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1-05-06 14:58643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探索,更是促进义乌市场提升发展、实现持续繁荣的重大历史机遇。拓展提升义乌市场成为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加快“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等进口商品展贸专区建设,积极举办进口商品展,发展进口、转口贸易。

  面对义乌市场提升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重点,充分发挥义乌市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改革试点在十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探索,更是促进义乌市场提升发展、实现持续繁荣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继续发挥义乌市场的独特作用,切实找准改革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浙中、全省乃至全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是改革试点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A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大力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大流动、大重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为广大中小企业走向世界构筑了重要平台,发挥了全国其他市场无可比拟的带动作用,实现了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知名度空前提高;交易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带动能力强劲;创业创新氛围浓厚,体制改革走在前列。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将更好地发挥其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服务浙江乃至全国转方式、调结构、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试点将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赢得先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通过开展改革试点,进一步发挥义乌市场的带动作用,有利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出口稳定增长和“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依托义乌平台扩大出口、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外交的能力。

  改革试点将为带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开辟空间。义乌市场形成的巨大规模优势,为全国各地特色产业构筑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共享式销售平台,有力地带动了全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商品制造业发展。开展改革试点,在义乌深入探索贸工联动、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有利于助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有利于开辟更大的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合作,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日用消费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改革试点将为优化贸易便利化环境、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和解决贸易争端积累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在日用消费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现行外贸监管政策和促进体系仍不适应小商品贸易价格低、种类多、更新快、单笔交易规模较小、交易对象众多、交易频繁的特点,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应对贸易壁垒的协调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物流、金融、信息等支撑体系亟需加强。通过 “改革试点”,推进大通关建设,在义乌率先探索建立与小商品出口相适应的交易平台、贸易通道和监管方式,推动形成小商品贸易便利化新机制,可以进一步降低外贸出口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不断增强我国小商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试点将为引领全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专业市场作为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是广大中小企业融入国际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平台和通道。目前我国专业市场发展存在着交易方式传统、同质化竞争严重、外向型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通过改革试点,创新交易方式、商业模式和流通业态,推动形成先进规范的市场监管服务模式,在义乌率先建立有形无形市场相互融合、内贸外贸联动发展的新机制,可以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引领全国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

  改革试点将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树立样板。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要求,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改革试点,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支持义乌探索适应国际商贸城市发展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机构设置、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政府效能,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服务型政府。

  B 客观分析新挑战、新趋势,明晰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义乌市场发展将面临诸多新挑战,突出表现在:

  在小商品外贸监管体制上,现行外贸监管政策和促进体系主要针对大宗商品、成套设备,尚不适应小商品贸易价格低、种类多、更新快、单笔交易规模较小、交易对象众多、交易频繁的特点;在小商品外贸服务支撑体系上,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调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物流、金融、信息等支撑体系亟需加强;在外贸秩序上,低价竞争比较激烈,缺乏对异地外贸公司、中介代理机构等的有效管理手段,社会信用、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机构配置上,随着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超负荷运转,仲裁等经济服务机构缺位矛盾越来越突出,深化小商品国际贸易体制综合改革十分紧迫。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兴起、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步伐的加快,义乌市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这些新趋势正是义乌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义乌转型升级的目标指向,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路径选择。根据综合调研,主要有以下五大趋势:

  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一体化趋势。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使义乌外贸在短时期内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也促使义乌加快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在巩固欧美、中东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成功开拓了拉美、东盟、非洲、东欧等国际新兴市场,现在非洲已经成为义乌小商品出口的主要新兴市场之一。国内贸易方面,先后在10多个省市设立了14个代理采购连锁配送点,义乌与全国各地区市场联系更为密切。与此同时,大力培育进口、转口市场。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化趋势。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成长期,近几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幅基本保持在50%以上,商务部预测到2015年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提高到5%以上,市场空间巨大。近些年,得益于义乌市场充裕的货源和便利的物流服务,无形市场发展势头迅猛。目前义乌有综合性电子商务门户网站100多家,电子商铺25000多家;义乌市场上40%的经营户已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市场经营户获得的订单中,有30%来自网络,呈现出实物展示与虚拟展示、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现场交易与网上交易新型市场互促共荣的局面。

  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趋势。优化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是义乌市场长久繁荣的重要保证,义乌既要做强日用消费品市场,也要做大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生产资料市场,培育引进更多的行业和商品,将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集聚市场人气、扩大市场影响力,将极大促进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从而快速提升产品品质,进而完善日用消费品结构以及提升商品市场档次。为此,我们正在加紧生产资料市场群的规划建设,近期重点培育引进与义乌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机械装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工量具等行业,长远目标是把生产资料市场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进口、出口、转口联动的市场,形成一个与国际商贸城相呼应的新市场群。

  服务业与加工业联动发展的趋势。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很好地利用专业市场的推动作用,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专业市场也反过来促进市场提升发展,实现专业市场与块状经济的联动发展。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制约日趋严重,必须转变工业发展策略,我们按照利用“市场高地”打造“实业洼地”的联动发展思路,加快经济开发区和义乌工业园区两个产业大平台建设。同时,依托生产资料市场,大力发展“快速工业”等新型工业模式,结合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引进第三方物流,把各种零配件集中到市场,然后再通过装配,生产出完整的工业产品。这样,既有利于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又有利于壮大工业。

  传统优势与现代经济元素结合的趋势。义乌市场仅靠先发优势和传统优势,难以有效转型提升,必须要与金融、物流、会展、购物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结合,与各种先进技术运用相结合,使贸易的各项服务功能多元化、高端化、生态化。在金融方面,规划了占地1125亩的金融商务区。在物流方面,编制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国际内陆口岸场站一期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我们还将重点加强新型“大通关”体制机制建设和硬件支撑体系建设,争取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成本最低廉、服务最便捷的物流节点城市。

  C 积极探索新路径,争取十个方面新突破

  面对义乌市场提升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重点,充分发挥义乌市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改革试点在以下十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把义乌建设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

  在探索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上实现新突破。根据小商品生产、交易特点,探索确立以公平市场主体、商品归类管理、责任追溯追究等为主要内容,以“管得住、通得快”为主要特征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部门制订出台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适应的监管办法,形成一套完备的主体准入、通关监管、税收征管、外汇核销、质量追溯、责任追究等综合管理机制。

  在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上实现新突破。2011年启动建设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争取2013年一期建成投入使用。计划通过10-15年的努力,重点形成海量数据储存与信息处理中心、原辅材料供应板块、成套机械装备供应板块、零部件总成供应板块、工量具供应板块和“义乌指数”信息发布平台等6大板块。同时,加快金融商务区、总部经济区建设。推进市场功能提升,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市场商户信用监测、监督和评价体系,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探索建立适应义乌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在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推动电子商务、会展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机制,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信用、交易、支付、登记、安全认证等管理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规范发展。打造国家级会展平台,加快国际物流园区、国内物流园区、铁路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等场站建设,建设城市轻轨、综合客运枢纽,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平台。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流通对经济的先导作用,根据全球化产业链分工,通过市场带动,着力推动和带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集群创新,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探索设立国家级小商品研发中心、国家级小商品质量检测中心等服务机构,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按省市或集群特色分区集中展示等模式,通过市场创建一批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众多服务市场的中小企业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科技兴贸基地,集聚和培育创意设计产业,探索制造企业向“创”、“造”并举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在发展进口、转口贸易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取设立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口岸等功能叠加的综合保税区,发展进口、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国际采购、配送等业务。拓展提升义乌市场成为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加快“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等进口商品展贸专区建设,积极举办进口商品展,发展进口、转口贸易。

  在加快市场“走出去”上实现新突破。探索建设中国义乌(坦桑尼亚)经贸合作区,在全球范围复制和输出专业市场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营销服务模式。健全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机制,制定举办境外展会和市场的专项扶持办法,将中小企业境外展销平台建设列入国家相关专项规划。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化运作”模式,分阶段创办境外中国商品展示中心以及订单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搭建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平台。建立海外市场营销网络体系、营销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探索通过连锁配送、建设市场分销渠道等形式,发展国际营销网络。

  在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等口岸港口的合作,把港口功能延伸到义乌,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加快义乌机场国际航站楼建设进度,提升机场飞行区等级,争取尽早将义乌航空口岸临时开放转为正式开放,进一步促进人员往来、居留便利化,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深入推进“跨关区快速通关”及“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分类通关”等模式改革,大幅提高通关效率。探索建立陆(海)铁多式联运模式。健全客商便利化出入境管理机制,深化外事审批、出入境业务管理等制度改革。

  在构建现代金融支持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加快金融商务区建设,争取更多内外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地区总、分公司在义乌集聚发展,鼓励组建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企业债券、企业上市等多种形式直接融资,争取设立1-2只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合理引导和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建设区域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开展专业货币兑换、货币经纪等业务,探索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业务,研究制订合伙制企业相关外汇管理政策。

  在加强区域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义乌独特的市场优势和现代流通的先导作用,加强市场、资源、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互补合作,加快浙西南区域内各城市的交通、信息等网络化建设,推进山海协作。积极主动接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更好地学习借鉴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融入长江三角洲整体发展。充分利用义乌市场的窗口优势,深化东中西部在产业技术交流、劳动力转移、商品信息共享等领域合作,拓展合作分工的产业链条,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协作体系,为东中西部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搭建更大平台。

  在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加强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仲裁、边防、消防、港务、金融等机构监管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机构设置和行政资源。加快发展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形成城乡一体的户籍、教育、就业、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相衔接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国际贸易急需的各类人才。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探索建立既方便外国人居留经商又能实施有效管理的新型模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作者为中共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钢铁企业以物流为出发点向生产性服务商转型

2014-05-19 15:55
1944

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有序放开多领域外资准入

2014-05-19 13:07
987

两部门:丰富交通物流领域金融产品服务,开展应收账款、订单仓单等动产质押业务

2024-11-14 12:09
54366

马士基在越南开设首个保税仓库

2024-11-11 14:59
61170

山东:支持济南等市开通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

2024-11-11 14:58
53797

又一家全球知名物流巨头被曝将出售

2024-11-11 14:56
5302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