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省携手合作广东加工贸易率先转型升级

2011-06-01 09:16843

5月16日下午,海关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共同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合作备忘录。“西铁城”的故事,是广州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编者按

  5月16日下午,海关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共同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合作备忘录。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表示,这次双方签署的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合作备忘录。署省双方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海关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实现广东加工贸易率先转型升级,发挥在全国的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探索经验。

  广东加工贸易开展得比较早、规模也相当大,全省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值56.9%。实践证明,低端产业必须转型,这对广东来说是紧迫的任务。中央已经明确加快推进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希望广东省与海关总署此次携手签署合作备忘录,能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并扩展至全国。

拱北海关

  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在珠海、中山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份额一直超过半壁江山,涉及加工贸易企业2400多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拱北海关作为拱北关区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业务的重要监管部门,不遗余力支持加工贸易和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

  无论是落实支持转型升级企业便利措施,到快速办理异地搬迁、就地转型手续,还是开通内销“快速通道”,到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拱北海关的大力支持举措已见成效,庞大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已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含金量”——

  全程接力:打造转型升级服务链

  微细漆包线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神经”,走进位于珠海的广东蓉胜超微线材有限公司的车间,0.016毫米的超微细漆包线——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细线,不断从机器“吐”出。

  “我们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微细漆包线行业领头羊!”公司副总经理周兴和介绍,这得益于转型升级,离不开包括海关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广东蓉胜的报关主管刘志茂谈到一个新事例。5月3日,公司在拱北海关加工贸易备案手册上的1220吨绝缘漆,需要变更商品编码,“当天下午向海关提出申请,海关列入‘加急’办理,第二天上午就批准了,效率很高。”他介绍,这种从台湾地区进口的高档绝缘漆,生产线上一刻都不能短缺。

  支持原材料进口,打开了扶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第一环。拱北海关全程打造综合服务链条:从进口材料备案、到实际进口的快速通关、研发设备的减免税进口、到仓库的搬迁、加工链条的延伸、内销或出口,转型升级的每一项海关业务迅速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

  海关的支持,不仅使广东蓉胜国内领先的生产线的产能迅速扩大,打造了中国首个微细漆包线的民族品牌。也使格兰特工程玻璃(中山)有限公司这样的新兴企业在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上如鱼得水,为全国驰名商标“格兰特”再添发展筹码。

  “情系企业,鼎力相助;通关高效,廉洁奉公”,5月10日,拱北海关下属的中山海关收到格兰特工程玻璃(中山)有限公司送来的感谢信。这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玻璃深加工,今年公司从德国引进一条国际领先的“可钢化、双银LOW-E玻璃生产线”,投产后可每年增加6亿元产能。

  该生产线进口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分4批抵达中山港,时间跨度达1个多月,如果等设备全部到齐后一次性报关,必然产生巨额的压柜等费用。中山海关为企业提供了政策允许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建议企业巧用保税仓储功能。在设备进中山综合保税物流中心时,又为该批超常规尺寸的价值1亿元的设备开设了通关“绿色通道”,接单、审单、放行一条龙。这样,企业不仅及时完成设备进口手续,还节约物流成本约人民币20万元。

  在海关的支持下,拱北关区加工贸易企业走上转型快车道,打造了“蓉胜”“格兰特”等一个个迅速成长的自主品牌,向自主创新和链条增值要效益。从去年1月至今年4月底,拱北关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值达607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0%。

  保税监管:创新转型升级孵化器

  5月11日上午,位于珠海保税区的珠海光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向拱北海关申报内销价值37万美元的4727件小型光纤、光缆。在拱北海关开设的内销“快速通道”,报关员荆红不用一个小时,就办完了成品内销手续。

  珠海光联是第一家进驻珠海保税区的外资企业,得益于海关保税监管的特殊优势,去年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76%为外销,24%为内销。

  除了内销,珠海光联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从最初的加工贸易生产商,发展到现在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展示了一条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轨迹。

深圳海关

  打通现代物流“任督脉”

  住友电工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吃到了转型升级的“头啖汤”,作为深圳宝安区首家由来料加工厂合并为独资的企业,自去年9月份成功转型后,产品从普通线路板电线升级为高科技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条从一般加工向研发、设计拓展,销售范围扩大到诺基亚、夏普、索尼爱立信等高技术公司,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出口总额达到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出口总额增长了近4倍。

  据了解,深圳市来料加工企业总数约3500家,截至今年4月,大约有320家企业在市政府和深圳海关的扶持下实现成功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深圳海关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上做足了文章,该关通过拓展保税物流功能,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和检测维修服务中心,开展仓储、配送、分拨等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海关帮助下,一大批代工企业完成了华丽转身,向着高科技品牌企业转变。

  “保税货物联网通关”打通物流瓶颈

  早在前年8月,华为、神舟保税仓库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出口产品售后检测维修的保税仓库试点正式启用。截至今年年初,据初步估算,华为公司实现了维修产出效益2800多万元人民币;神舟公司优化了海外销售模式,节省了原需提供海外售后备品共500多万美元。

  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海关设立专门的保税仓库帮该公司开展维修业务,大大降低了检测维修费用和生产经营成本,缩短了产品返修周期,有助于企业进一步优化售后服务,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据了解,保税仓库的创新监管模式,在支持深圳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而拓展大型加贸企业产业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深圳海关正积极建设保税物流管理平台,构建“保税货物联网通关模式”。

  依托该平台,逐步打通特殊区域、保税场所与口岸之间的物流通关瓶颈,实现保税货物在特殊区域和保税场所主管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通关效率,增强特殊区域和保税场所的政策功能优势,发挥其辐射带动,以及在集聚高端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和延伸价值链条等方面的作用。

  支持加贸企业增值链向两端延伸

  深圳海关积极探索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检测、维修、展示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加工贸易增值链向两端延伸。目前,深圳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已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研发和检测维修中心,为富士康、中兴通讯、比亚迪等企业提供服务。

  中兴通讯公司设在福田保税区的维修公司,2010年完成32万台出口手机售后维修,返修周期从以往的60天缩短为20天,仅在欧洲市场就节约了维修成本3000多万元,大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深圳海关还为支持比亚迪公司开展汽车研发设计,经总署批准支持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内设立了研发机构,有力提高了该公司汽车自主品牌的建设。此外,随着深圳一批高尖技术企业的崛起,能有效拓展产业链下端的服务外包业务也蓬勃发展起来,深圳海关主动联系地方政府,制定了《深圳海关对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实施保税监管操作细则(试行)》,为深圳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广州海关

  “双转移”中彰显海关力量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广州海关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哲明说。

  2010年,这家位于广州花都的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技术,引进了大量新设备,一时间设备进口手册就涉及506项进口设备待审核。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海关服务地方发展的重点之一。从接到企业申请的一刻起,广州海关隶属花都海关就为其量身订造监管模式,设立专人跟进手册审批,加班加点,确保了企业进口设备及时顺利到位。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广州海关的大力支持下,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成功地从产业链上的低端向高端延伸,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该公司所生产的西铁城手表表面、手机显示器和信息产业用的记忆装置(玻璃制成品)等产品,均获得ISO9000及ISO14000国际认可。

  “西铁城”的故事,是广州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双转移”的主战场

  2008年5月以来,广东省大力推进产业、劳动力“双转移”。“双转移”既是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新探索。“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园是实施“双转移”的重要载体。广东省认定的34个产业转移园区,其中位于广州关区且有实际业务运作的有10个,占全省园区总量的39.4%。自“双转移”战略启动以来,广州关区共有43家加工贸易企业办理迁出/入手续,其中转入企业29家,超过四成是高新技术、机电类企业;转出企业14家,六成以上属于中、低端产业。

  “一站式”服务转入企业

  为了配合“双转移”的实施,广州海关着力优化监管和服务,提升通关效率,简化加工贸易企业转型、搬迁和外发加工等监管手续,深化联网监管和电子化手册改革,落实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措施,支持企业扩大内销,有效推动了“双转移”战略实施。

  对转入园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广州海关提供“一站式”服务,企业可在一个窗口办理不作价设备和加工贸易合同备案、设备转移、深加工结转和余料结转以及合同核销等手续,为入园企业提供无障碍转移、无缝业务衔接等快速便捷海关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海关实施联网监管或电子化手册监管等海关信息化监管模式,实现信息围网监管。同时,结合地区产业聚集特点,鼓励设立相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区内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

  在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广州海关隶属河源海关落实“主动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理念,坚持365天无间断、每周“5+2”工作日、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了高效的通关环境,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推动“双转移”战略的落实。

  转出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对转出企业,广州海关则坚持“扶上马,送一程”。转出企业可在迁出地海关一并办理剩余料件、不作价设备的转出和转入业务,有效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广州海关还积极开展外发加工改革试点,企业通过外发加工系统向海关申办外发加工业务,海关审核电子数据、自动反馈,企业无须往返海关办理业务,提高了通关效率。同时,全力做好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公共平台三方联网试点工作,3月29日在佛山成功进行了试点,实现了海关、外经贸部门及试点企业备案、变更审批数据联网。

  与此同时,广州海关主动做好服务,助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提升产品层次,从以加工装配为主的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关键设备、零部件、中间产品生产和物流配送等高增值产业链环节延伸,以适应和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支持企业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参照加工贸易监管方式,允许企业开展保税研发业务,创建自主品牌。做好高端行业的配套服务,促进关键领域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与创新,鼓励企业加强交易平台、金融和信息环境的建设。支持珠三角地区的原加工贸易企业从生产型转变为总部加物流型,由总部为转移到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加工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将总部和物流服务留在珠三角,促进区域经济转型。

  随着广东省“双转移”的深入推进,珠三角带动粤东西北地区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园区效果初显。2010年全省3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实现工业产值1850亿元,税收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88%。《中国国门时报》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这些容易混淆的加工贸易业务你都了解吗?

2019-10-12 17:03
1398

关于全面推广加工贸易边角废料内销网上公开拍卖共管机制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218号)

2018-12-31 11:09
1106

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96号丨关于推广加工贸易料件内销征税“自报自缴”的公告

2018-12-17 17:19
1469

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96号(关于推广加工贸易料件内销征税“自报自缴”的公告)

2018-12-15 11:52
1492

关于加工贸易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

2018-08-15 16:22
21191

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59号|关于全面推广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公告

2018-06-29 15:18
5183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