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部环境的“变素”与“非变素”
中国的现代史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根据我个人的研究,我们有过两波历史性的大转型,一次是1919年到1949年、1956年这一段,我把它叫做社会制度转型,有经验、有教训。如何考量中国外部环境的“变素”与“非变素”,以改革来赢空间 考量中国外部环境的“变素”与“非变素”,我提出以改革来赢空间。
中国的现代史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根据我个人的研究,我们有过两波历史性的大转型,一次是1919年到1949年、1956年这一段,我把它叫做社会制度转型,有经验、有教训。第二波转型是1978年12月至今仍在进行攻坚的这场历史转型,叫做经济体制转型。现在需要研究的是未来中国面临的第三波历史大转型,在我看来就是中国整体的发展模式转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制度这五个方面的转型。这里围绕未来几年体制改革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如何考量中国外部环境的“变素”与“非变素”,以改革来赢空间
考量中国外部环境的“变素”与“非变素”,我提出以改革来赢空间。
关于“变素”可以列四条:第一,美国重返亚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中国周边环境的新变化。第二,货币的较量。围绕着汇率问题,有的叫货币战争,我叫做货币较量。货币较量及贸易摩擦、资源摩擦,这是一个很新的动态。第三,气候危机,在面对危机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应对方面的一些分歧、争执。第四,就是其他的一些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二是“非变素”:一是世界的多极化,尽管有的大国想称雄世界,我感觉目前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尽管有一些变化,但是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没有变,谁也不要想一手遮天,遮不住的。二是尽管有货币摩擦、资源摩擦,但是投资的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金融的自由化组成的整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没有改变。三是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主流,尽管有碰撞,如船的碰撞、车的碰撞,甚至有些地方还有战火,但那都是局部的问题,世界的主流还是和平发展合作,用中国的话来说是“和则多利,斗则俱输”。
在这一背景下怎么判断我国未来改革的情况?我个人的看法是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现在倒是需要我们的决心和勇气,用改革来赢得发展空间,防止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彷徨、犹豫、贻误时机。面对变化的因素,要防止以变化为由来强化集中的因素,这是我比较担心的,因为这次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有这样的苗头。
围绕重大发展战略, 该用怎样的方略推进改革
改革的总思路是围绕着重大发展战略来推进,为发展转型提供体制的支撑和动力的根源。我建议中国未来几年应该采取的方略是四个方面,即人本、绿色、创新、协调。其中,“人本”是针对“物本”而言的,中国过去强调“GDP挂帅”,带来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是针对着“官本”。其次,是强调绿色,绿色是针对着黑色的,因为我们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破坏比较厉害。第三个就是创新,针对的是守旧。第四个是协调,针对的是各种失衡。
同时在改革中需要开拓一些新的命题,比如说海洋,我们过去只重视960万平方公里的黄色国土,或者是陆地的国土,殊不知我们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蓝色国土。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布局,除了在陆地上布局以外,还需要向海上发展,尤其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省份,不应该再与西部和中部争夺资源和空间,应该向海上发展,打海洋大国这张牌。既然要发展海洋,我认为在体制上有一些空间需要探索,比如说怎么建立一个海洋的产权制度,把海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搞活海域的使用权,不仅东部可以去享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都可以到海上发展,这样我们就需要有新的制度的供给。
改革的总体思路,建议实行“五环改革”
改革怎么改?“十二五”规划中有不少新的思路,比如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我建议未来要实行五环改革,像奥运会有五个环,连接在一起。第一,经济改革;第二,政治改革;第三,社会体制改革;第四,文化体制改革;第五,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五个环,环环相扣,构成我国整个综合改革的“路线图”。每一个环有个轴心,比如经济改革,它的轴心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化;社会体制改革,它的轴心应该是和谐化或者是公正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轴心是先进化和多元化;环境体制改革的轴心是文明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就跟奥运会的五环一样整体推进。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