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为企业应对退税下调支招
2008-03-18 14:26311
7月1日起执行的出口退税新政下调了包括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加工以及服装、鞋帽、船舶等在内的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其中,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并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这是继去年9月和今年4月后,短期内第3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范围之广和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充分体现了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引导经济增长方式,并平衡对外关系的意图。
局势变政策变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探索中前行,供给不足、技术落后、外汇短缺、就业压力大等现实问题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以出口导向为特点的外向型经济应运而生。4个经济特区,15个沿海开放城市,优惠引进外资等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外开放逐步推向深入。据统计,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84.3倍,其中出口增长98.4倍,进口增长71.7倍,外汇储备更是激增6384倍。
正当人们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首先,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2006年我国GDP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拔得头筹,从规模上看我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其次,我国的进出口结构逐渐趋向一边倒,70年代我国是净进口国,80年代净进口和净出口交替存在,90年代以来,除1993年外,我国始终保持净出口国的地位,向世界各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中国造”商品,特别是近几年出口增长把进口增长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再次,顺差引发的贸易摩擦在国别范围、商品范围上逐渐扩大,并显现出升级的趋势,困扰着正常贸易往来。
顺差增长过快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6年1月,商务部提出要“适度加大进口力度,保持进出口的协调发展”。同时,由商务部设立的贸易发展基金也倾向于扩大进口,商务部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通过设立进口信贷,对国家鼓励进口的产品,提供中长期的贷款或者担保。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联手出台鼓励进口的政策,包括主动增加国内短缺性资源和战略原材料进口,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亟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并制定与产业政策相适应的进口战略。这些政策都表明了同一个方向:争创外汇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将开始调整为贸易基本平衡的政策。市场纷纷预计2006年中国外贸的拐点或将出现。
然而,上述措施收效并不明显。2006年顺差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比2005年增长74%。2007年1~5月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83.1%。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取消原本鼓励出口的政策,势在必行。
人民币升值的诱因顺差本身属于贸易范畴,但是当它与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我国外汇政策结合在一起时,其影响就延伸至货币领域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事实上钉住美元,币值缺乏自主性,也无法体现中国经济区别于美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人民币低估与高估之争一时在理论界成为热点话题。
2005年,人民币迈出了由钉住向浮动的“一小步”,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政府重新启用人民币的价格发现机制,发挥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此后人民币一路高歌挺进,单边上扬,至今已累计升值7.94%,目前市场仍然维持升值预期。
汇改后,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程度空前提高,企业的结汇意愿十分强烈。在大规模顺差与结汇的共同作用下,外汇储备高企,国家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难度加大,同时向国内大量释放人民币,直接造成流动性过剩,间接作用于投资、利率等环节,并影响到股市、楼市等投资领域。因此,货币因素将对外贸易中顺差的影响传导至国内经济领域,加剧了政府降低顺差的意愿,同时也期望通过顺差的降低放慢人民币升值的脚步。
深度调整信号在出口退税政策下,部分企业所处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含量较低,仍然采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赚取的就是出口退税款。有些企业出口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并人为扭曲定价机制,在获得微薄小利的同时,将本应由子孙后代享有的资源提前廉价打包出售,留下了巨大的环境危机。
本次出口退税政策在商品和税率上的调整,体现出了层次感,充分考虑了不同行业的特点。例如钢材出口税率调整基本上是对上一次调整的延续,对国内钢材市场整体影响不大;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在遭遇了人民币升值、欧美设限、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不利影响后,又挨了当头一棒;此外,磷化工、纯碱、染料等化工行业、造纸行业、家具行业受到的冲击也比较大。
尽管降低出口退税对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政策本身已经向出口企业以及国内企业发出了信号:从总体上看,政府已将外贸政策,由出口主导转变为进出口平衡,积极发展内需经济;从结构上理解,未来国家鼓励将有限资源用于国内生产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经济资本、高新技术的利用效率和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出口产业升级,集约化增长方式将再度得到强化。
企业:内外兼修,因势利导
此次政策发布前,有些企业已经预知,并进行了准备工作,有些企业正在积极制定应对措施。作为专门与进出口企业打交道的、从事贸易金融业务的部门,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对于进出口政策变动的反应十分敏锐,为企业开出了应对良方:
第一,顺势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产品价格。出口企业应根据政策变动,迅速对产品加以细分,研究升级措施,通过产品转型、提升差异化水平,或提高技术含量,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提高定价能力,将出口退税成本转嫁给买方。
第二,利用银行产品,提高资产周转率,进而提高利润率。在单笔业务利润被削薄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考虑引入银行资金杠杆,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可供选择的产品十分丰富,也遍布业务的各个环节,例如装船前的订单融资、打包贷款,装船后的出口押汇、福费廷、国际保理,通过出口一票通将国内采购与出口融为一体,通过控制货权将物流与资金紧密结合,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提高收款保障,通过应收帐款池盘活账面资产等等,还可以通过各种融资产品、结算产品的灵活组合提高企业的综合收益。
第三,重视人民币汇率变动。汇率水平的提升和日间波动的提高是目前人民币走势的主要特点,随着市场化逐步推进,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将成为进出口企业的日常工作。在这方面,民生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好的金融衍生品,包括即远期结售汇、即远期外汇买卖、掉期、期权,以及形式多样的结构化衍生品组合。
第四,深入挖潜,从企业内部找利润。通过集约化管理降低成本和内耗,特别是资金的集约化管理,通过在银行建立本、外币现金池,将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站在全局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价值,节约财务成本。
最后,建议出口企业在政策调整的关头,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利用银行对资金的专业化运作,量身定做金融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政府、企业和银行“共赢”。
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充分体现了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引导经济增长方式,并平衡对外关系的意图。
局势变政策变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探索中前行,供给不足、技术落后、外汇短缺、就业压力大等现实问题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以出口导向为特点的外向型经济应运而生。4个经济特区,15个沿海开放城市,优惠引进外资等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外开放逐步推向深入。据统计,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84.3倍,其中出口增长98.4倍,进口增长71.7倍,外汇储备更是激增6384倍。
正当人们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首先,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2006年我国GDP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拔得头筹,从规模上看我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其次,我国的进出口结构逐渐趋向一边倒,70年代我国是净进口国,80年代净进口和净出口交替存在,90年代以来,除1993年外,我国始终保持净出口国的地位,向世界各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中国造”商品,特别是近几年出口增长把进口增长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再次,顺差引发的贸易摩擦在国别范围、商品范围上逐渐扩大,并显现出升级的趋势,困扰着正常贸易往来。
顺差增长过快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6年1月,商务部提出要“适度加大进口力度,保持进出口的协调发展”。同时,由商务部设立的贸易发展基金也倾向于扩大进口,商务部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通过设立进口信贷,对国家鼓励进口的产品,提供中长期的贷款或者担保。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联手出台鼓励进口的政策,包括主动增加国内短缺性资源和战略原材料进口,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亟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并制定与产业政策相适应的进口战略。这些政策都表明了同一个方向:争创外汇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将开始调整为贸易基本平衡的政策。市场纷纷预计2006年中国外贸的拐点或将出现。
然而,上述措施收效并不明显。2006年顺差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比2005年增长74%。2007年1~5月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83.1%。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取消原本鼓励出口的政策,势在必行。
人民币升值的诱因顺差本身属于贸易范畴,但是当它与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我国外汇政策结合在一起时,其影响就延伸至货币领域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事实上钉住美元,币值缺乏自主性,也无法体现中国经济区别于美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人民币低估与高估之争一时在理论界成为热点话题。
2005年,人民币迈出了由钉住向浮动的“一小步”,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政府重新启用人民币的价格发现机制,发挥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此后人民币一路高歌挺进,单边上扬,至今已累计升值7.94%,目前市场仍然维持升值预期。
汇改后,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程度空前提高,企业的结汇意愿十分强烈。在大规模顺差与结汇的共同作用下,外汇储备高企,国家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难度加大,同时向国内大量释放人民币,直接造成流动性过剩,间接作用于投资、利率等环节,并影响到股市、楼市等投资领域。因此,货币因素将对外贸易中顺差的影响传导至国内经济领域,加剧了政府降低顺差的意愿,同时也期望通过顺差的降低放慢人民币升值的脚步。
深度调整信号在出口退税政策下,部分企业所处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含量较低,仍然采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赚取的就是出口退税款。有些企业出口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并人为扭曲定价机制,在获得微薄小利的同时,将本应由子孙后代享有的资源提前廉价打包出售,留下了巨大的环境危机。
本次出口退税政策在商品和税率上的调整,体现出了层次感,充分考虑了不同行业的特点。例如钢材出口税率调整基本上是对上一次调整的延续,对国内钢材市场整体影响不大;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在遭遇了人民币升值、欧美设限、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不利影响后,又挨了当头一棒;此外,磷化工、纯碱、染料等化工行业、造纸行业、家具行业受到的冲击也比较大。
尽管降低出口退税对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政策本身已经向出口企业以及国内企业发出了信号:从总体上看,政府已将外贸政策,由出口主导转变为进出口平衡,积极发展内需经济;从结构上理解,未来国家鼓励将有限资源用于国内生产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经济资本、高新技术的利用效率和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出口产业升级,集约化增长方式将再度得到强化。
企业:内外兼修,因势利导
此次政策发布前,有些企业已经预知,并进行了准备工作,有些企业正在积极制定应对措施。作为专门与进出口企业打交道的、从事贸易金融业务的部门,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对于进出口政策变动的反应十分敏锐,为企业开出了应对良方:
第一,顺势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产品价格。出口企业应根据政策变动,迅速对产品加以细分,研究升级措施,通过产品转型、提升差异化水平,或提高技术含量,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提高定价能力,将出口退税成本转嫁给买方。
第二,利用银行产品,提高资产周转率,进而提高利润率。在单笔业务利润被削薄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考虑引入银行资金杠杆,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可供选择的产品十分丰富,也遍布业务的各个环节,例如装船前的订单融资、打包贷款,装船后的出口押汇、福费廷、国际保理,通过出口一票通将国内采购与出口融为一体,通过控制货权将物流与资金紧密结合,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提高收款保障,通过应收帐款池盘活账面资产等等,还可以通过各种融资产品、结算产品的灵活组合提高企业的综合收益。
第三,重视人民币汇率变动。汇率水平的提升和日间波动的提高是目前人民币走势的主要特点,随着市场化逐步推进,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将成为进出口企业的日常工作。在这方面,民生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好的金融衍生品,包括即远期结售汇、即远期外汇买卖、掉期、期权,以及形式多样的结构化衍生品组合。
第四,深入挖潜,从企业内部找利润。通过集约化管理降低成本和内耗,特别是资金的集约化管理,通过在银行建立本、外币现金池,将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站在全局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价值,节约财务成本。
最后,建议出口企业在政策调整的关头,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利用银行对资金的专业化运作,量身定做金融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政府、企业和银行“共赢”。
0
标签: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