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加工贸易影响其贸易总额占比等问题

2011-05-31 13:27 1339

  (本文由最新出版的中国《国际经济评论》杂志提供,选自"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现状和问题--基于广东的实地调研"一文,作者何帆、张斌、张明、

  (本文由最新出版的中国《国际经济评论》杂志提供,选自"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现状和问题--基于广东的实地调研"一文,作者何帆、张斌、张明、徐奇渊、郑联盛)

  作者一行在广东调研发现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

  第一,加工贸易可能使人民币结算在贸易额中的比例低于预期:

  根据依市定价法(PTM),使用经验数据分析,若放开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预期其将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占到20%~30%。但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很高比重,这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可能影响人民币结算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具体的,加工贸易中,由于中国企业面临的进口来源和出口目标常常是同一个主体,因此往往根据进出口金额进行抵扣,只支付差额。尤其是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几乎是完全支付差额(加工费)的结算方式。由于加工贸易的附加值低,因此对应的差额占比较小;因此,中国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金额,和外汇管理局统计的实际外汇收支发生额会存在显着的差异--後者小于前者。在此情况下,仅使用中国海关的贸易额数据来估算人民币结算的潜力,并据此制订政策目标,可能高估了人民币结算占比的潜力。

  总之,出口贸易中的加工贸易占比47%,这一特点值得注意,由于其特殊的结算方式,可能对人民币结算的自然潜力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提示我们,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应以历年实际收、付汇的发生额为依据,而不宜直接根据海关的进、出口贸易发生额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人民币结算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政策初衷并不一致:

  在跨境贸易中推动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其政策初衷之一,是为帮助中国外贸企业减少汇兑成本、避免汇率风险。但调研发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并不对应贸易合同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第三,政策层层加码,企业勉为其难:

  若严格按照政策初衷的口径来计算,即“计价结算都使用人民币”的情况,则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金额会打一个可观的折扣。且“以美元报价、以人民币结算”或“合同上以美元报价和结算,但企业支付人民币给境内银行”,这些对于企业并未有效地起到减少汇兑成本、避免汇率风险的作用。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政策层层加码的背景下,企业勉为其难的选择。

0
标签: 跨境 张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