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害己的公募基金产品拷贝风该休也
【财经网专稿】 记者 袁京力5月3日,证监会公布的基金产品发行列表显示,4月下旬一共有13只基金发行,其中6只为分级基金,基金产品设计的拷贝风痼疾难消,还似乎有加剧的趋势。基金公司更应该转换思路,为投资者着想,即便首发规模较小,但业绩做出来了,规模也自然上去了,而且还不需背负骂名。
【财经网专稿】 记者 袁京力5月3日,证监会公布的基金产品发行列表显示,4月下旬一共有13只基金发行,其中6只为分级基金,基金产品设计的拷贝风痼疾难消,还似乎有加剧的趋势。
今年以来,记者先后采访了两位以成长股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经理,问及他们新发产品与其他基金公司同类产品或者他们所在公司旗下其他类似产品差别时,基金经理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特别是证监会放行产品发行的通道之后,基金公司可以通过6个通道申请产品,这导致基金产品多半是缺乏特色、大有滥竽充数之嫌:黄金基金发行火爆了,一下就四、五家基金公司推出类似产品;保本基金好卖了,十多个保本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分级基金受追捧,自然也不乏基金公司的追随者……
确实,这些产品在某一段时间均出现热销,这让难于从银行渠道募集资金的公募基金们,看到了充规模的希望。规模增加了,管理费也上去了,对股东有交代了,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于股东于己均是不错的结果。
但投资者呢?他们的实惠在哪里?事实上,多年以来,往往买入热销产品的均亏损严重。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远的如四年前,QDII产品火爆发行,最终却是几百亿财富灰飞烟灭;近的如在医疗股爆发阶段两家基金公司推出的医疗行业基金,业绩均差强人意;包括近期基金公司热情推销的大宗商品类基金,尽管此前诺安黄金基金表现不错,当大宗商品牛市遭遇美国Q2政策结束时,后来者还能延续发行辉煌吗?
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应该对此保持清醒。“全球投资之父”约翰.邓普顿爵士说:“在别人沮丧卖出时趁机买进,在别人疯狂买进时趁机卖出。”股市如此,买基金何尝不是如此?
基金公司更应该转换思路,为投资者着想,即便首发规模较小,但业绩做出来了,规模也自然上去了,而且还不需背负骂名。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