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服务:更专业才有空间
支招:企业在摸索中前进,在摸索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有一定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基础、在项目运营的实践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人。傅兵:供应链管理相对而言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而且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就比较少,所以人才相对而言较少也是很正常的。
然而,目前国内方兴未艾的供应链服务行业也面临着一些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比如客户对供应链及外包服务认知有限,对于外包非核心业务以减低成本的优点认识不足;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供应链服务企业本身也面临着诸多信息化方面的挑战等。本期创业圈邀请到了国内主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与权威专家,对供应链服务行业所面临的上述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困境一:市场受制于“肥水不流外人田”
问题:由于供应链管理服务在中国还是较新的概念,企业客户对供应链及外包服务认知有限,对于外包非核心业务以减低成本的优点认识不足。尽管企业外包趋势日益明显,但多数企业依然观念保守,能自己做就自己做,肥水不流外人田。
支招:通过当下已经成熟的外包业务进行延伸,让客户认可外包服务带来的巨大利益,并在国内逐渐形成有扩张力的市场。
何明珂:我国很多企业不相信供应链管理,认为只是概念。由于普遍存在的企业之间的诚信问题,企业不太相信上下游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如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厂商矛盾,即工厂和商家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企业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并且过分倚重从自身角度去追求自身利益,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要求厂商合作去追求共同的利益。
即使有的企业愿意合作,一旦遇到合作伙伴的不诚信、不合作,就会感到很受伤害,以后会选择自营。但事实上,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最近几年国家重视发展物流产业,许多有庞大物流需求的制造企业,包括主营业务不是物流的多数国企,本来应该将很多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但此时便紧紧抓住物流不放,这并不符合专业化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市场经济原则。
胡松评: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确较低。从全国各地各类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反馈的情况看,或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看,都能得出这一结论。但是,改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绝非一蹴而就的。同时,改变观念的阵痛总是在所难免的。像金风科技,近年走向欧美,在扩建全球供应链的过程中,承受着国内售价略降,而同时面临成本上升的痛楚。
雷湘: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产业分工的专业化,单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具优势者,所以企业必须联合行业上、下游中的优势企业,建立一条高效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在此背景下,专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应运而生。
傅兵:从理念方面讲,中国的企业已经完全可以接受第三方的物流来为自己服务,这已经不是思想跟不上的时代了。但是为什么还听到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嚷嚷着要买地,自己建仓库,建物流团队呢?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国内的物流企业目前还处在一种高度分散的,没有行业领头羊这样的一个局面。当企业在寻找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时候,发现既缺少能够满足企业各项物流外包需求的大而全的公司,又缺少在每个物流服务种类中都很专业的物流公司。找不到合适的物流公司,已经是很多企业自建物流的第一理由。
周国辉:目前,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由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能建立效率最优的供应链,谁就将在竞争中取胜。信息通畅与否,依然是未来十年中供应链价值是否最大化的关键所在。一个强竞争力的整合企业不仅要在内部建立高效的整合型供应链,更重要的是要在打造外部高效优质的供应链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即你不一定要拥有所有资源,只要抓住自己的核心业务,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有机会在市场拥有话语权。
困境二:行业跨度过大导致人才培养缺位
问题:目前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能提供从采购、物流、仓储、全球分销、撮合交易、供应链融资、运营咨询等全面服务的企业相对较少。而且,当前在国内的大学、职业学校等方面均缺少相关专业学科体系,人才的培养渠道与路径比较狭窄。
支招:企业在摸索中前进,在摸索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有一定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基础、在项目运营的实践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人。
何明珂:供应链管理涉及太多专业化的内容,比如采购、制造、销售、物流、财务、金融、信息、法律等等,目前世界范围内人才培养的模式都是按专业来培养,不同专业的人才一起合作去解决供应链上的问题,这也符合分工与合作的经济原则。当然,培养通才也是一个路子,但这样的通才一遇到更专业的工作内容便无法深入,还是需要专才和通才来合作,不能指望大学培养精通供应链上所有专业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在世界高校范围内都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校与企业结合,企业结合自身需要进行在职培训,受过良好相关基础教育的人才经过在企业的历练不断成长等,才是供应链人才培养和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周国辉:目前业界的情况是拥有合适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似乎严重短缺,这个问题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由于供应链企业直接和间接服务的各行各业正在经历一波又一波革新浪潮,一代又一代新技术、新思想不断问世,这就要求物流和供应链操作规程必须越来越专业化,而符合专业要求的人才无法马上找到,因此企业必须内外多渠道引进人才,通过各种方式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寻求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在寻找、引进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开发、留住和培养人才。怡亚通在人才建设方面,不仅广纳各界精英,更努力打造一个无边界的发展平台,为已经加盟或有意加盟怡亚通的精英实现创业梦想大舞台。用事业来留住人,这是一个企业团队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怡亚通的愿景,我们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努力给员工提供新的机会,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傅兵:供应链管理相对而言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而且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就比较少,所以人才相对而言较少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我觉得人才方面的问题不需要太担心,人才是跟着行业走的,行业发展越迅速,越有前景,人才就会自然而然地向这些行业汇集。同时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大批的外企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这些在外企的从业者,如果能看到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公司的前景,也会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去。
田纪平:目前人才确实缺少系统的培训与培养机制。相对而言,具体的业务人才是不缺的,因为各个环节都是传统行业,但是运营人才却比较缺少,因为项目模块的运营,是要懂各个环节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似乎都从做外贸物流通关服务开始,这一行业是一个夹缝行业,或者属于难界定的行业,因此存在人才紧缺,我们都采用自己培养的方式,也就是说,会挑选合适的人才,再让他参与供应链项目运营,培养供应链方面的人才。
困境三:信息共享尚存障碍
问题:供应商和销售点的库存,往往相互之间不通气,库存在整个供应链上不透明,无法进行信息共享。这会造成双方都积压库存,或者某个地方库存很多,另外一个地方却出现断货。
支招:做好ERP的二次、三次开发,进行适合度更高的动态改造,做好供应链服务不仅具备可操性,而且对提高企业乃至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何明珂: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极为重要,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说法是,企业计算机中如果拥有更多的信息,其仓库中就可以只有较少的库存,也就是说,计算机中的信息可以代替仓库中的库存。在市场供需漂浮不定的情况下,如果指望上游供应商在企业需要的时候恰好能够按照需要将原材料、零部件或产成品配送过来,这是十分荒唐的事情。但如果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所有环节上的供给和需求信息都以某种方式在合作伙伴间或行业内共享,许多库存就可以共享,库存共享就意味着不必要的库存环节就可以省去。不仅是库存环节,运输环节对信息的依赖尤其大,有信息系统支持,不仅可以使运输过程变得透明、可控,还使得对运输车辆的调度变得更加科学,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周国辉:作为供应链服务企业,怡亚通可以依靠自身的专业性,来帮助企业有效衔接供应链各成员关系,而且我们中立的第三方服务商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还能帮助企业在价值体系中获得新的平衡。所以,新经济形势下赋予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角色定位应不仅是承接外包业务的公司,而且是市场与企业核心价值的发现者与整合者。我们强调供应链成员不应孤立地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各环节的行为,而是通过协作、协调与协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专注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与“小而全、大而全”的管理思想的博弈,这两者没有对错之分,但有优劣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