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科工10亿巨亏 整合面临双重压力
4月14日,香港,中航二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航科工(2357.HK)报收于1.08港元,跌幅达22%,一度低见1.03港元,为跌幅最大股份。此番下跌的直接原因是上周五(4月11日)中航科工在香港联交所发布的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报告。
根据这份业绩报告,中航科工2007年全年亏损10.26亿元,其中经营性亏损5.24亿元,较2006年3.24亿元的亏损额增亏了2亿元,期内公司营业额也下跌3.3%至165.4亿元。
对于巨亏10亿的原因,中航科工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支鸣表示:“主要是中航科工的汽车业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亏损,具体原因将在4月中旬发布的年报中做进一步解释。”
此前熟知中国第二航空工业集团事务的知情人士曾向本报记者透露,中航二集团与中航一集团的合并将在大飞机成立后逐步开展,目前中航二集团的当务之急是内部整合汽车业务,而此重任已交给中航科工去做。
日前公布的这份中航科工2007年的业绩报告,无疑加速了中航科工的整合压力。“一头是行政压力,一头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西南证券的分析师董建华如此评价。
包袱
对于中航科工的业务,董建华用“一块好资产加上一块坏资产来形容”。从4月11日发布的这份业绩报告看。“好资产”——航空板块2007年的营业收入为53.27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加了8.99亿元,增幅为20.30%,“主要得益于直升飞机销量和航空零部件销量的增长。”但全年整体毛利率为12.83%,较2006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支鸣对此解释说,“航空产品的一个规律是如果连续几年都没有新机型推出,毛利是肯定会下降的。”
“好资产”尚且如此,“坏资产”——汽车业务的营业业绩则更令人失望。根据这份业务报告提供的信息,2007年汽车业务营业收入为112.14亿元,较2006年减少14.69亿元。 “这主要是昌河铃木财务报表合并的原因导致销售收入减少了11.56亿元人民币。”支鸣则表示,昌河铃木财务报表合并的问题只是国内和国外两套核算体系的问题,中航科工汽车业务亏损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竞争力,市场销售渠道存在问题”。
整车销售的问题,成了中航科工汽车业务的“死结”。4月11日的这份业绩报告也显示,2007年中航科工汽车整车的营业收入为73.04元,较2006年下降了28.22亿元,降幅为27.87%;与此同时,整车业务的毛利率仅为9.60%,较2006年下降了0.18个百分点。
董建华则认为对于中航汽车业务的问题,应该具体看旗下的三家公司——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以及东安动力的经营业绩。“三家的情况很不同,东安动力目前业绩最好,而昌河汽车现在是个老大难,哈飞汽车居中,所以中航科工应该会根据三家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组。”
4月11日,昌河股份公布了2007年年报。公司2007年的营业收入为12.45亿元,较2006年下降47.60%,亏损5.8亿元,比2006年的亏损面增加了146.19%。4月14日,昌河股份更发布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昌河股份”变为“*ST昌河”。
救赎
“不会考虑剥离汽车板块,只会考虑如何通过合作加强和改善这一业务。”面对巨亏,支鸣依然强调公司不会放松汽车业务。
“中航科工今年主要的方向是减少汽车的亏损,航空板块保持增长的势头,同时提高航空工业在公司收入中的比例。其次是减少汽车板块的亏损,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通过一些外引内联,成立合资公司,寻找突破口;另一块则是加强一些销售网络的建设,扩大销量才是根本。”支鸣说。
经历了此前哈飞汽车和东安动力、昌河汽车与哈飞汽车等一系列内部汽车资产整合的失败后,“外引内联”成为中航科工重组汽车业务的核心思想。“哈飞汽车投入汽车资产,东安动力投入控股权,东风汽车投入资金的合资公司是我们经过一系列筛选后,认为对双方都有利的合资公司模式。”支鸣表示。
与此同时,支鸣不愿透露的“老大难”昌河汽车的重组也开始悄悄进行,有消息人士透露,“长安汽车的母公司兵装集团和中航科工正在接触,双方正在就长安、昌河合并之事进行商谈。”对此,支鸣表示不太清楚和长安的合作,“但是昌河会和铃木进行更加广泛更加系统的讨论。我们觉得谈判合作在国内很正常,大家都想从中获得一些利益。”
据记者了解,长安和昌河皆与铃木有合资关系。早在去年年初,铃木就启动了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并网销售计划。此次并网销售政策的实施,是日本铃木在中国“大铃木计划”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就是把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这两家合资公司的销售渠道整合,以最省力的方式增加铃木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因此,此番长安和昌河的合作商谈,铃木积极扮演了“幕后推手”的作用。
但是无论与谁合资,摆在昌河股份和中航科工前面的“第一要务”都是一年内扭亏为盈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