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中国银行业亟须转型
中国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9日在“哈佛中国论坛”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时说,中国银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面临外部条件的巨大改变,亟须转型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新华社波士顿4月9日专电(记者乔继红)中国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9日在“哈佛中国论坛”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时说,中国银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面临外部条件的巨大改变,亟须转型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马蔚华说,中国从只有一家银行发展到如今已经拥有完整的银行体系,贷款规模从20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去年的94万亿元人民币。去年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中,中国的银行占据84席,最大的前10家银行中,中国占据4席之多,辉煌成绩令世界瞩目。
“但是我们在为成绩欢欣鼓舞的时候,也要清醒看到,过去30年里中国银行业的增长基本靠传统、外沿业务增长。”他说,这主要表现在银行成长过度依赖信贷增长,30年里信贷年均增长22%,增速位居全球最高行列。其次体现在银行收入主要来源于利差,非利差收入只占10%左右。另外,成本投入过大,而且大多数银行长期傍大户,零售贷款业务不多。
马蔚华说,“如今这种传统的银行增长方式遭到挑战。”挑战主要来源于新的外部环境、约束条件和社会需求。
他认为,在外部环境方面,目前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阴影,而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将经济增速目标降至7%;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利差缩小将压缩银行收益,还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重定价;金融脱媒也在侵蚀银行的生存空间。
在银行约束条件方面,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通过《巴塞尔协议III》,中国也制定了以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这意味着中国绝大多数银行都要补充资本;以央行为主导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也提出了差别准备金率的要求。马蔚华说,招商银行作为非系统重要银行,在未来5年,将因监管要求变严面临较大资本缺口。
另外,当前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全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人口结构老龄化、科学技术发展等,银行面临理财业务、移动金融服务需求增加等新课题。
“因此,中国银行需要转型。”在马蔚华看来,转型关系银行业的生死存亡。结合招商银行两次转型的成功经验,马蔚华认为,银行转型要依靠战略、管理和文化做支撑。他说,银行业要有前瞻性,要“早一点了解市场需求”;要更新管理理念,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更多倾向中小企业;要通过创造特色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谈到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马蔚华认为,中国银行业要在吸取美国教训的基础上鼓励创新,不能重蹈覆辙,但也不能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