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纺织贸易企业利润率可能约有1%
本报记者 屠明星
上海,闵行区文井路,上海飞马针织有限公司门前,一块招工的牌子竖立在显目处,“招聘熟练针织、缝纫、挡车工、染衣工”,时不时有一些外来务工者驻足细看。
他们中的不少人来自珠三角。在珠三角的一些服装工厂关闭之后,许多工人选择了北上长三角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我们的劳动力缺乏问题得到缓解,甚至还可以择优录取。”一家苏州制衣企业的人士深表同感。
但仅仅解决“招工难”是远远不够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才是纺织、服装以及相关出口企业头上最重的三座大山,让它们喘不过气来。
“2008年,是纺织品出口行业最艰难的一年。”上海飞马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飞马,上海飞马针织有限公司为其自营工厂)总经理陆龙生如此评价今年的出口形势。他坦言:“我们这些做外贸的企业,利润率可能只有1%左右,工厂大概只有3%。我们的一些自营工厂甚至已经处在亏损的边缘。”
上海飞马是当地最负盛名的纺织出口企业之一。通过上海飞马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购自外部工厂,少量由它自己生产。2005年,上海飞马出口创汇1.92亿美元,2006年为2.21亿美元,2007年则为2.4亿美元左右。
“上海飞马可以说是纺织服装出口型企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它的出口金额、出口量、出口价格等的变化,反映了这个行业的一些典型情况。”第一纺织网总经理汪前进表示。
飞马样本
这是一家典型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
上海飞马的每一笔订单都要经历以下步骤:与国外客户洽谈,双方确认价格、交付等条件,上海飞马将订单交给其在上海郊区的制衣厂或是委托给江浙地区长期合作的外部工厂,制衣厂从江浙等地区采购面料、进行大批量生产,最后,产品出口交付给国外客户。
李俊(化名)是上海飞马的业务员,平时,她主要工作就是与国外客户接洽、寻找服装厂下订单等等。“今年确实比以往难做,因为各种不利因素都在起作用。”在她看来,上述的每一步都隐藏着“陷阱”。
首当其冲的是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太快了。”陆龙生表示。原先,上海飞马一直根据3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可能的变化来报价、接单,但2008年后,这种提前预判已经赶不上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了。“年初,我们估计到第二季度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破7,但现在才第一季度末,眼看这个节点就要破了,比我们的预期提前了3个月。”
3月28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7.0137,离7只有一步之遥。2007年,人民币的升值速率为7%,而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仅一季度已累计升值3.9%。
汇率的变化给包括上海飞马在内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很大变数。如果按照每年上亿美元的出口额计算,企业因为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千万。
一位浙江吴江的面料厂业务经理对记者表示,汇率变化对纺织面料出口企业的影响不大,因为,其交付周期较短,约为一个月,汇率较容易判断;但像上海飞马这样的成衣出口公司,因为交付期更长,受汇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更大。
陆龙生坦言,“现在,我们基本只做3个月内的订单,不敢接长期订单了”。
与人民币汇率一起向上海飞马“施压”的,是“原棉、棉纱、面料、加工”整个产业链层层传导而来的成本压力。
上海虹冠针织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曾是上海飞马的“外贸十二部”)负责人谈美珍告诉记者,2007年,原棉每吨上涨了2000元,导致了棉纱价格的上涨;染色等步骤需要使用烧煤炭的大炉,而煤炭价格从以往的200-300元/吨,已上涨至如今的800多元/吨。
油价的上涨同样传导至纺织服装出口行业。化纤布料里的主要成分 PTA (8028,-34.00,-0.42%,吧),就是从原油中提炼而来,而外贸公司的运输成本,亦与油价直接有关。
新劳动法实施的影响则更为广泛,整个产业链的用工成本都在上升。“外贸公司员工不多,受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影响不大;但我们制衣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就大了。”陆龙生透露,在上海飞马的制衣厂,职工的工资平均增加了10%,每人每月大约增加了100多元。
在成本上升的同时,是收益——“出口退税”的降低。
自2003年后,中国已3次下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最近一次的调整为2007年7月,其中,服装、鞋帽、箱包由13%调至11%,粘胶纤维由11%调至5%。对上海飞马来说,退税额的下降,直接体现为营业利润的减少。
如果成本压力可以转移到下游的客户,那么,贸易商和生产厂商的压力或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