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跨区扩张“冰冻”
针对“监管层严格限制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市场传言,银监会权威人士日前回应本报记者称,“目前正在评估,从严管理,科学发展。上述地方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银监会可能会提高城商行跨区经营的门槛,其中最重要的是总行的风险评级。
城市商业银行近三年来如火如荼的跨区扩张,今年戛然而止。
针对“监管层严格限制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市场传言,银监会权威人士日前回应本报记者称,“目前正在评估,从严管理,科学发展。”
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各地实质已暂停审批城商行跨区设分支机构的工作,监管层或重新制定城商行跨区扩张的准入门槛,其中监管评级成为关键。同时,银监会试图从分支机构层面,对跨区的城商行异地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将其作为评级的重要参考。
暂停审批
“虽然现在还没有政策明确暂停审批(城商行跨区设立分行),不过与地方银监局沟通后,我们决定停止上报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业内都在观望中,谁也不想上报了被否。”某地方城商行人士说。
这样的银行不在少数。
上述银监会人士的回应也表明,近五年的城商行跨区开放后,监管层态度有所转变,或将展开一轮摸底评估,考量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
“可能针对分支行进行评估,如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贷款风险、案件、成本核算等。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前的例行评估是针对法人总行。”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说。而总行层面,银监会仍将银行的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资产利润率、贷存比、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等关键指标纳入城商行考核体系,并评价其是否具有跨区经营的能力。不过这位银监局人士也称,还未收到统一具体评估方法的文件。
评估阶段,该地方局已经停止接受有关银行的跨区经营准入申请。
该银监局人士解释,这并不意味着叫停城商行跨区经营,只是监管层有可能调整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提高准入门槛,“现在也到了检视跨区经营效果的一个阶段了”。
城商行跨区经营起步于2006年4月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挂牌。随后,各地城商行开始效仿,将异地扩张作为经营转型、盈利拓展的必经之路,跨区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则出现在2008-2010年三年间。
2009年4月,中国银监会调整城商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和简化机构设立,再次为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提供了新的机遇。据统计,2010年全年有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103家异地分支行(含筹建),超过2009年的高峰期。
不过,城商行在通过跨区域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指出,一些新近发展起来的二、三线城市的城商行,存在短期内做大做强进而做到“大而不倒”的冲动,盲目铺设网点,到本来竞争就非常激烈的大城市设机构,比较危险。
监管评级要求升级?
准入的关键在于监管评级。
上述地方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银监会可能会提高城商行跨区经营的门槛,其中最重要的是总行的风险评级。“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等这些经营性的指标,一般有跨区规划的中小银行都能达到监管要求,而风险评级的要求提高,对城商行新的市场准入申请将是最直接的影响。”该人士表示。
目前,银监会要求监管风险评级在二级(含)以上的才能提出跨区设立分行,三级(含)以下的除非特批,基本不会被允许跨区。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沿用银监会于2005年底出台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指引》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状况等六个单项要素进行评级,加权汇总得出综合评级,而后再依据其他要素的性质和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调整制定。综合评级结果共分为6级,作为监管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和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的基本依据。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评级为一年一评,于该年度结束4个月内完成。
据此,上述银监分局人士预计,如果对现有的城商行跨区经营政策进行调整,需等风险评级及分支行经营情况评估工作结束,这意味着,上半年可能难有城商行获批跨区设立分行。
“现在的中小银行评级都很高,整体情况都不错,不过一旦监管层提高要求,如评级为一级的方允许跨区经营,则大量中小银行达不到要求。”前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调高风险评级要求确实是严格市场准入的一个可行方法。”上述地方银监局人士认为。他还指出,不排除银监会采用其他的方法提高城商行异地设分行的准入门槛,比如资本充足率指标。
例如对申请跨区经营的城商行提高0.5个点,“既然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高一些,那么跨区经营的城商行是否相对其他中小银行也可以高一点,以体现差异化监管要求?”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