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影:真实利率已转正 央行不能再犯错
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但短短一个多月后,经济失速问题已开始让人担心。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进入周期运行的下半场,通货膨胀危险逐渐减弱,增长率逐步降低,这一进程本身难以被央行政策所逆转。
盛夏刚至,经济温度却微露寒意。
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但短短一个多月后,经济失速问题已开始让人担心。最近出台的采购经理指数(PMI)、进出口、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存在失速风险。来自浙江、广东等省的草根数据也显示出,民间经济窘况日甚。按照我们的分析,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降低到9%左右,至年底,不排除同比增速跌破8%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两个错误判断导致了今天的经济失速风险:第一,对外围经济过分乐观;第二,对通货膨胀形势估计错误。正是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央行连续出台货币紧缩政策,不仅连续加息,更重要的是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一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以极快速度加大了中国“金融抑制”的程度,令民间经济及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一个认识误区是对真实利率的认知。人们常说的负真实利率,是用存款利率减去当前通货膨胀率得到的,而按照定义及有意义的经济概念,真实利率应定义为,以当前存款利率减去对未来一年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历史上,如此定义的真实利率对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有很好的解释力,恰为错误定义的指标所欠缺。
例如,按照我们的定义,从1995年至今,历史上中国经历了三次负真实利率时期。第一次,从2002年11月到2004年3月;第二次,从2005年12月到2007年11月;第三次,从2009年3月到2010年12月。每次中国经济进入负利率时代,都对应着经济增速的大跃进。第一次,GDP增速从8.9%上升到10.3%;第二次,GDP增速从9.4%上升到15.1%;第三次,GDP增速从6.4%上升到10.2%。相对地,当真实利率进入正值区间,经济增速都呈现调整或下滑势态。上一次真实利率为正周期是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同期,GDP增速从15.1%下滑至6.4%。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进入周期运行的下半场,通货膨胀危险逐渐减弱,增长率逐步降低,这一进程本身难以被央行政策所逆转。即使如此,央行政策不应该在错误方向上使力,否则,有可能加大经济波动幅度,令一次正常的经济调整恶化成相对衰退。事实上,股市近日的大跌显示,资本市场对这种可能性充满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