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信贷大省位次腾挪 “保大压小”重抬头

2008-04-16 08:29 443

截至2008年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62万亿元。央行表示,从紧货币政策成效显现。

    还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

    截至2008年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62万亿元。央行表示,从紧货币政策成效显现。

    从区域来看,今年一季度,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六省市贡献了1.62万亿元贷款增量中的五成左右;同时,与一月份相比,六省市的位次也发生变化,北京跃居头名,而江苏近五年来首次淡出前三甲。

    “按季控制”可谓是首战告捷,但令监管部门感到担忧的是,随着各行持续深入执行从紧信贷政策,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的空间可能被压缩,银行贷款结构呈现“保大压小”的格局。

    六省市位次腾挪

    细细考量,一季度信贷大省的位次出现变化。

    依据1月份信贷增量的排名,1至6名依次为:广东1009亿元、江苏941亿元、浙江850亿元、北京787亿元、上海655亿元、山东633亿元;六省市的信贷增量占到当月全国的六成。

    近日,本报记者获取的一季度部分省市本外币各项贷款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前六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1988亿元、广东1571亿元、浙江1456亿元、江苏1310亿元、上海1076亿元、山东1060亿元。六省市合计贡献8461亿元的贷款增量,约占全国1.62万亿元的52%。

    由此可见,北京在一季度的后两个月发力,由第四名跃居第一名,浙江与江苏的位次互换,其余排序未变。

    对此,一位地方银监局官员分析,北京出现在第一名的位置有些偶然,主要是奥运场馆等大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4月14日,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根据基建工程类项目的一般规律,在项目建成之后,开发企业需要支付大量的工程款项,此时银行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而在此之前,项目建设资金一般由建筑企业垫款。

    剔除北京的奥运因素,其余5省市的位次变动不大。

    从历史上看,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一直盘踞信贷前三甲之位。截至今年2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前三名的地区依然为广东、浙江和江苏。同期,广东、北京、江苏的存款余额位列全国前三名。

    不过,今年一季度江苏跌出信贷增长前三名,多少有些意外。而从2002年至2007年,每年江苏一季度信贷增量几乎都是全国第一。

    在今年一季度江苏省1310亿元的贷款增量中,1月份增长约941亿元,2月份增长86亿元,3月份反弹为283亿元。

    单从2月份的情况,江苏辖内本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少增4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2%,低于全国17.05%的增长幅度。值得注意的是,春节以后,以工行为代表的大行执行了更为严格的按季控制要求。而在工行系统内,江苏分行的信贷增长一直位列前茅。

    而进入3月份,江苏一些大行甚至采用“按旬控制”,个别总行不惜动用经济手段,严防超计划放贷。

    相比之下,广东今年一季度信贷增长表现活跃,“主要是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前述地方银监局官员称,去年开始,广东的房地产走热,包括个贷在内的房地产贷款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保大压小”抬头

    信贷从紧之下,“垒大户”现象重新抬头。

    本着“早投放早收益”思想,一些商业银行在年初对信贷储备项目发放了贷款。而从江苏的情况看,这些项目多数为垄断行业的大集团、大客户。由此,监管部门感到担忧,随着按季控制政策的执行,小企业和农业贷款的增长空间可能被压缩。

    “现在最伤脑筋的正是小企业贷款,信贷规模越是控制得紧,小企业越受影响。”前述地方银监局官员称,“三农”贷款相对好一些,因为农信社作为涉农贷款的主力,想去“垒大户”也没有那个实力。

    今年3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在从紧货币政策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对小企业的信贷倾斜作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具体措施,在年度信贷规模中单列计划、单独管理、单项考评”。

    但上述银监局官员称,“仍然需要在银行内部机制上做文章”;这些机制包括考核、利率和风险防范等,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创新。

    在上海,中资金融机构1季度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主要投向了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和租赁商务业,五行业新增贷款占其全部贷款增量的77%。相对而言,小企业一般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上述五大行业中能够获得银行青睐的小企业占比自然不会高。

    除贷款结构出现“保大压小”趋势,通胀预期也在影响银行的存款结构。

    截至今年2月末,江苏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318亿元,同比多增233亿元;而企事业单位存款比年初仅增加80亿元,同比少增265亿元;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存款比年初下降了约110亿元。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银行贷款派生的存款减少;另一方面江苏乃制造业大省,相当一部分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用存款购买原材料。

    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6353亿元,同比多增7606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增加14978亿元,同比多增3927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5735亿元,同比多增1476亿元;财政存款增加5009亿元,同比多增1870亿元。由此可见,与居民和财政存款相比,企业存款增长势头较弱,同比增量最少。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