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

杜托 |2011-05-13 12:002597

猴桥口岸。腾冲著名旅游景点火山热海。  和顺是中国最美的古镇之一。  猴桥口岸排成长龙的通关车。  雨伞村因玉石加工而致富。  特派

猴桥口岸。

腾冲著名旅游景点火山热海。

  和顺是中国最美的古镇之一。

  猴桥口岸排成长龙的通关车。

  雨伞村因玉石加工而致富。

  特派记者杜托发自保山

  地处云南西部的保山,是云南经缅甸通往南亚即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和不丹七国的最前沿地带和最佳陆路通道,是建设中国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保山这个原本改革开放的末端,华丽转身成为开放的前沿。从2003年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云南走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的战略构想,再到“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保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保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治刚曾经这样阐述“桥头堡”战略:桥头堡可分为三个方面:“桥”就是通道,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输油气管道以及电网等的建设;“头”就是前沿、门户,保山就是要把自己建设成为桥头堡最前沿的门户;“堡”就是在通道沿线上的各个城市或支撑产业发展的集群。

  围绕“桥头堡”,面向南亚,保山始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辉煌。

  “桥”

  舒筋活络

  通畅国际通道脉络

  腾冲,猴桥镇。平整的二级路面上,数百辆全新的大型卡车一字排开,绵延数公里,等待通关。“都是去缅甸做工程的。从春节过后开始,大约每天都有150余辆这样的车通过。”驻守猴桥边防检查站的武警说。

  出现这样的场景,是由于一个项目:在伊洛瓦底江上游恩梅开江流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将投资2000亿建设7级电站。在15年的建设期内将通过腾冲的猴桥口岸出境2078万吨主要材料;建设工地务工者将有2-3万人,所有劳务人员都将通过保山腾冲进行集散。

  “从山东制造厂到昆明,经保山,从腾冲猴桥口岸出境,到缅甸,这是最便捷的一条通道了。”保山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的杨承一语中的。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保山是中国通向南亚最便捷通道的枢纽。昆明—保山—腾冲—密支那(缅甸)—雷多(印度),这条中缅印国际陆路大通道全长1208公里。然而交通的制约,让云南与印度的大宗货物贸易却不得不舍近求远绕道马六甲海峡,这一路程有8000公里之遥,耗时比陆路要多出一倍左右。

  保山,昔日因路而阻梗,今日因路而夺目。

  “史迪威公路”重焕风采

  路,总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

  由昆明经保山到雷多,无疑是未来最具吸引力的陆路大通道,而中印公路正是贯穿这一区域的黄金通道。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中印公路即是享誉中外的西南丝绸古道的组成部分。交错纵横的秘密马帮商道连接起中国内地与南亚诸国直达西亚,远及欧洲的贸易往来。专家考证认为,西南丝绸古道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西欧、非洲、南亚诸国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正是这条古道造就了保山市,尤其是所辖的腾冲县成为西南最重要、最繁华的边疆商埠,成就了这两个边陲重镇的千年辉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它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北线的重要部分。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日子里,它穿越莽莽原始丛林,浸洇着无数筑路者的斑斑血迹,开辟了由印度雷多通向我国内地的陆上通道,成为当时中国抗日战场唯一的一条陆上国际输血大动脉。

  二战结束后,中印公路一直保存下来并使用至今,在中缅印三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让这条赫赫有名的公路再次焕发风采,近年来,保山决定打通腾冲到缅北重镇密支那的公路,即腾密公路。2004年10月,腾冲至密支那公路境外段建设全面开工。随后保山又与缅方达成把四级弹石路提升为柏油路面的合作协议,并于2007年4月实现了全线通车,这一全长96公里投资近6亿元的跨国通道使保山面向南亚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由保山、腾冲市县两级与缅甸联邦政府直接操作在境外修筑国际等级公路,这在中国大西南几个省区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由一个地方自筹资金修筑跨国等级公路,这在我省乃至西南几省区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打造“铁公机”立体交通网

  怒江特大桥,像一条巨龙横跨怒江之上,蜿蜒2公里。

  驱车从昆明出发,沿着高速公路过大理,经过保山后就可以看到这座桥。这条高速公路东起于浙江杭州,但在保山段却戛然而止。“明年,保山到腾冲的高速公路就要建成通车,腾密公路一直延伸到缅甸腹地。全高速化后,昆明到印度只需要10个小时。”言语中,杨承难掩对大通道建设的兴奋。

  其实,欲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的保山,在交通上做的文章远不止于此。数年来,保山倾全市之力为构筑开放桥头堡门户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腾冲机场,每天都有大批外地游客登上地接团的大巴,开始愉悦的旅程。

  这座2009年2月建成的机场,一通航便迅速显现带动效应:腾冲机场有东航、祥鹏等4家航空公司执飞,目前已开通了昆明、成都、北京、广州、重庆、西双版纳、丽江7条航线。已批准航班每天17个。每年航班运输起降3000余架次,进出港旅客40余万人次,客座率达到60%以上,创造了支线机场发展的一个奇迹,已成为云南最繁忙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支线机场之一。

  实际上,在陆路交通大突破之前,航空已经被作为保山市“大通道”通达条件的关键突破。为满足腾冲航空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今年将对腾冲机场进行扩建,计划将停机位增加到9个,年旅客吞吐量由48万人次增加至250万人次,每天航班增加至32个。

  腾冲机场的建成运营为保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拓宽了空中通道,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架起空中桥梁,成为保山、云南乃至中国面向南亚开放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

  “机场扩建项目估算投资13亿元,两年建成,并争取将腾冲机场申报为口岸机场,开通腾冲至缅甸曼德勒、仰光的国际航班。”保山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缅甸十分关注我国巨大的客源市场,并对区域间航空旅游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方包机赴缅实行落地签证,允许中方人员从“密支那”到缅甸各景区景点旅游。腾冲计划以机场为平台,继续加强与航空企业合作,积极拓展周边及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市场,逐步将腾冲打造为继昆明、丽江、西双版纳之后云南第四大航空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作为“八入滇、四出境”重要通道的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铁路保山段进展顺利。从“大瑞铁路保山段接入,经腾冲猴桥至缅甸密支那,与缅甸铁路网连接”的国际铁路通道也上了议事日程。

  昆明、保山、腾冲、猴桥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正逐步形成。

  “头”

  有的放矢

  抢滩猴桥布园区

  如果说保山是打造云南桥头堡的前沿门户,那腾冲猴桥便是这门户的门户。猴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保山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战略的成败。

  保山市商务局数字显示,2010年,猴桥口岸实现出入境人员29.76万人次,出入境运输工具12.55万辆次,货运量242.96万吨,进出口总额1.95亿美元。在全省13个一类口岸排行中,出入境人员排名第11位、出入境运输工具排名第5位、货运量排名第1位和进出口总额排名第7位。

  边镇村民的期盼

  5月5日,恰逢腾冲县荷花乡的街天。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柴米油盐,没有布匹衣物,有的只是地上一摊摊的玉石毛料。村民们像选青菜一样,拿起一片片玉石毛料,与同样是村民的卖家砍价。

  从腾冲县城往梁河县方向走约20公里,便可到远近闻名的荷花乡。这个靠世代相传琢玉手艺发家的乡村,已成为腾冲翡翠的后方加工基地。而这一切都源于边贸。

  雨伞是荷花乡的10个自然村之一,张再航是雨伞玉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三年前,正是他的号召和发起,“中国玉雕合作第一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内所有铺面均参照前店后厂的建盖方式,前面的铺面销售加工出来的成品,后面的厂房现场加工翡翠,二楼是宿舍和库房。“全村每个家庭每年毛收入超过20万,村民年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张再航说,据初步预测,合作社正式营业以来,120个商铺利润都在逐渐增长。现在不少村民都在考驾照,县里也把驾驶培训站直接搬到了村上。

  这是一个因玉石而致富的村子。说起全村的致富路,张再航认为,还是边贸和祖传的手艺造就了雨伞。“以前,很多缅甸人扛着石头从便道来到盈江,久而久之,盈江便形成了市场。”张再航说,荷花乡距离猴桥约30公里,距离德宏盈江70公里。他们之所以舍近求远,选择驱车两个多小时到盈江去买毛料,是因为那边玉石通关更便捷,货源自然就多。

  “等到猴桥这边对玉石毛料的进出口放宽了,通关更便利了,我们希望能在村子里建一个毛料市场,让大家都来雨伞买玉石。” 张再航说。

  猴桥再升级

  沿着腾密公路一路西行,在猴桥边防检查站,记者看到中缅双方进出的货运车队满载货物正排队办理通关手续,来往于腾冲和缅甸甘拜地的国际班车和客运面的,也每日正常营运,车上乘客很多。

  李乔民是昆明禄劝的货车司机,这是他第二次从昆明送货去缅甸。“拉的全是活动板房,要送到缅甸那边的工地。”在下街的查验货场办完了验货手续,李乔民便来到猴桥口岸联检楼,排队等待办理本人通关的检查手续。“顺利的话,20分钟以内就可通关。”李乔民没等太久,10多分钟后,他便开着货车通过了边防检查站。

  从边防检查站出发,驶过10余公里的“境内关外”道路,便来到中缅友谊隧道,隧道另一头便是缅甸的领土了。

  腾冲猴桥口岸,与缅甸甘拜地口岸对接,距缅甸甘拜地4公里、距缅北重镇密支那120公里、距印度雷多520公里。该口岸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商口岸,是抗日战争时期“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的重要枢纽。

  2000年4月,猴桥口岸被正式批准列为国家级一类口岸,2003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这个区域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双向开放口岸体系。

  “十一五”以来,随着沿边开放和边境经济贸易、旅游业的发展,猴桥口岸经济贸易不断增强,通关人员、车辆、货物量、货值有了巨大的提高。2010年6月4日,保山市与缅甸密支那市签订协议,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这让双方开放、合作更进了一步。

  如今这个百年口岸正重装升级。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下街的口岸查验货场和黑泥塘的口岸联检楼工地都在紧张施工,清理现场、平整地基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据了解,新建的查验货场占地100亩,以货场物流片区为核心,设置加工业片区、贸易旅游片区、猴桥集镇片区3个部分;联检楼可将实现“一关两检”(海关通关、边防检查、检验检疫等多项内容)一站式服务。

  据保山市商务局介绍,目前,中缅双方口岸管理部门已建立会晤合作机制,口岸通关协作机制。随着口岸硬件设施建设的加快,猴桥—甘拜地的口岸通关将更加便利化。

  抢滩合作区

  如今在猴桥,一个更大的规划正在付诸实施。

  保山市决定在猴桥规划建设集工业加工、商务洽谈、金融贸易、跨境旅游、保税、仓储运输等多种对外合作形式于一体的边境经济合作区。目前,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已正式成立,合作区首期开发面积约5平方公里。

  “从上桥到黑泥潭,45平方公里的面积将分三个阶段建设。”杨承介绍说,第一阶段主要对猴桥黑泥塘和下街两个区域进行开发建设,构建工业加工、仓储物流、转口加工、商贸、旅游四大产业。第二阶段以国际大通道为主线,推动合作区、腾冲经济开发区、滇滩镇、明光乡等片区同步发展,辐射带动整个腾冲县域经济发展。第三阶段以保山—腾冲沿线为开发轴线,打造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经济走廊,实现“点—轴—面”的带状发展,形成“通道—平台—基地—窗口”的有机联结、功能协调和有效互动。

  精明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2010年,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设立机构在腾冲安营扎寨。2010走向南亚(腾冲)战略高峰论坛上,多家昆明和省外的企业都将目标指向保山,指向腾冲。昆明中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光洪甚至连夜从北京赶到腾冲参加论坛,生怕错过了交流走出去的机会。而大家一致将目标锁定在如何利用保山通道走向南亚。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研究员王崇理认为,随着腾密公路的顺利建成通车,腾冲机场建成通航,“走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战略取得了实质进展,一个面向南亚开放的转口加工基地在保山已初具规模,有望形成中国西南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聚集地。

  “堡”

  谋篇布局

  建设城市产业集群

  保山,自然资源丰富,但总体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南向开放区位优势突出,但与周边地区及南亚国家的陆上运输网络尚未形成。

  如今,依托“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战略的支撑和引领,如何努力实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是保山必破之题。

  转身即是前沿

  在距缅印交界59公里处的南拥镇上,有20%的商品来自中国;在距密支那190公里处的德乃镇的小型商品批发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商品销售势头良好,占整个市场的30%。这意味着中缅印边境贸易正日趋活跃。其实,面向南亚开放,保山拥有悠久的历史。

  有资料显示,在2400多年前,就有商人从四川等地沿滇池经保山入缅甸达印度,同南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开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即“蜀身毒道”,从而沟通了中国西南地区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联系。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它早于北方“丝绸之路”200多年。

  作为这条古道上的重镇,保山曾历经千年繁荣与辉煌。东汉时永昌郡成为中国第二大郡和当时中国走向南亚第一郡。明清后期及民国初期,保山作为中国面向南亚桥头堡的作用更加突出,保山商号的分支机构遍布香港、新加坡、日本以及缅甸仰光、曼德勒和中国重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产品外销至缅甸、印度、伊朗等国。据缅甸的英国商务官统计,1826年仅缅棉一项由腾冲入滇每年达635万公斤、价值22.8万英镑,而从当时唯一正式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入境的英国正宗商品不过20多万英镑。

  然而,由于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及战略重点的转移,保山由对外开放的前沿变成末端,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1979年至2004年,保山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低于全省1.4个百分点。

  2003年,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云南走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的战略构想,力图以南亚大通道建设为重点,构建交通通道与信息联系平台、国际商贸平台、旅游要素平台、外向型经济发展产业平台、文化要素平台、公共事务平台“六大要素平台”。2007年,又进一步提出“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的战略目标。

  随着中缅大通道建设的提速,口岸的重装升级,商贸往来的增多,原本的末端华丽转身成为了“桥头堡”的最前沿。

  园区打造集群效应

  在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完毕后,人流、物流将带来商机无数。如何提前谋篇,在经济上如何与南亚地区对接,成了保山正在破解的最核心课题。

  2007年由保山市政府研究室牵头,发改委、经委、交通局、商务局、旅游局等10余个部门共同研究,目标直指如何将保山打造成“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于是,在境外开展经贸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保山市委市政府着重在“通道经济的指向”上布局产业园区和实施产业政策。

  从腾冲县城中心出发,往北走,新修马路两边曾经的荒山、牛场里,已经矗立着世纪金源五星级大酒店以及新建起的多栋房子,而挖土机仍在轰隆隆地响个不停。往西走,距县城5公里处,在云南腾冲经济开发区石头山工业园区里,涵盖了林产品加工、石材加工、生物资源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工厂区内一派繁忙……

  这是保山市最热闹的腾冲经济开发区,作为保山市两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它在保山招商引资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引领了整个保山工业化发展。

  水长工业园,距保山市区36公里,水长、蒲缥、华兴3块工业片区相映成组。放眼望去,一个个新建的企业在山包上很显眼。虽然没有最好的自然条件,但这个建成仅3年多的园区正高速发展。

  自园区建成以来,入园企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3.95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78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47亿元,累计实现利税3.6亿元,入园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3.1亿元。

  “在资源和能源上,水长工业园区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据介绍,保山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规模矿产储量的有44种。同时,依托缅北电力开发、怒江流域水电及保山市内小水电开发,园区拥有强有力的能源支持。

  目前,这个定位为中国保山沿边开放的大型现代出口物流园区正在崛起。至2015年,水长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成为提升保山外贸依存度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另外,苏帕河梯级、槟榔江梯级和龙川江梯级电站也正在建设当中。这些电站将在参加今后云南电力外送的基础上,利用电站靠近缅甸的优势,向缅甸及南亚等地区送电并将依托境内外丰富的矿产资源创新矿电结合机制,加大与南亚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作。

  外向产业再谱新篇

  提到保山旅游,不得不说说腾冲。

  从唐代的西源城,明代的极边第一城,清代的翡翠商城,抗战时的焦土废墟,改革开放初期的云南边境小镇到中国通往南亚陆路大通道的“桥头堡”,面向南亚第一城,腾冲几度辉煌,几度困窘。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腾冲已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目的地。

  现在,新的战略让保山有了更大的憧憬和打算。保山要通过整合旅游资源,结合周边的大理、丽江、德宏的旅游发展,加强保山市的旅游开发,发挥保山靠近缅甸和印度的地理区位优势,结合自古形成的商路和交通线路,并新建和恢复部分线路,结合覆盖中国云南、东南亚各国和南亚的印度以及孟加拉国的旅游环线即“亚洲版东方快车”的设想和泛亚铁路西线的计划,把保山构筑成云南—南亚—东南亚国际旅游枢纽和旅客集散地。

  同时,保山立足资源优势,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保山市逐步成为面向南亚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两年来,一批农作物良种基地、烟草基地、咖啡基地、蔬菜水果基地、牛羊生产基地和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初具雏形,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对丝麻、天然药物、花卉、山葵等后续产业的发展。

  保山市还把农特产品加工与农业产业化、境外替代种植和农村工业化改造结合起来,成功引进了保龙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有实力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保山,使之为保山的第一产业发展开辟新的渠道。此外,近两年来,保山市的林奔实业有限公司、腾冲县科技局、腾冲县国康贸易公司、腾冲县文昌经贸公司先后参与实施了缅甸的罂粟替代种植项目。种植的种类有核桃、咖啡、板栗、银杏等,替代种植总面积达56万多亩。

0
标签:一市 腾冲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