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整合潮将至 90%的企业或将退场

梁钟荣 |2011-03-11 17:07403

从2009年高调进入风电研发领域,到2011年初正式退出,进退之间,哈空调(600202.SH)用时不过一年。从2009年高调进入风电研发领域,到2011年初正式退出,进退之间,哈空调(600202.SH)用时不过一年。

  从2009年高调进入风电研发领域,到2011年初正式退出,进退之间,哈空调(600202.SH)用时不过一年。

  “公司的风电业务只是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投入生产。”哈空调证券部人士对此表示,目前,技术合作协议及零部件采购合同的善后处理工作已在进行中。

  哈空调原本主业为石化空冷器和电站空冷器,风电领域研发并非其专长。

  “哈空调的转型,是基于该行业利润趋微的背景考虑,但哈空调在风电领域并没有人才储备积累,而且进军的是风电领域中比较核心的发电机组系统,转型失败并未偶然。”一位风电企业高管对此分析称,哈空调进军风电行业有当年风电大热的背景,“当时,甚至连做鞋子的都要进来”。

  哈空调可能是2011年整个风电设备制造业整合的一个样本。盘点2010年业绩报表,以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明阳风电、运达风电等为代表的风电巨头们,赚得盘满钵满,不过,在熬过一个寒冬之后,更多的小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将迎来一个更艰难的时期。

  《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风电标准》)已于2010年3月对外发布,经过一整年的修订及征召意见,或将于今年正式出炉。文件在能源、土地、自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规范、限制,将进一步压缩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目前,国内排位前10名的风能设备企业,产能占了整个国内市场的80%,前十五名占到了市场的95%,剩下的5%好几十家分,它们能赚到多少钱呢?”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沈德昌表示,在未来三五年内,肯定会有90%的风电设备企业将通过重组、兼并等途径而消失。

  “明智”的退出者

  时钟拨回一年前,2009年10月27日,哈空调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哈空调开展风电领域研发相关活动的提案》,称公司同意开展风电领域研发活动,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联合开发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公司研发费用预计在人民币3000万元以内。

  上述风电企业高管表示,风电设备三大件包括风电叶片、变频电机、变速器。哈空调早在2008年就进行发电设备的研发,并为彼时第一批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主要研发方向为发电机叶片制造。

  2011年1月31日,哈空调宣布退出,其给出的理由是:在风电研发过程中,国内风电企业发展数量激增,同质化竞争严重;国家产业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规范风电行业发展力度增强,提高了公司进入风电行业的准入门槛。并称,公司继续从事风电业务风险较大。

  “哈空调退出是比较明智的。”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看来,国内风电设备制造的第一梯队占据市场60%的份额,剩下的40%的市场份额也被第二梯队瓜分殆尽,留给第三梯队和新进入者的市场份额已经不多。

  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目前合计80多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三家龙头;第二梯队是明阳风电、运达风电、湘电风能、上海电气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第三梯队,则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

  运达风电华北区域经理金立萍提醒记者说,早于2009年“38”号文(即《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已对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定议为“过剩”,当时,主管部门对该行业的融资及项目审批已然收紧。

  “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使新进入者的机会已经不多。哈空调的资本实力并非十分出众,要么选择退出,要么选择被兼并。大的市场环境就是这样。”李胜茂说,2010年,国内风电装机增速为64%,已较往年减速四成,下游风电场更愿意把订单交给像金风科技这样的优势企业。

  被提高的门槛

  3月发布的《风电标准》,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内容: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企业进行改扩建应具备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

  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马学禄表示,工信部的风电设备准入标准是比较高的。从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现状来看,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整机制造厂商不超过10家。

  “新上马的企业特别是风电整机生产企业的审批,如今已变得很困难了。2.5兆瓦以下的风机已经不太受产业政策的扶持,信贷可能还要面临约束。”前述风电高管表示。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风电企业,扩产仍然是这些企业在2011年的主旋律。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更多的中小企业,或将倒在这一场更为宏伟的扩张浪潮中。

  金立萍解释说,为新进入者设置如此高的门槛,“其实是要求新进入者一入局,就要有配套的科技研发,摆脱国内的技术空心化格局”。而这也折射出风电行业风光背后隐藏的问题:投资过热、重复引进落后技术、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核心技术未能得到有效攻关等顽疾,仍然存在。

  就整个产业而言,目前,我国的发电机、叶片产能已能满足国内风电产业的需要,但部分关键设备仍有不足。以齿轮箱轴承为例,由于质量要求较高,多靠国外进口;而在控制系统方面,国内虽已有科诺伟业、北京景新、时代集团等企业在研制生产,但目前仍主要采用丹麦MITA和奥地利Windtec生产的设备。

  质量问题,也已成为业内忧虑的焦点。2010年1月24日,宁夏天净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一台东汽风机倒塌。

  此后,华能通辽宝龙山风场的东汽风机、辽宁凌河风电场的华锐风机、大唐的山西左云风场的风机先后出现倒塌,质量问题在风电装机容量飞速增长背后不断出现。

  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对此意味深长表示,龙源是中国最老的风电企业,其运行最早的风电机组已经有17年时间,国产大量的机组也才运行了3至5年时间,所以有些风机的质量还需要考验。

  从2009年高调进入风电研发领域,到2011年初正式退出,进退之间,哈空调(600202.SH)用时不过一年。

  “公司的风电业务只是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投入生产。”哈空调证券部人士对此表示,目前,技术合作协议及零部件采购合同的善后处理工作已在进行中。

  哈空调原本主业为石化空冷器和电站空冷器,风电领域研发并非其专长。

  “哈空调的转型,是基于该行业利润趋微的背景考虑,但哈空调在风电领域并没有人才储备积累,而且进军的是风电领域中比较核心的发电机组系统,转型失败并未偶然。”一位风电企业高管对此分析称,哈空调进军风电行业有当年风电大热的背景,“当时,甚至连做鞋子的都要进来”。

  哈空调可能是2011年整个风电设备制造业整合的一个样本。盘点2010年业绩报表,以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明阳风电、运达风电等为代表的风电巨头们,赚得盘满钵满,不过,在熬过一个寒冬之后,更多的小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将迎来一个更艰难的时期。

  《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风电标准》)已于2010年3月对外发布,经过一整年的修订及征召意见,或将于今年正式出炉。文件在能源、土地、自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规范、限制,将进一步压缩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目前,国内排位前10名的风能设备企业,产能占了整个国内市场的80%,前十五名占到了市场的95%,剩下的5%好几十家分,它们能赚到多少钱呢?”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沈德昌表示,在未来三五年内,肯定会有90%的风电设备企业将通过重组、兼并等途径而消失。

  “明智”的退出者

  时钟拨回一年前,2009年10月27日,哈空调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哈空调开展风电领域研发相关活动的提案》,称公司同意开展风电领域研发活动,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联合开发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公司研发费用预计在人民币3000万元以内。

  上述风电企业高管表示,风电设备三大件包括风电叶片、变频电机、变速器。哈空调早在2008年就进行发电设备的研发,并为彼时第一批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主要研发方向为发电机叶片制造。

  2011年1月31日,哈空调宣布退出,其给出的理由是:在风电研发过程中,国内风电企业发展数量激增,同质化竞争严重;国家产业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规范风电行业发展力度增强,提高了公司进入风电行业的准入门槛。并称,公司继续从事风电业务风险较大。

  “哈空调退出是比较明智的。”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看来,国内风电设备制造的第一梯队占据市场60%的份额,剩下的40%的市场份额也被第二梯队瓜分殆尽,留给第三梯队和新进入者的市场份额已经不多。

  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目前合计80多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三家龙头;第二梯队是明阳风电、运达风电、湘电风能、上海电气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第三梯队,则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

  运达风电华北区域经理金立萍提醒记者说,早于2009年“38”号文(即《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已对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定议为“过剩”,当时,主管部门对该行业的融资及项目审批已然收紧。

  “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使新进入者的机会已经不多。哈空调的资本实力并非十分出众,要么选择退出,要么选择被兼并。大的市场环境就是这样。”李胜茂说,2010年,国内风电装机增速为64%,已较往年减速四成,下游风电场更愿意把订单交给像金风科技这样的优势企业。

  被提高的门槛

  3月发布的《风电标准》,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内容: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企业进行改扩建应具备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

  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马学禄表示,工信部的风电设备准入标准是比较高的。从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现状来看,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整机制造厂商不超过10家。

  “新上马的企业特别是风电整机生产企业的审批,如今已变得很困难了。2.5兆瓦以下的风机已经不太受产业政策的扶持,信贷可能还要面临约束。”前述风电高管表示。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家能源局: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6亿千瓦,同比增长8%

2022-08-21 19:59
15435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8.74亿千瓦

2010-01-07 16:56
798

"发得出 送不出" 我国1/3风电装机容量白白浪费

2009-06-01 17:59
883

生态环境部:严防风电光伏退役设施失管失控

2024-10-23 11:44
54506

立新能源:目前公司所有风电场、光伏电站均运行正常,未受到此次极端天气影响

2024-02-22 12:59
145279

天沐万德(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公司正式更名为金风(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2023-02-16 15:06
4287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