非常紧密相关的关系。况且,即便是在次贷危机的发生地美国,华尔街尽管一片狼藉,但美国股市对于次贷危机的反应,甚至还弱于中国市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于华尔街的受挫,乃至美国经济的衰退影响,中国市场应清晰度量其实际的负面作用——这对于重建投资中国股市的信心,也是不无裨益的。
在诸多条件下,政府当进一步解决影响股市回暖的若干问题。对于一些企业的巨额再融资行为,监管方也应给予必要的规范。同时,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并加强打击内幕交易等股市“毒瘤”;而针对引发市场恐慌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小非”解禁问题,也并非没有可选择的解决方案。本报近日就在社论中提出,面临“大小非”解禁的股份以一定的比例划转给社保基金,同时,社保基金承诺短期不退出,当可稳定市场信心。另外,诸如交易成本的降低等利好因素,也须在监管层的考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