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国家“新区”改革新进展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重庆两江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的重点新区。填海造陆形成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中国规划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也是滨海新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重庆两江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的重点新区。
一、上海浦东新区:“三个导向”引领创新
作为国内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地区,浦东新区正围绕“全国能借鉴、上海能推广、浦东能突破”的目标取向,以浦东南汇“两区合并”带来的二次创业历史契机为动力,从国家、市级和区级三个层面全力推进改革。通过两个“三年综改计划”,浦东新区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难题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已经启动和完成180多项改革。仅2009年,就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出入境七项便利措施、国家质检管理创新示范区、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支持创业风险投资进入退出机制、探索投贷联动机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启动或落实。下一步浦东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既要解决轻型化问题,又要解决扁平化问题;在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方面,要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等等。
在开发开放20年的基础上,浦东新区当前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提出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项目导向”来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用更加符合实际、能够取得实效的改革举措,来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目标。今年7月19日,筹备已久的OTC项目(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揭牌。同时浦东还将配合有关方面在信贷转让市场、证券市场国际板、柜台交易市场、信托登记中心、保险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不断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同时,下半年浦东还将以上海综合保税区为载体,积极推进航运金融、新型国际贸易营运中心等改革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外,在全国率先的“新型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期货保税交割”等改革试点也有望在年内启动。与航运中心有关的税收政策、集疏运体系等改革先行先试政策正在争取尽快落地。
二、天津滨海新区:探索深水区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滨海新区的改革任务多达10项,包括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目前,所有改革事项正在有序推进,而推进最快、最富成效的改革当属土地、金融、涉外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些无不属于当前改革的“深水区”,其探索价值不言而喻。
1、在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探索“宅基地换房”新模式。
为缓解这滨海新区征地一度面临两难境地的状况, 2006年6月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组建成立,就今后发展需要的大量土地进行前期收购、整理、储备,避免长期以来的现用现征的仓促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自我调控的空间,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此同时,集中力量进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探索,创新集体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方式,从2005年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以“宅基地换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有效破解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和资金等难题。
宅基地换房的基本思路是,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意愿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的新型生态宜居小城镇。农民以宅基地按规定标准换取小城镇住宅并迁入居住。小城镇除住宅区外,还规划出商务区和经济功能区,用出让土地收入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和增加就业岗位。原有宅基地统一复耕,实现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占补平衡。
宅基地换房新模式在促进土地集约化的同时,也创新了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主要表现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通过组建政府投资平台,以土地融资形成主力资本进行项目开发。同时利用市场手段,采取多种筹资方式,搭建多元化投资格局。其着眼点在于,使农民免费进住新型小城镇,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并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持。截至去年底,天津先后批准三批29个试点,涉及41万人,目前已有14万多农民喜迁新居。
2、在金融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探索差异化金融发展之路。
去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包括六个方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探索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争取银行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搞好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整合及新设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搞好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研究探索离岸金融业务,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设立货币经纪公司;扎实做好设立天津滨海新区柜台交易市场(OTC)的前期准备,逐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在天津注册的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企业已达363家,注册资金725亿元,在各行各业中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00亿元。除了股权投资基金之外,天津还注册了120多家创投企业,天津已成为我国各类基金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同时,大量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滨海新区聚集。
3、在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打造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
填海造陆形成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中国规划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也是滨海新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东疆保税港区的使命是建成国内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当前,东疆的改革措施重点就是要实现与自由贸易港区功能对接。它的体制特征和区域属性集中体现在“四大自由”上,即货物流通自由、资金流动自由、人员进出自由以及企业经营自由。
与已运行的国内保税港区相比,东疆保税港区突破性地提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实行特殊的监管、税收、外汇、贸易、投资和航运政策,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度开放的综合贸易港区。以监管体制改革为例,东疆保税港区创新口岸监管体制,给予口岸联合监管协调委员会以法律地位,由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保税港区管委会等单位组成,联合查验,信息共享,设施共用。对境外入区的货物,检验检疫部门只检疫不检验;对入区的国际航行船舶,实施电讯检疫或者码头检疫,一般不再锚地检疫;对进出保税港区的危险货物,实行异地电子申报,对诚信等级高的企业所申报的危险货物,可视为内陆直接装船,不再开箱查验。此举大大加快了货物通关速度。
三、重庆两江新区:为西部大开发趟新路
作为我国内陆地区唯一国家级新区,最新建立的重庆两江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相比,肩负着全新的历史使命:为西部大开发建立一块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是新时期需要探索内生型改革经验。我国迄今为止的综合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获得的主要是“外向型”经验,新阶段需要将外向型经验与内生型经验结合起来。二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尚待破题。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两江新区开发,有利于加快建立内陆地区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三是西部地区科学发展任务艰巨。设立两江新区,就是从制度层面上探索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新路子,积累和谐发展的新经验。为此,重庆两江新区将勇于革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在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发展方式、自主创新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尤其是土地利用、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平等就业、健全城乡社保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内陆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趟出新路。
1、率先启动户籍、住房改革。重庆两江新区面临着大量农民工落户城镇的艰巨任务,同时又拥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这就决定了两江新区将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示范区”。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待遇差异,与其他省市相比,重庆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摆脱就户籍改户籍的思路,配套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10个方面的配套制度体系。重庆的户籍改革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农村居民转户后,立刻享受城市社会保障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五件衣服”,而对于在农村原来拥有的宅基地、林权、承包地“三件衣服”将享有3年的过渡期逐步退出。与此同时,重庆目前正在推进住房供给双轨制的改革,大力建设公共租赁房,主城区规划建设21个公租房基地,其中8个摆在了两江新区内,可解决数十万人的居住问题,两江新区将成为重庆住房制度改革的示范基地。
2、探索集中高效行政管理模式。根据国务院批复,重庆两江新区包括了重庆主城区的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两江新区建设将采取“1加3”“3托1”的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减少摩擦,集中力量,确保新区建设高效推进。
3、探索内陆开发新路。为创新内陆对外开放模式,充分发挥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的作用,与沿海保税港区形成有机联动,重庆海关联合沿海地区积极探索两地保税区一体化通关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