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贡献巨大

石正方 |2011-05-10 16:51529

  昨日下午,为期三天的国、共两党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围绕大陆“十二五”规划和台湾“黄金十年”、ECFA实施

  昨日下午,为期三天的国、共两党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围绕大陆“十二五”规划和台湾“黄金十年”、ECFA实施 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少年交流等当前两岸社会热切关注的三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将当前紧迫的“核安”议题纳入讨论。论坛在诸议题深入研讨的基础上,达成了19项“共同建议”,建议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深化两岸产业、金融、双向投资、中小企业等领域合作,推动商签两岸投保协议、推动两岸文化与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两岸青年交流合作以及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并且在建议推动诸领域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更强调机制和实质性平台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国共经贸文化论坛“集各方智慧,共同探讨两岸民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的目标诉求,也凸显了其作为两岸协商重要平台的特色与功能。

  回顾三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协商平台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协商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两会作为桥梁和纽带时期(1990—1999)。此阶段最为意义深远的协商成果是“九二共识”的达成,不但为后续的两次汪辜会谈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今天两岸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互信的基石。可惜当时促成的两岸会谈新局面不久便遭到李登辉“两国论”的破坏,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陷入紧张僵局,两会协商被迫中断。

  ②民间机构持续发挥作用时期(1999—2005)。两会协商中断,但两岸经济合作衍生的直航“三通”等事务却日趋紧迫,两岸民间组织及有识之士不断发声,呼吁当局两岸经贸政策开放。在两岸经贸关系不可逆转,两岸人民强烈要求争取的形势下,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不得不表现出弹性和松动——此时台湾的所谓“政策开放”几乎重复着“禁止—默许—开放”的“三部曲”,往往是因在技术或行政上无法有效阻止而对既成事实的追认。此阶段诸如“小三通”、“节日包机”等两岸交流的突破,主要是两岸相关民间机构居间沟通协商的成果。

  ③以国共两党交流为主要平台时期(2005—2007)。自2005年4月“胡连会”为契机,国共两党交流日趋频繁,国共两党交流平台逐渐成型。通过国共两党的会谈,双方就两岸经济合作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某些协议,取得良好效果。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4月达成共识,决定建立的两党定期沟通的平台,旨在集各方智慧,共同探讨两岸民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这一重要平台有效发挥了两岸协商的促进作用,如2006年4月和10月,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先后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和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出台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及扩大两岸农业合作、惠及广大台湾农民的20项政策措施;2007年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等推出欢迎台湾地区高校来大陆招生、增加3个台胞落地口岸签注点、向台湾居民开放15类(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等13项政策措施,等等。

  ④以两会为主的多元化时期(2008年以来)。2008年台湾实现第二次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的积极变化。在两岸民间和官方共同推动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时隔九年重新恢复谈判并走上常态化、制度化协商轨道,成为两岸会商的主导性平台。迄今,两岸两会已历6次协商,签署了15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金融合作、“三通”、开放陆客赴台旅游、农产品检验检疫、司法互助、知识产权、渔船船员劳务合作、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各个方面,集中解决了两岸交流与交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达成一项共识。在两岸关系缓和的情况下,除两会外其它民间团体也较之前更为活跃,国共两党的交流也日趋频繁,两岸协商主体及架构日趋多元。

  综上,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协商平台也随两岸政经环境的时空转换而发生易位和更迭。国共论坛作为两岸关系特定时期的产物,不但于当时为两岸协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效地突破民进党当局的政治壁垒推动了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进而为岛内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重返执政积累了政治资本,也为开启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奠定了社会基础和民意支持;而且在两岸协商平台多元化的今天,依旧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观察到,自2008年两会机制成为两岸沟通的主体平台以来,国共论坛依然秉承汇聚民意、沟通两岸、和谐两岸关系的主旨,按期就两岸交流热点议题展开研讨。如2008年的主题为“扩大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大陆方面宣布了支持大陆台资企业发展、加强台资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和帮助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扶持台资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两岸双向投资、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等10项政策措施,以加强两岸合作、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的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以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为诉求;2010年的主题为“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为主题,聚焦两岸新能源产业合作、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项议题;今年的主题则是“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议题紧扣“十二五”、“ECFA”及两岸青年交流,并将两岸核岸合作纳入讨论,凸显国共经贸文化论坛在两岸交流协商中所发挥的细致作用和功能。

  自2005年国、共两党达成共识建立两党定期沟通协商平台始,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一路行来,作为两岸机制化沟通的重要渠道,对两岸沟通、和解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功不可没。而两岸和平发展任重道远,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仍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石正方 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博士 副教授)

0
标签:论坛 两岸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