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无需担忧日均贷存比监管
上周二,光大银行业绩会上传出“监管层可能于6月起对存贷比按日进行监管”消息,让多数贷存比指标逼近红线的股份制银行股价当日大幅跳水。1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月8日,央行宣布加息;2月18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3月18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
上周二,光大银行业绩会上传出“监管层可能于6月起对存贷比按日进行监管”消息,让多数贷存比指标逼近红线的股份制银行股价当日大幅跳水。市场信心动摇的逻辑是,如果被掐住了贷存比,那么这些银行季度中做大规模、季度末再调节的资金使用策略难有运作空间,这将影响它们下半年的盈利情况。
假如参照上一次监管层动用这一工具的背景,市场的这一担忧将变得顺理成章。但是如果我们回顾整个3月份银行信贷投放的数据,市场的担忧似乎并不符合逻辑。
央行上周四公布的3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幅为17.9%,与2月份相当;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和1月份相比仍然大幅回落。存款方面,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速达19%,是今年首次高于同期贷款增速;整个一季度来看,人民币存款增速也呈现逐月递增态势。3月份的票据利率也走势平稳,银行票据贴现额度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此前两个月的紧张局面。
也就是说,3月份银行实际已经主动踩住了信贷投放的油门。但这似乎仍然不符合逻辑,因为如果存贷比按日进行监管正式实施,监管层最早也得在三季度启动考核,那么二季度银行仍有冲刺做业绩的空间。但从目前看,多数银行都没有在二季度超常规投放贷款的意愿。
那么,是什么预期束缚住了银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势。1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月8日,央行宣布加息;2月18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3月18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
读者如果留心去年末到今年初央行上调准备金期间相关的市场舆论,会发现曾经有相当部分声音认为国内的准备金率水平已接近上限,再往上调空间相当有限。但出乎市场预料的是,央行不仅很果断地抛出了“池子论”,而且坚定地连续上调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4月17日,央行再次宣布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判断无误,那么从3月份开始束缚银行贷款增速的最大诱因就是对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实际上,今年前两个月,已经有部分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错判央行意图,并未留足备付金比率,导致在准备金缴款期间捉襟见肘,流动性一度陷入枯竭境地。相距并不太远的前车之鉴,各家银行自然不可不防。
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步入二季度首月后,银行资产配比上对债券的需求仍然在明显放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季度银行贷款空间会很紧张,如果存款增速能够像3月份那样持续超过贷款增速,银行整体的信贷额度就不会过分紧张。不过,这一趋势对于银行间债市来说却是利好,由于各家银行都必须在手中配置应对短期兑付需求的资产,各家主承销商年初头疼的市场空间问题或许可以因此而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