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 撑起世界经济新希望
包括最新吸纳的成员国南非在内的“金砖国家”(BRICS)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本周晚些时候将在海南三亚举行。局部而言,中国需要“补钙”(经济泡沫),印度需要“灭赤”(财政贸易双赤字),巴西需要“消胀”(通货膨胀),南非则需要“均平”(身份壁垒)。
包括最新吸纳的成员国南非在内的“金砖国家”(BRICS)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本周晚些时候将在海南三亚举行。
2001年,高盛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在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由世界四大发展中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组成的“金砖四国”概念。报告认为,到2050年,BRIC将引领世界经济。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首次会晤,“金砖四国”由此演化成为一种经济合作机制。应南非要求,“金砖四国”于2010年12月商定,吸收南非为正式成员加入该机制,“金砖四国”即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黄金、铂和钯生产国,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是20国集团(G20)唯一的非洲成员。
作为新兴经济体集团,金融危机后,“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在国际经济中地位显著提升。“金砖国家”协商的在贸易中更多地使用本国货币结算,已于去年11月24日在中俄之间上演了“开台锣鼓”,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发展速度快于欧美,缘于后发优势,目前“金砖国家”GDP总量占全球总量20%以上,近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而在他们身后,墨西哥、蒙古、阿根廷等国的后发优势也不可小觑。但眼下真要“金砖国家”引领世界经济潮流,还缺少底气,毕竟其工业化进程尚未走完,经济实力大而不强。
整体而言,“金砖国家”面临着五大困难,即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产业低度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通胀以及国际短期资本冲击。
局部而言,中国需要“补钙”(经济泡沫),印度需要“灭赤”(财政贸易双赤字),巴西需要“消胀”(通货膨胀),南非则需要“均平”(身份壁垒)。因此,“金砖体制”在未来要想挑起领导世界经济的大梁,还须壮大队伍,积蓄力量,特别是要抱成一团。无论是要打破美元在世界金融中的霸主地位,还是争夺在IMF会议中的话筒,都需要集团冲锋,而眼下金砖四国还是松散型的经济混合物,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还很有限。
不过,由世界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金砖国家”机制,完全有转移世界经济重心的潜力,“金砖国家”也有扩容的余地,其后备力量十分可观。从“金砖四国”到“金砖国家”,就像打开了一扇门,为“金砖”扩容留下了更多想像空间。
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未来10年内,将有10个经济体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超过大型发达国家经济体平均水平,按照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分别是:中国、印度、巴西、韩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和中国台湾地区。另外,还有11个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G7国家中贡献最低的意大利。这些经济体降序排列是:尼日利亚、波兰、南非、泰国、哥伦比亚、越南、孟加拉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秘鲁和菲律宾。
那么,下一个跻身“金砖国家”之列的会是谁?墨西哥、土耳其、越南、尼日利亚等,都或含蓄或直接地表达了希望成为新“金砖”的意愿。而上述各国事实上稍早时候已被划入“金钻十一国”之列。据高盛预测,金砖“4+11”国的GDP总量到2035年可望超越七大工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