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村金融

石贝贝 王媛 | 2011-05-31 16:22 830

  “村镇小城市,城市大村镇”,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的边界正日益变得模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

  “村镇小城市,城市大村镇”,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的边界正日益变得模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两省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有别于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特点。

  数据显示,江浙两省不少县市目前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已经降低至1%,这也使得该区域的农村金融机构更多的是以服务现代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农民创业和个人金融消费等为主。

  “我们现在需要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外汇保值等方面的服务。”甚至有农民和村镇企业向当地金融机构提出以前只有一线大城市才有需求的“高端”服务。

  江浙两省农村金融需求的升级,要求当地金融服务水平能力的升级。加快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金融产品创新,以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新农村建设,解决需求升级中金融人才紧缺的瓶颈……两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任重而道远。

  【江苏篇】

  告别传统农业 农村金融需求城镇化

  “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他山。”北濒长江,南近太湖,香山之侧,便是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在这片市域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足百万的土地上,却集中了18家银行的252家分支机构,是苏南农村金融服务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

  姜彬,张家港市三兴镇人,经营一家纺织品企业。今年1月上旬,姜彬急欲申请20万元贷款,因为随着兔年春节日益临近,他发现,自家企业资金回收困难,而新近他又签订了一批订单,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匮乏。姜彬十万火急地需要补充资金,奔走于多家银行。然而,由于他的企业经营规模很小、又不能提供抵押担保,被一一拒之门外。

  后来听人介绍,姜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张家港农商行小贷中心。该行小贷客户经理一番调查下来发现,尽管姜彬的企业经营状况正常,但无法提供担保人及抵押物。此外,这位小贷客户经理还发现,姜彬将其一套位于市区的住房新近办理了按揭贷款业务,已经抵押给了其他银行。

  然而,经过测算,该客户经理认为,该套住房的现值扣除按揭贷款余额后,可以以余值抵押20万元贷款。于是,采用创新的房产二次抵押担保方式,经过档案资料整理、审批等手续后,张家港农商行最终同意向姜彬发放20万元贷款。

  “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一家农村金融机构,我们提供的农村金融服务立足于新农业、新农村和新农民,以及大农业,以服务城镇居民、中小企业融资、小额贷款等业务为重点。”张家港农商行行长季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确实如此。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张家港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日益降低至1%,这也使得该区域的农村金融服务更多地呈现出为现代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农民创业和个人金融服务等为主的特色。

  说到苏南农村金融服务的特色,不得不提的还有“阳光信贷”。所谓“阳光信贷”,改变了以往由信贷人员、分管主任及主任单线审批发放的传统模式,而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授信和流程控制体系,经过农户信息采集、授信评议、确定授信额度、授信审批与公示、签订合同与用信、贷后回访与检查等多个环节,从而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授信管理制度.

  “阳光信贷”解决了以往农信社机构人情贷、以贷谋私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恶意欠债逃债等多发问题。

  跨区发展破难题 引苏南机构和资金到苏北

  在农村金融服务的大舞台上,江苏省走在了全国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江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银行机构49家(含筹建),其中农商行32家(含筹建),农村银行和农商行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3.68%和27.62%,均排列全国第一。在业务规模上,截至2011年3月末,江苏省农合机构存款余额8291.42亿元,贷款余额5773.12亿元,近五年来年均增长23%左右。

  然而,长期以来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两地农村金融服务的“鸿沟”在拉大。苏州、无锡、张家港等苏南农村金融服务的靓丽,也对比出淮安、宿迁为代表的苏北广大传统农业地区的“三农”金融服务不足与滞后。

  面对此困境,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在专项调研后发现,苏北地区农村作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单一,而其他机构又把存款所吸纳资金抽调走了,导致苏北金融服务、资金不足,农信社的存贷比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患上了资金饥渴症。

  “苏南农商行市场竞争很激烈,而苏北市场竞争不足,苏南很多农商行对到苏北设立分支机构很积极。”于学军认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充分发挥苏南的农商行和涉农金融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南北深入对接,对苏北实施倾斜式发展战略。

  2009年12月8日,太仓农商行洪泽支行、东吴农商行涟水支行挂牌开业,标志着由江苏银监局直接推动的苏南张家港、常熟、吴江、昆山、江阴、锡州等8家农商行在宿迁、淮安两地9县2区组团式、全覆盖、跨区域设立的11家支行全部挂牌营业。截至2010年年末,苏北每个县域都有了2家农合机构,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事实上,随着苏南农商行的进入,苏北地区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所引起的服务效率地下、新增贷款审批时间往往达到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的格局被打破。在柜面服务方面,苏南农商行执行的中午正常办理对公结算制度,也促使苏北当地金融机构全面放弃了多年来中午停办对公结算业务的习惯做法。

  东吴农商行宿城支行就建立了24小时授信业务平台,不固定时间,只要企业申请资料齐全就召开小企业贷审会,贷款在收集资料后3个工作日内发放。

  张家港农商行行长季颖也说,我们在异地支行实施差异化授权授信管理,并引入电子化信贷审批模式,确保信贷审批投放时间“存量贷款不超过3天,新增贷款不超过7天,大额贷款不超过10天”。

  新力量的加入也有效激活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之前,苏北农村金融主体不足,贷款利率定价偏高,而苏南农商行的进入后,推动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利率定价水平均有所下降或明显下降。

  据了解,苏北地区,当前各行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左右,最高不超过40%。比如,张家港农商行两家支行确定贷款利率的超标准是“在测算当地平均利率的基础上下浮5%”。而在苏南农商行进入之前,苏北地区农信社贷款利率曾高达80%至100%。

  机构大扩军 农村金融改革依然有待深化

  自2000年起,江苏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贷款年均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构成金融支农的主力军。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成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20家,总注册资本340亿元,累计贷款超过1000亿元。全省还设立村镇银行29家。

  然而,伴随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江苏省内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仍需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仍有待深化。当前,江苏省内农合金融机构众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既有“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的体制差异,又有“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域差异,还有“大中小”、“好中差”的质量不同。

  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表示,未来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农商行要全力打造、改革不设限,鼓励大胆尝试,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尝试和探索农合金融机构整合途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商行IPO、鼓励优秀金融机构“走出去”等多项举措。

  在监管政策上,于学军表示,江苏南北经济不平衡,农合金融机构发展也受影响,监管政策也不能一刀切。

  “对于涉农贷款我们也采取特殊的监管容忍度政策,在坚守风险监管底线的基础上,允许苏北地区涉农贷款占比达到85%以上的机构,经监管部门认可后适度放宽存贷比限制,对苏北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单户超比例贷款实行3年过渡期政策,对监管评级四级以下的机构,则采取限制开办新业务和新设分支机构等约束措施。”

  他还认为,继续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农村金融产品研发机制,鼓励推出符合农村经营特点的新产品和业务,将支农服务范围向农村服务业、农民消费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拓展。

  “还要进一步拓宽抵押担保方式和范围,积极探索符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具、养殖塘口使用权等抵押贷款新途径;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推进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农民工银行卡等多种方式,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电子化、信息化。”

  在政策建议上,于学军建议,借鉴外地农村集体土地、林权、农民宅基地等抵押的先进做法,积极开展我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出台完善金融企业服务“三农”的相关激励政策和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核销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不良贷款、建立财政支农风险基金和信贷支农激励机制等。

  【浙江篇】

  “村民一日贷”与村官当贷款“顾问”

  余杭良渚是浙江省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部。今年4月,记者来到浙商银行杭州良渚支行。行长丁彩桥地上的名片背面,不是英文名片,而是一张当地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支行的地理位置,正面是浙江金恒德汽配采购城,北边是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而当地,除一家农合行和浙商银行杭州良渚支行外,再无其他银行机构。

  记者恰遇正在银行申请办理贷款的当地运河村村民吴老板,他在附近的运河村里经营了一家汽配商店,这是一笔30万元的贷款,以补充店里的流动资金。

  记者看到,除了结婚证、户口本等必备资料外,在吴先生带来的申请贷款资料里,还有一张村长的推荐表和一位担保人的情况介绍。客户经理表示,这位担保人是吴老板生意上的朋友。

  “由于资料齐全,当天就可给吴老板发放贷款。一般授信30万元只需要一个担保人,30万到75万元则需两个担保人。”

  这是浙商银行的“村民担保一日贷”。即村民到网点办理贷款申请后,银行按标准化流程在柜面现场完成调查、审查、审批等手续,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放款”。

  事实上,抵押和担保难一直是困扰农村金融的一个难题。杭州良渚支行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请村官当“金融顾问”的做法。与当地村委会开展合作,采取由当地村委会推荐、其他村民提供保证的方式,帮助当地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的村民顺利获得贷款,解决其生产经营中资金短缺的窘境。

  “小企业最看重的是贷款的发放速度,在我们银行只要是当地户口的村民,在预授信名单里,就可以到来行里直接面谈,银行不再去实地调查。当天审批,当天放款。”丁彩桥告诉记者。

  他所说的这份预授信名单,是指一份由村委会推荐给银行的预授信名单。村民需要贷款时,只要带上标准化的推荐函,由村委会写上同意推荐额度和期限并盖章即可。

  丁彩桥表示,一线信贷员花了1年多的时间去村里逐一调研,摸清村民的情况,才做到现在贷款发放速度快,手续方便。

  “在良渚支行的开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目前已发展了1373个客户。平均每天发放村民贷款6-7笔,单笔贷款平均金额约41万元。”

  需求多元化 金融产品高端化

  “明天我就要去美国考察。”初见萧山闻堰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王泉福时,他正在为去美国企业考察做准备。这位外表朴实的村官拥有着多重身份,既是长安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7个公司和工厂的老板。由于汇率锁定较好控制了企业成本和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等原因,王泉福的企业发展情况在今年愈发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经营成本上升和信贷紧缩,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生产经营的困难。但王泉福的企业,并未经历这样的困境,反而在日本地震的影响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现在我们村的企业发展形势特别好,以我自己的工厂来看,日本地震后他们产品的人工费就和我们的销售价一样了,我们今年销量能增加两倍。”王泉福告诉记者,他的工厂目前正准备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和管理进行升级换代,估计在今年5月底日籍工程师和员工能到位。

  王泉福所在的长安村,在整个闻堰镇属中等规模,由祥大房、瑛珠桥、王家里3个自然村组成。据介绍,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18000多元,已大幅高于浙江省农村人均11303元的收入水平。一家企业往往会带动周围几十家配套的小企业,长安村目前有115家中小企业,多数从事五金行业。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当地村民也很少从事“靠天吃饭”的农耕,多在企业打工。

  早在2007年,长安村就被当地的农信社授予“信用村”,凭借良好的信用和较为发达的中小企业经济,长安村逐渐吸引许多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当地的农村金融机构也由原先的农信社一家,扩展到目前的中行、建行、农行、杭州银行的等多家金融机构。

  随着自己企业的发展,王泉福的金融需求也逐渐多元化。“目前,我的贷款在两家银行做,贸易结算在中国银行(601988)做。”王泉福告诉记者,自己7个公司目前也仅有2个公司向银行贷款,贷款量也不是很大,关键是作为出口企业,一些贸易结算和汇率锁定的需求较多。

  随着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也感觉“路越走越宽”,更多金融服务的创新显得“迫在眉睫”。杭州银行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余南军表示,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外汇保值等等业务正在成为银行尝试在农村金融市场拓宽的业务,将来会探索针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人才紧缺成最大瓶颈

  近年来,尽管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抢滩农村金融市场,一直被视为“鲶鱼效应”,但在今年信贷紧缩的背景下,一度搅活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鲶鱼”,在长三角农村金融市场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存款准金率数次提高让我们的实际流动资金非常紧张。国有银行的考核方向是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小银行考核是在争拉存款,原来还有一些政府贷款很多,现在这股上游的水也没有了。”浙江某中小银行的一位信贷员告诉记者。

  存款准备金率的屡次提高,已让本来就缺钱的中小银行显得更加捉襟见肘,目前,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据介绍,浙商银行余杭支行的40亿贷款的结构为“政府贷款约1个亿,房地产贷款1亿多,剩下的95%贷款都服务于当地的中小企业。”存款准备金率若按目前每月一调的速度,令一些小企业业务为特色的中小银行倍感压力。

  为此,银行也在绞尽脑汁吸收存款。浙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相关人士坦言,“目前也想了一些方法,比如在今年4月1号起大幅减免小企业客户网银转账汇款等结算手续费,希望借此方法吸引小企业客户的日常结算,增加一些资金‘沉淀’。”

  此外,信贷人员紧张,也是困扰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发展小企业贷款的另一问题。

  “人手紧张啊,我们目前有70多个客户经理,大都招的是当地人,最多的一个人管400户。”谈及人才问题,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行长不无忧虑。“20多个骨干客户经理超过负荷了,小企业贷款对于银行来讲,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审核和调查。”

  无独有偶,记者在上海周边地区调查也发现,信贷人员的人手不足是困扰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的普遍问题。

  记者走访了上海地区第一家村镇银行——崇明长江村镇银行发现,该行一线的信贷人员仅有5个人,目前客户共有230户,平均每个客户经理负责46个客户。“银监部门也建议我们增加人手,但小企业贷款和农户的特点就是贷款户数多、金额小,我们也有成本的考虑。”该行副行长马周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实际的管理上,对一名初级客户经理的培养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不仅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能辨别贷款风险,还需能吃苦,谙熟当地民情。

  据介绍,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业务“上手”到能识别简单的贷款风险,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此后,还需磨炼至少3年以上,才能有能力且熟练地拓展成片信贷业务。

0
标签: 农村 城市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