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个人银行业务回归
在对财富管理品牌升级的同时,不少外资银行在2010年纷纷推出了门槛降低的理财产品。随着网点和员工人数的增加,外资行可以提供多种产品,这不是降低门槛,而是贵宾理财业务延伸,零售业务逐步提升的过程。
在对财富管理品牌升级的同时,不少外资银行在2010年纷纷推出了门槛降低的理财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外资行向来主打中高端,现在为何开始瞄准中低端人群?在中国热议的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影响几何?
作为在内地首家推出财富管理客户分类体系的外资银行,汇丰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副总监李峰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中,不断强调“I’m back”,他认为,未来外资行将更多提供与商业银行传统定位相匹配的产品。
利率市场化将带来新机会
《中国经营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似乎一直波澜不惊,如何看待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机会?
李峰:对于外资行而言,经过金融危机以后,开始从原来纯粹靠服务、靠产品,转变为更成熟、更理智、更清醒地去开展业务。这其中,有机会也有挑战。从短期看,存款的息差会改善;中长期看,汇率、利率和外汇的改变,会给外资银行带来更多机会。
外资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国际性和全球服务,如果未来人民币成为全球兑换的货币,外资银行的优势可以得到更大的体现。另外,现在利率市场化的一些讨论,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也有提及。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不管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是利率市场化过程都会向前迈进。届时,对银行管理能力、客户能力、风控能力是一个真正的考验。
《中国经营报》:金融危机后,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推广也受到不少打击。但日前汇丰控股2010年全年业绩显示,税前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加逾一倍至190亿美元。其中,个人银行业务扭亏为盈。你们是怎么调整应对的?
李峰:几年前,零售市场有一个趋势,“机构产品零售化”——即很多产品以前针对机构,最终逐渐零售化。当时行业中认为,这样就能够使银行顺利开展个人业务。回头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埋下了问题:一个产品从针对机构转向针对零售客户,需要做大量工作,比如说明与解释。金融危机使资本市场调整,随之产品的回报率下降,因此,必须对“机构产品零售化”的做法进行调整。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汇丰对财富管理服务进行了调整,首先最重要的举措是实现客户分类——分为资深、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投资者。资深投资者的定义是相当严谨的,包括过往投资经验、风险的承受能力、资产规划等综合的考评。其次,产品的定位也有一些调整,强调提供与商业银行传统相符合的产品。
回归商业银行传统 向下游延伸
《中国经营报》:外资银行过去对客户分群,主要以资产为标准,比如私人银行、贵宾客户、一般客户,目前的分类有什么不同?
李峰:现在的客户分类更多基于从风险角度考虑。主要有三点:资产状况、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简单来讲,根据客户分类的不同售卖不同的产品,如果你不是资深投资者,QDII 产品就不能卖给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防火墙。比如把非常复杂的产品卖给老太太,把所有的退休金都投进去,这是不允许的。随着客户的增长,需要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定位,然后由不同的客户经理提供服务,把客户服务做得更精细、更好一点。
《中国经营报》:不少外资银行在2010年对财富管理品牌进行升级的同时调低了门槛,比如汇丰也推出了门槛为10万元的运筹理财。外资银行过去一直主打中高端,现在转入中低端人群,背后的共同动机是什么?
李峰:就中国内地而言,这是外资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阶段之后自然的拓深。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内地的时候首先进入的是上游,慢慢拓展到下游。
随着网点和员工人数的增加,外资行可以提供多种产品,这不是降低门槛,而是贵宾理财业务延伸,零售业务逐步提升的过程。
《中国经营报》:在网点有限和人工昂贵的情况下,外资行如何实现针对低端人群业务的收入增加?
李峰:可以通过产品的交叉销售来尽快盈利,比如汇丰售卖汇丰人寿的银保产品。未来如果能够代销国内基金,外资行的财富规划可以更完备。市场容量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