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为民:四关键词解读“转变发展方式”新意

2011-03-09 09:58 49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侯为民:我觉得今年报告对加快转变体制机制还是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许多新任务。

  编者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提出了哪些新措施?这些措施将会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带着这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侯为民副研究员,请他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任务,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有何新亮点?

  侯为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去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已经明确了。当时提出,“转方式”必须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必须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因而,今年政府报告对“转方式”显示了更大的决心。一是着墨更多,结构调整部分就用了500多字;二是力度更大,果断地下调了增长预期指标;三是措施相对来说也更具体。提到亮点,我觉得可以用12个字来突出今年“调结构、转方式”的工作重点,就是“降速度、转机制、促协调、抓创新”。

  “降速度”才能更快地“调结构”

  记者:刚才您提到今年“转方式”的力度更大,具体应当怎样来理解这个力度?

  侯为民:这就涉及到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了。提到转方式,现在大家都同意,调结构是主攻方向,但如何调结构呢?从理论上来说,调结构会影响到经济总量,所以前些年我们提出的是“保增长、调结构”,是在发展中调结构。今年的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2011年增长预期目标是8%左右。从总量目标来看,下降的幅度是相当大的。

  记者:那可以说是要用调结构来促增长了。

  侯为民:是的。如果仔细比较,你会发现这次国家对调结构的决心是近年来最大的。因为我国“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速是9.8%,“十一五”期间达到了11.2%。现在降到8%,不仅低于十一五、十五,甚至低于“九五”时期。要知道,“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才是8.3%。现在我们调到比“九五”更低了。

  对这一问题需要作深入分析。过去我们理论界有种观点,就是所谓的“自行车”理论,认为车骑快了就不会倒,经济发展快了就不会出现问题。现在看来要反思,因为骑自行车也要看路况、看自行车部件情况,经济发展不能不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不能不考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我国一直要调结构,但难度却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过于关注速度,而支撑速度的是,却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盲目扩张。所以,发展速度不可以不要,但不能建立在粗放、低效和低层次上,不然就会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记者:速度降下来,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能够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呢?

  侯为民:影响是非常大的。起码,在三个大的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

  一个就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从报告来看,“降速度”的重点,主要是将低端产业的增长速度降下来。所以,政府报告中又作了进一步明确,要“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并且提出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显然,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还很重。

  当然,“降速度”也并不是忽视发展速度。相反,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有速度,而且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报告中已经明确,今年我国将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特别促进物联网的发展。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也给予了特别重视。低端产业慢一些,新兴产业快一些,优化经济结构的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

  二是对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降速度”对不同经济部门的要求会有差别,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在扩大内需上加深了认识。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速度适当降下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规模是很大的,不过,如果从贸易结构来看,情况就很不理想。因为我们目前还主要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是世界工场,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所以我们现在还主要以从事外来加工为主,技术层次低,价值含量不高。实践证明,这种外向型的产业格局,对我国能源、原材料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导致国际贸易争端的升温。将依靠内需、着眼民生的产业发展起来,将对外依赖度过高、环境浸染大的低端产业适当压缩一下,有利于我国实现良性增长。

  三是对区域结构的影响。总的来看,“降速度”会导致部分沿海地区的产业加快向内陆区域转移,而沿海地区新兴产业培育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完成,其内需启动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降速度方面的压力更大。相对而言,中西部发展机会也会更多些。

  记者: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会产生新变化?

  侯为民:是的,我觉得会发生有利的变化。当然,从根本上说,降低增长速度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合理化才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客观地看,降低增长速度也并不是要求全国所有地区都一律下调增长速度,个别的政策受益地区实现加快发展仍是值得期待的。

  体制机制突破是重点难点

  记者:前面您提到“转机制”,今年的报告在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有什么新意?

  侯为民:我觉得今年报告对加快转变体制机制还是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许多新任务。

  一个就是关于形成内生增长机制的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到了有保有压,“压”体现在适当压低了经济增长速度。从政策性工具的使用看,财政政策尽管仍然维持积极的政策,但主要着眼点是向民生领域和创新领域倾斜。从货币政策看主要是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强调了优化信贷结构这一重点,优化的方向,主要还是着眼于扭转产能过剩和缓解通胀压力。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调整,今年的投资结构会发生较大的改变,投资规模也会适当收缩。在“保”的方面,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需求,如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达7%以上”,这是非常具体的要求,对扩大内需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还可以看出,报告对提高最低收入、改进个税调节、加强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等,都出台了相应的具体措施。这些举措,有利于逐步扭转劳动和资本在分配方面的不和谐关系,增强内需的拉动力,促进企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技术、质量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来。

  第二个,就是在对外经济发展模式上,着力点和工作重点有些新变化。如:提出要鼓励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将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作为“走出去”的重点,这可以说是“保”的方面。从“压”的方面看,主要是重视如何“引进来”的问题,报告不仅明确要“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还提出要加快调整进口结构的问题。比如:提出了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这些举措不仅会缓解改善外汇储备过大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造成的压力,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开展国际竞争,提高贸易和产业投资的层次和水平。

  记者:是的,去年胡总书记提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今年工作报告中在此得到了体现。

  侯为民:还有,就是注重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今年报告不仅强调要促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以保证国有经济发挥作用。同时,也对国有资本提出了新要求。和往年相比,今年在抓好国有金融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体制”的新提法。这些举措,将会规范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利用和流动,更好地促进国内资源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催生新亮点

  记者:关于前面提到的“促协调”,您认为今年报告中作了哪些重要的部署?

  侯为民:协调发展涉及很多方面,如城乡协调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等。我觉得今年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提法有新的改变。在去年的报告中,对这一问题主要突出了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而今年在报告中,则进一步明确要“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成为今年报告中的一个亮点。

  至于其影响,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中西部的发展会面临新的机遇。首先是今年提出,要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这将为中西部投资规模扩大和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在东部地区由于地价、房价等生活成本上升、劳动力大量流失,且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西部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强;其次,中西部是我国主要的资源能源和原材料产地,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在外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会得到更大的利用;三是中西部产业发展起点相对较低,相应的产业转型难度也较小,新增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也更大。

  二是中西部重点区域发展潜力会更大。从区域发展规划的落实条件看,长三角、珠三角等发展区域今后的任务是提升产业层次,其条件基本是成熟的,发展水平也相对发达,区域发展规划的落实方向基本明确。而更需要关注和落实区域规划的,是新的发展区域。换言之,那些初步形成产业群,分工明确、协作共享的城市群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如西部的成渝经济区、中部地区的大武汉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以及适应产业转型需要的资源型城市,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地区。而从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区域分布特点看,中部地区发展和转型相对更有潜力。

  “促创新”提出新战略

  记者:今年报告中强调了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轨道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您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话题?

  侯为民:在创新问题上,我国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建立创新型国家等方向。这些年来一直是在推进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报告对这一问题又推进了一步。我觉得值得注意的,是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因为这一次是将知识产权因素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体现了我国在加快建立创新型经济上的决心。

  实质上,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很多问题,大部分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现在我们提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不仅有助于国家更好地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也有助于避免国内企业间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盲目和过度竞争。同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能大大地推动国内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保障。

  记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国做出的果断抉择。今年报告中在突出创新方面,还提出了哪些要求?

  侯为民:总的来看,为了推进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体现在政府在推动创新问题上“政府和市场并重”的思路。从政府层面看,是报告中提出,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和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这是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发挥社会主义体制优势的要求相一致的。而在市场层面,报告则强调要继续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我相信,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会大大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晋商银行首期匹配15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项目建设

2022-05-29 20:59
18255

大连长兴岛经济区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2021-12-07 13:54
806

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09-17 15:06
41784

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廊坊临空经济区分会场签约投资222.16亿元

2021-09-10 14:15
21397

33个项目空港经济区签约 总“含金量”180亿元

2016-06-28 10:52
1717

沪苏浙皖“世界超级经济区”已形成

2014-05-13 17:54
88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