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亿总量2.8万亿剥离 监管层厘定平台贷款明细账
为期一年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告一段落,监管机构已基本掌握平台贷款的全口径、全行业、全层级的规范清理情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将短期存款用于发放中长期贷款的“短存长贷”现象比较普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非常严重。
为期一年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告一段落,监管机构已基本掌握平台贷款的全口径、全行业、全层级的规范清理情况。记者独家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地方融资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全国共有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9828家,其中2.84万亿已被剥离为一般商业贷款。
而存量平台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行业集中和政府代偿性等风险,非常值得关注,对此,监管部门已有新的整改举措出台。
剥离2.84万亿
在9.09万亿余额中,有2.84万亿经整改为一般商业贷款。若将这部分剔除,实际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约6.25万亿元,涉及融资平台6928家,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3.17%。
此前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为,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7.38万亿元,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同时,到2009年6月末,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
可见,整个2010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仍有新增,但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在下降。若考虑统计数据的剥离因素,则平台贷款余额账面上呈下降趋势。“统计数据的剥离是指一些商业银行按照清理整改的要求,对平台贷款项目增加抵质押、注入资产、追加担保等缓释风险,使其符合一般商业贷款的条件,可退出平台公司管理。”某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记者。
监管机构要求根据平台公司自身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的比率,将其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四类,对应的,平台公司自身现金流占贷款本息分别为100%以上、70%到100%之间、30%到70%之间、30%以下。
按照银监会对平台贷款的四大分类,约1.77万亿元贷款余额存在偿还风险,占比为19.48%。
记者获得的详细数据显示,四大类中,第一类全覆盖贷款余额为5.11万亿元,占比56.23%,其中2.84万亿元可视为一般商业贷款;基本覆盖类贷款为2.21万亿元,占比24.29%;半覆盖贷款7663亿元,占比8.43%;无覆盖贷款约1万亿元,占比11.05%。“一般而言,第三、四类被认为有风险,而前两类可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来处理,对银行没什么压力。”某国有银行人士表示。
银监会在去年底下发的《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从严制定了平台贷款计入不良贷款的分类标准,并且针对四类划分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计算的风险权重,全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00%,基本覆盖类风险权重140%,半覆盖及无覆盖类分别高达250%及300%。
这些政策的明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台公司贷款的不确定性,不过商业银行执行起来势必会令不良率提高,降低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并影响短期业绩增速。
不过,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表示,这说明银监会的这些做法和要求对控制平台贷款的风险是有积极效果的。“促进银行积极主动去改变,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的比重,从而对平台贷款风险下降有好处”。
他认为,2011年以及随后一段时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会继续下降。这由于,“一方面,新增贷款的投放会非常谨慎;另一方面,当前的监管规则下,银行会加大整改力度,做足还款来源,有一部分平台贷款会从现有统计中退出,划转为正常公司类贷款。”
集中度风险突出
地方融资平台集中大规模的偿债压力短期不会显现,不过未来的还款压力不容忽视。“现在最担心的是,平台贷款里中长期贷款的比重非常高,这加大了银行资产和负债在期限配备上的不对称,这种情况对银行的损失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在未来利率市场化后,影响是很大的。” 上述地方银监局人士对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将短期存款用于发放中长期贷款的“短存长贷”现象比较普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非常严重。
融资平台贷款是一个缩影。记者获悉,到2010年11月末9.09万亿平台贷款余额中,中长期贷款余额近8.3万亿元,占比高达91.28%。
据上述银监局人士透露,最长的贷款期限高达35年,且其中八成以上是固定资产贷款。“3年以下期限的占比不到5%,根据这个期限分布,我们预计主要还款期将集中于2013年以后。”该人士指出。
由于贷款期限较长,风险暴露时间后延,贷款项目是否产生效益短期内不会显现。即使偿还能力不足,银行也可以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短期内并不会反映在贷款质量上,从而掩盖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此外,很多贷款都是采用整借整还的方式,还款时间集中,对银行而言都是极大的风险。”该人士补充道。
平台贷款的集中度风险也十分突出。记者了解到,从贷款投向上看,六成以上投向城市投资建设和交通运输行业,再加上土地储备、开发园区等项目,涉及贷款金额7.64万亿元,占全部平台贷款比例达84.05%,行业集中度很高。
这些行业还款的共同特点是,依赖土地的增值和变现,行业性风险十分突出。并且风险的集中点是土地数量和土地价格。上述银监局人士指出,很多土地并未取得土地权证,属于规划用地,而从土地规划到土地转让变现还需要很多环节,使土地变现还款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6.2万亿涉及政府代偿
如果说行业集中度反映的是贷款抵质押品的变现风险,地方融资平台由于具有地方政府及财政担保的特征,其担保人代偿风险究竟几何,值得关注。据悉,除符合自身现金流覆盖达100%以上,且经债权、债务和担保人三方签字的贷款外,其余贷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政府代偿风险。
上述银监局人士透露,经统计,这部分贷款余额超过6.2万亿元,占比达68.72%,是2009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1.92倍。其中有明确协议政府负代偿责任的有3.4万亿元,代偿性风险比较明显。
另一方面,现有平台公司中,由于县级平台公司占比较高,占据全部平台公司的61.41%,县级平台公司经营和管理水平不足,也为平台贷款积累了风险。
上述国有银行人士指出,“中小型银行、城商行,尤其是诸如农信社、农合行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县级平台公司贷款较多,小银行控制风险能力较差,因而,未来针对这些银行的整改规范力度应该更大。”
为期一年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范清理工作所发现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除按照国务院和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在新增平台贷款上严格收紧外,银行还被要求对存量平台贷款的合同做一些合规处理。
例如,加强贷款合同和还款期限管理,对平台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期限过长、还款集中的问题进一步整改。具体做法是,将整贷整还改变为分期偿还,每半年偿还一次资本金,利随本清。另外,对还款来源不足、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融资平台,银监会要求补签相关贷款差额补足协议,弥补还款资金缺口,实现风险的早识别、早防范、早化解。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正处于进一步调整压缩当中,新增贷款的口子基本只向保障房领域有限开放。
为期一年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告一段落,监管机构已基本掌握平台贷款的全口径、全行业、全层级的规范清理情况。记者独家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地方融资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全国共有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9828家,其中2.84万亿已被剥离为一般商业贷款。
而存量平台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行业集中和政府代偿性等风险,非常值得关注,对此,监管部门已有新的整改举措出台。
剥离2.84万亿
在9.09万亿余额中,有2.84万亿经整改为一般商业贷款。若将这部分剔除,实际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约6.25万亿元,涉及融资平台6928家,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3.17%。
此前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为,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7.38万亿元,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同时,到2009年6月末,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
可见,整个2010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仍有新增,但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在下降。若考虑统计数据的剥离因素,则平台贷款余额账面上呈下降趋势。“统计数据的剥离是指一些商业银行按照清理整改的要求,对平台贷款项目增加抵质押、注入资产、追加担保等缓释风险,使其符合一般商业贷款的条件,可退出平台公司管理。”某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记者。
监管机构要求根据平台公司自身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的比率,将其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四类,对应的,平台公司自身现金流占贷款本息分别为100%以上、70%到100%之间、30%到70%之间、30%以下。
按照银监会对平台贷款的四大分类,约1.77万亿元贷款余额存在偿还风险,占比为19.48%。
记者获得的详细数据显示,四大类中,第一类全覆盖贷款余额为5.11万亿元,占比56.23%,其中2.84万亿元可视为一般商业贷款;基本覆盖类贷款为2.21万亿元,占比24.29%;半覆盖贷款7663亿元,占比8.43%;无覆盖贷款约1万亿元,占比11.05%。“一般而言,第三、四类被认为有风险,而前两类可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来处理,对银行没什么压力。”某国有银行人士表示。
银监会在去年底下发的《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从严制定了平台贷款计入不良贷款的分类标准,并且针对四类划分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计算的风险权重,全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00%,基本覆盖类风险权重140%,半覆盖及无覆盖类分别高达250%及300%。
这些政策的明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台公司贷款的不确定性,不过商业银行执行起来势必会令不良率提高,降低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并影响短期业绩增速。
不过,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表示,这说明银监会的这些做法和要求对控制平台贷款的风险是有积极效果的。“促进银行积极主动去改变,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的比重,从而对平台贷款风险下降有好处”。
他认为,2011年以及随后一段时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会继续下降。这由于,“一方面,新增贷款的投放会非常谨慎;另一方面,当前的监管规则下,银行会加大整改力度,做足还款来源,有一部分平台贷款会从现有统计中退出,划转为正常公司类贷款。”
集中度风险突出
地方融资平台集中大规模的偿债压力短期不会显现,不过未来的还款压力不容忽视。“现在最担心的是,平台贷款里中长期贷款的比重非常高,这加大了银行资产和负债在期限配备上的不对称,这种情况对银行的损失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在未来利率市场化后,影响是很大的。” 上述地方银监局人士对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将短期存款用于发放中长期贷款的“短存长贷”现象比较普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非常严重。
融资平台贷款是一个缩影。记者获悉,到2010年11月末9.09万亿平台贷款余额中,中长期贷款余额近8.3万亿元,占比高达91.28%。
据上述银监局人士透露,最长的贷款期限高达35年,且其中八成以上是固定资产贷款。“3年以下期限的占比不到5%,根据这个期限分布,我们预计主要还款期将集中于2013年以后。”该人士指出。
由于贷款期限较长,风险暴露时间后延,贷款项目是否产生效益短期内不会显现。即使偿还能力不足,银行也可以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短期内并不会反映在贷款质量上,从而掩盖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此外,很多贷款都是采用整借整还的方式,还款时间集中,对银行而言都是极大的风险。”该人士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