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月外汇储备增量大幅增长震撼市场
波谲云诡 前两月外储增长惊人 本报摄影记者/杜英男
波谲云诡 前两月外储增长惊人 本报摄影记者/杜英男
前两个月的外汇储备增长在给市场震撼的同时,也留给市场太多疑问。
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今年1~2月外汇储备增长分别达616亿美元和573亿美元。前两个月外汇储备增量超过1100亿美元,高于2007年全年外汇储备增量的1/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达60%和9%,其中1月外储增量系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
外储剧增
目前,央行还没有正式发布今年的外汇储备数据。对上述新增外储数据,外汇局一位人士并未作出明确回应。不过该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今年不管贸易顺差是增长还是下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仍然会比较突出,而且不平衡的矛盾会转到资本项下。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贸易顺差的确较此前有大幅下降,前两个月贸易顺差分别为195亿美元和86亿美元,而去年全年月均贸易顺差是218亿美元,同期FDI(外商直接投资)分别达112亿美元和69亿美元。据此计算,1、2月外汇储备增量分别为当月贸易顺差和FDI之和的约2倍和3.7倍。
即使扣除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央汇金公司所做的外汇期权交易等因素,外储增量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找不到合理解释,更何况,如果考虑到1月份金融机构用美元上交存款准备金所转移的外汇储备,不可解释的资金规模将更大。
外部冲击?
对此,一种盛行的观点是,在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市场风雨飘摇之时,资金加剧流入新兴市场,不过,反对观点也不少。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陆磊认为,新兴市场资金流入不但不大可能增加,反而会出现“无奈的回流”。
他说,次贷危机在金融机构之间具有传染性,损失冲减资本金,导致可贷资金下降,货币创造以及可用于新兴市场投资的资金也会同幅度的下降。“过去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资金寻求出路,现在这种情况出现逆转,可预期的一个结果是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也会出现相应的逆转。”
兴业银行资金部一位分析师也认为,外储突增难以用外部资金来解释,大型投行遭受次贷损失,会在全球范围内收缩业务,如果缺乏投行的资金支持,对冲基金也无处借钱,而自有资金一般从事长期投资,很少进行短期投机性交易。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对本报表示目前还难以看清资金流动的方向,“现在没有非常可信的数据来证明这些看法,没有可依赖的证据。”
内部异动?
不少分析人士将视线转向国内,上述兴业银行分析师认为,一种可能性是国内居民的外币存款结汇,另外可能与银行的外汇贷款激增有关。
陆磊认为,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以往企业、居民沉淀在银行的外币存款,在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之后结汇。不过,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外汇存款较去年年末共减少86亿美元,2月外汇存款反而增加近16亿美元,似乎并不足以解释上述巨额外汇储备增量。
除此之外,近期外汇贷款尤为引人关注,今年1月和2月外汇贷款增量分别为170亿美元和214亿美元,其中2月同比多增18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认为,由于人民币信贷投放受限制,且境内美元贷款利率低于人民币贷款利率,企业转向外币信贷,通过各种渠道变相结汇,进行套利活动。他认为,大部分的外汇贷款都以某种方式通过银行换成了人民币,银行再卖给央行,其结果就是增加了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
“这可能是信贷紧缩政策的一个后遗症。”上述兴业银行分析师认为。
《第一财经日报》此前从银行了解到的操作方式包括企业借外汇贷款用于支付进口,而将自有外汇资金结汇。不过另一位外汇局人士对本报表示,上述方式只能说是减少了购汇,而不能说是增加了结汇。目前有关政策规定,境内金融机构发放的外汇贷款,除出口押汇之外不可结汇,对此监管很严,一旦发现有违规现象,银行将面临严惩。张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