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革新应变
“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尽管银行正在遭遇宏观监管环境变化,但经历了2009年4万亿元刺激计划大扩张之后,正在伺机寻找新的信贷增长点。杨凯生透露,到去年年底工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领域的贷款金额超过6.1万亿元,贷款增长幅度超过17%,高于全行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
“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尽管银行正在遭遇宏观监管环境变化,但经历了2009年4万亿元刺激计划大扩张之后,正在伺机寻找新的信贷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提出似乎为银行业指明了这样的增长点,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信贷的支持也注定还将成为企业界关注的重点。
在“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银行实现自身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如何加大对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支持力度,是未来五年银行业将面临的重大课题。
新兴产业的机会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其中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等备受关注。
这些领域不仅受到政策上的支持,还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陆续有大量项目上马,尽管当前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不少银行纷纷调低了今年的信贷增速,但银行在信贷结构调整上有所倾斜,上述领域尤其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的信贷支持力度依然不减。
根据华夏银行(600015.SH)测算,新兴产业贷款增长率等于新兴产业产值增长率加通胀率,2010年新兴产业产值占比3%,假定新兴产业贷款占比2%,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则新增新兴产业贷款0.16万亿元。由此则可推算出2015年新兴产业贷款需要0.77万亿元,预计2011年到2015年的新兴产业贷款加总为1.62万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601398.SH)行长杨凯生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内,工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领域的贷款要争取翻番,要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来投向这些重要的产业。
杨凯生透露,到去年年底工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领域的贷款金额超过6.1万亿元,贷款增长幅度超过17%,高于全行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工行、建行(601939.SH)、中行(601988.SH)、农行(601288.SH)、交通银行(601328.SH)、国开行、华夏银行等银行纷纷开始成立专门团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行业分析和行业组合管理。
“新兴战略性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起步阶段往往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资本金不足。”某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商业银行在股权融资领域的金融产品主要是并购贷款和信托融资,两者在融资目的或资金筹集渠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银行需要加强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专向股权融资产品创新。
这位公司业务部人士指出,新兴战略性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比重不大,主要是知识产权、声誉等无形资产,现在已经能有银行将知识产权、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担保能力进行合理量化,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改变银行传统的信贷担保方式。
“走下去”考验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肌体的中小企业一直处于“断贷”和“失血”之中,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握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
实际上,银行在经历了多年“垒大户”的白热化竞争后,在今年资本严控和信贷规模双约束下,银行开始扎堆中小企业业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在小组讨论会上指出,除了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调节之外,金融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走下去”,就是要把多余的人民币资金用到城市的社区和农村,用到千百万户的小企业、个体户、农户等各种基层生产组织。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600036.SH)行长马蔚华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相对优质大企业贷款虽然风险较大,但有利于提高银行抗风险的能力,同时降低资本消耗。
今年,银监会鼓励银行加大单户金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银监会已经研究制定针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别化监管政策和坏账核销等问题,以鼓励和刺激商业银行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我们要求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年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央行取消了信贷额度管控,银行的信贷额度仍然“吃紧”,中小企业贷款发放仍有“排队”现象,利率也水涨船高。全国政协委员、荣丰集团董事长王征指出,现在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比较高,有的银行还对小企业额外征收“财务费用”,增加了企业成本。
面对政策驱动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形势,各家银行在中小企业市场上开始“比拼”。据了解,农行已经建立起一套小企业产品研发、推广、评价体系,打造了融资融信、理财增值、支付结算、电子银行、代理业务和综合服务等六大系列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中行推出了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中银信贷工厂”服务模式;工行创造性地将信贷业务与网上银行渠道相结合研发推出了“网贷通”业务……
截至2010年底,农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1.9万亿元,增速22.23%,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611亿元,增速22.38%;中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各种授信超过1.4万亿元;工行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更是超过3万亿元,占其总贷款余额的65%。去年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增长幅度达到了45%,而同期全行平均贷款增长幅度只有16.9%。
加快“走出去”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到境外投资提供便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现在是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好时机,金融机构要跟随和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杨凯生说。
商务部今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按年增长36.3%。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
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交易成本往往高于国内,比如商业信用无法得到国际认可,需要银行信用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难以独立在境外获得融资等等。中行国际结算部一位人士指出,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可以帮助“走出去”的企业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经营环境和宏观环境,如果进行并购交易还可协助“走出去”企业进行前期考察和详尽的可行性分析。
在企业“走出去”支持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具有较大优势。中小股份制银行也开始不断试水,打头阵的招商银行已经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开设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