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月险企发债近百亿 未来三年或迎上市潮
当向股东伸手要钱变得不再屡试不爽时,发行次级债成了大部分保险公司融资解渴的“救命稻草”。” 从增资渠道看,现有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财政注资(国资背景保险公司)、股东注资、次级债、上市融资和利润转增资本。
当向股东伸手要钱变得不再屡试不爽时,发行次级债成了大部分保险公司融资解渴的“救命稻草”。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7日,保监会今年共批准了6家保险公司不超过90.5亿元的次级债募集计划,发债规模已超去年同期水平。
然而,发行次级债只是保险公司在融资渠道受到限制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业内人士认为,发债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止痛药”,唯有上市融资才是解决行业资本约束的长久之计。有投行预计,未来三年会迎来一波保险公司上市潮。
资本金告急
如果说2010年资本金告急还只是中小保险公司的问题,那么2011年一些大型险企也面临一定的融资压力。
公开信息显示,人保财险50亿元次级债计划刚获保监会批准,所募资金用于提高偿付能力,截至2010年末该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15%,略高于100%的警戒线;中国太保一季度已完成对太保产险的注资;2010年底平安产险和寿险的偿付能力都在180%附近徘徊,今年以来平安产险保费增速远快于太保,有投行以此推算平安产险也将面临补充资本金的需求。
保险公司负债经营属性和监管要求决定了保险公司对资本的长期需求。中信建投分析师缴文超分析说,保险公司是高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率一般在85%至90%以上,监管要求使得保险公司对资本的消耗速度更高。“由于保监会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率要维持150%以上,因此最低资本增长1%,实际资本要比最低资本多增长50%才能继续维持150%的充足率,否则偿付能力充足率就会出现下降。”
从增资渠道看,现有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财政注资(国资背景保险公司)、股东注资、次级债、上市融资和利润转增资本。而非上市保险公司主要增资方式为股东注资和发行次级债,融资方式有限。投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仍有4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另有6家保险公司徘徊在警戒线100%附近。
次级债只是“止痛药”
当资本金告急时,向股东要钱成了非上市保险公司的第一选择。因为这种融资方式,速度快、成本低。不过,并不是所有公司向股东要钱都一帆风顺的,有些尚在亏钱的中小保险公司,就面临着股东对频繁增资不满的问题。
于是,次级债成了他们的第二选择。据记者统计,截至6月7日,保监会今年共批准了6家保险公司的次级债募集计划,包括:华夏人寿(3亿)、人保财险(50亿)、信泰人寿(4.5亿)、泰康人寿(20亿)、百年人寿(5亿)、华安财险(8亿)。
然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次级债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止痛药”。中信建投认为,“发行次级债只能在短期解决偿付能力问题,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未来3至5年偿付能力问题。”这是因为发行次级债的规模受政策限制很大,而且从现有市场环境看,次级债的发行成本在上升,这主要与加息和货币政策紧缩相关,从而造成融资成本的上升。
因此,解决保险公司资本约束最根本的办法是打通上市融资的渠道,这才是标本兼治的良药。“虽然今年只有新华人寿一家有上市动静,但事实上已有一些保险公司具备了上市的条件(盈利能力达到要求)。”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偿付能力当是保监会监管中的重中之重,出于保险公司融资需求的增大,加上融资渠道的有限,预计未来三年会迎来保险公司上市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