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需构建自身盈利模式
黄云波:这是因为昆明市领导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比较具有前瞻性,很早就注意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和运行中的问题。黄云波:昆发展是2010年1月28日,整合9家政府投融资公司成立的。黄云波:这跟过去那种政企不分有着根本区别,至于腐败,我想在严格审计公开透明的机制下不大容易滋生。
——专访昆明市副市长黄云波
从2010年四部委清理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到2011年的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微观表现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越发直接。就地方政府而言,对于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的判断已成为重要课题。
自2010年改革伊始,昆明投融资体制改革就因其特立独行被称为“昆明模式”:先于全国展开改革步伐,率先开创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推动清理平台及债务、制定投融资公司债务保全方案、建立政府债务偿还计划。整合后的全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用政府所配置的资源及经营性的资产对债务总额进行逐一配对,形成统一的债务保全方案,实现了各市级投融资平台公司现金流全覆盖。
这一切均与昆明市政府的判断密不可分。近日,在昆明市佳华广场酒店咖啡厅,分管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昆明市副市长、昆明发展投资集团(下称“昆发展”)董事长黄云波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畅谈“昆明模式”的改革思路、资金来源、盈利能力、土地整理、蕴含风险等核心问题。
投融资体制改革先行一步
第一财经日报:昆明市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于2010年1月8日全面启动的,早于四部委的统一要求,昆明为何会先行一步?
黄云波:这是因为昆明市领导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比较具有前瞻性,很早就注意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和运行中的问题。我们在2009年就提前部署,要求深入调研分析政府投融资工作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地区的政府投融资成功经验,从体制、机制和队伍等五个方面着手,拟定我市政府投融资体制整体改革方案。事实上,从2009年昆明市就开始对政府投融资平台陆续进行了一些规范。2010年初,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均已完成,从应对宏观经济环境深刻变化、提升昆明市政府的资本运作能力、为新昆明建设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各市级政府投融资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的角度,正式启动了改革。
日报:在上述几个原因中,为现代新昆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是不是昆明投融资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原因?
黄云波: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昆明市政府从很早就认识到运用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筹集建设资金,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全面铺开,昆明进入了新一轮大规划、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利用投融资体制改革机会,切实增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实力,发挥政府投融资的撬动、拉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大举投入,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日报:昆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黄云波:昆明市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政府主导、加强统筹、理顺体制、健全机制,统配资源、科学管理、完善制度、化解风险”,健全市场化配置土地等政府垄断性资源的机制,建立资源与资金、投资与项目、举债与偿债相匹配的良性运作机制;主动披露信息、保全债务,推动投融资平台战略转型,构建借用还一体化、投建管相分离实体化运作的公司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明确市与县(市)区投资范围和职责,建立市与县(市)区项目投资、土地储备整理、城市资产管养维护等分工协调机制和相互配合与监督制约的体制。
日报:“投、融、建、管”专业化分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黄云波:原来的投融资公司基本上是政府从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投资、建设、管理的平台,大多数演变为“工程队”,弱化了经营政府资产、资本的职能,也不对债务承担责任。一些公司的制度、道德性风险凸显出来。
此次改革把建设职能分离出去,成立建管公司,受投资公司委托承担代建职能,对资产管理实行外包服务。比如,在对原有公司进行职能、人员分离、优化重组后,现在昆发展及子公司就成为受托经营政府资产、资源的实体公司。
昆明模式特点:土地整理“双循环”
日报:您同时也是昆发展这家政府投融资公司的董事长,能否以昆发展为例具体谈谈公司如何统筹协助各公司解决资金缺口,使土地整理“双循环”机制见效?
黄云波:昆发展是2010年1月28日,整合9家政府投融资公司成立的。建立了财政、土储、昆发展三大资金池的联动机制。集团公司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结合各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各家的现金流进行管理,解决了到期债务本息归还问题;通过对接土储中心和市财政,使土地出让收入及时回流至土地整理业主单位的各投融资公司,支撑债务偿还;然后通过直接融资和财政配套资金,协助各公司解决资本金缺口。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土地储备体制再造的改革初衷基本实现,至今公司无拖欠债务的情况发生。土地整理“双循环”初见成效。
日报:昆发展通过土地配置为企业增信这种模式后来成为“昆明模式”的特点,创新之处在哪里?
黄云波:增信的背景是,市政府率先在全国开创了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主动清理平台及债务,推动投融资公司债务保全,制定政府债务偿还计划,建立政府和公司多向的偿债风险准备金等一系列透明公开的制度。此后,市领导主动走访金融机构,牵头与债权银行进行多次集中约谈。在风险可控的背景下,昆发展通过用所配置的土地对债务总额进行逐一配对,形成统一的债务保全方案。各市级投融资公司实现了现金流全覆盖,与19家以债权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顺利完成债务保全并实现企业增信,增强了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对政府信用的信心。
日报:昆发展在改革中担任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土地整理,能否具体解释一下其内涵?
黄云波:所谓土地整理,政府不是直接参与房地产,而是做实土地一级开发,即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特定区域的城市国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土地达到熟地建设条件,再交由土地交易机构进行市场供应。2010年,昆发展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规划储备、实物储备、土地供应等任务。同时,加大土地一级开发资金投入,引入社会资金加快熟化土地。与多家金融机构高效对接,按照金融产品的要求包装策划土地整理项目水平,迅速筹资。
昆发展融资渠道:多条腿走路
日报:在国家宏观调控,信贷紧缩的背景下,昆发展的融资渠道是什么?
黄云波:2010年开始货币政策趋于紧缩,集团公司也在用多条腿走路,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除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途径外,一是通过融资租赁、股权信托等方式盘活高速公路、污水管网、泵站等资产,实行融资租赁;二是灵活运用政府注入的特许经营权,如出让加油(气)站和广告位的经营权,签订资源化利用等特许经营权使用费合同,建立以现金流为主的融资标的物;三是设立基金、发行企业债和信托产品,由间接融资模式向直接融资模式转换,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着手参股地方保险公司,实施金融增值服务计划。
日报:昆发展作为昆明市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其发展方向对改革的影响重大,您对昆发展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黄云波:以高负债方式进行建设融资的传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未来肯定要被淘汰,只有那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构建企业自身盈利模式,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投融资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昆发展通过在资本市场成功“试水”,不仅筹集了建设项目启动资金,也实现了国有存量资产的资本化运作。集团旗下各公司由传统的政府融资载体,正向有稳定现金流支撑的市场主体转变。
昆发展还成立了交产股份、滇池水务等新产业实体,并且正在着手成立媒体、能源公司、管网、场地开发等一批股份制公司,实现由载体变主体。集团公司通过控股、参股新产业主体、对注入资源进行自主经营等方式,做大做强集团板块。未来还将推动集团旗下的部分公司实现上市,直接与资本市场对接,将昆发展逐步建设成为投资控股集团。
日报:我注意到昆明的投融资平台基本上都是市委主要领导担任董事长,这是不是新的政企不分,会否滋生腐败?
黄云波:这跟过去那种政企不分有着根本区别,至于腐败,我想在严格审计公开透明的机制下不大容易滋生。因为,我们在投融资平台上都是没有收入的,其实挂这个职务就是分管和服务这家平台,为了便于投融资平台的负责人直接跟市委领导取得联系,增加沟通的及时性和效率。其次,我们在选择各大投融资平台负责人的时候,也都是精挑细选愿意做点事业的人。腐败是有风险的,我想我们选择的人不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不珍惜这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