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六点思考

2011-03-06 16:00 652

去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考虑将人民币“尽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争端让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正缓慢、稳步地采取措施,利用人民币在全球各地进行更多贸易和投资活动。

  核心提示

  去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考虑将人民币“尽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此言一出激起国人无限联想。然而去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最终未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这又使得部分国人格外失望。

  确实,金融危机后,全球储备货币美元大肆贬值,去年美国更是多次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肆意掠夺他国经济发展成果。中国虽GDP世界第二亦深受其害。鉴于此,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再次成为国人的企盼。

  那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如何?人民币国际化能否一蹴而就?是否存在隐忧和陷阱?外国媒体是如何评价的?下面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六点思考。

  思考一: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如何?

资料

  易纲暗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

  与被称为“绿币”(greenback)的美元相对,人民币被一些人称为“红币”(redback)。去年以来,伴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红币”在境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流动性,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期待。这一期待在汇率市场上同样有所体现:3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5700,报一美元兑6.5695元人民币,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而不少机构已经调高了今年对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测值至5%以上。 “出海”渠道拓宽

  2010年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去年6月,中国央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启动之初的5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区市,参与的出口企业从365家扩大至近7万家,同时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今年1月,央行又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为了缓解“出海”人民币投资无门的尴尬,去年8月,央行正式宣布允许境外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人民币回流境内打开一扇窗口,增强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跨境贸易结算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的365家企业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试点地区由五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区域则由香港、澳门、东盟扩展至全球,试点业务范围进一步明确为跨境货物与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35.8亿元,而截至2010年12月底,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已由试点初期的365家扩展至67724家;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攀升至5063.4亿元,为2009年的141倍。

  为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中国央行先后与韩国、中国香港特区、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新加坡与冰岛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八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合计8035亿人民币。与上述经济体签署双边本币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在双边贸易中更多地使用本币计价。鉴于人民币尚未完全自由兑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可以为境外贸易商提供额外的人民币资金来源。

  思考二:有哪些益处?

  人民币国际化利多于弊

  国际金融协会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萨特尔指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有助于国际金融体系建设。“伴随各国的兴衰,各国货币的国际影响也应处于相应的动态调整进程之中”。

  尽管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的币值坚挺,使许多和中国有贸易的国家都愿意同中国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在未来十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将有望全面实现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印度和中国,也将可以用卢比和人民币来结算。

  思考三:是越快越好吗?

  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

  人民币境外使用积极稳步推进,被专家视为人民币国际化长远路径的中期目标,将为人民币逐步发展成广被接受的国际货币构建基础。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金融高级分析师王家强对本报记者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表明长期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失衡发展的重大隐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尤为迫切。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国际储备货币的币种选择。从经济规模、投资与贸易指标等方面来看,人民币最有潜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此外,随着中国成为对外投资与贸易大国,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投资和国际储备中的需求激增。 不能不说,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热衷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舆论有不少相当肤浅,甚至有害于人民币国际化内在逻辑的。有人干脆无视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约束条件,恨不得明天就看到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去年6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只是表示希望考虑将人民币“尽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就一下子激起了部分国人的无限联想。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卡恩还列了个前提条件:人民币汇率必须首先由市场自由决定。果不其然,去年11月15日,IMF执行董事会没有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这又使得部分国人格外失望。

  其实,IMF没有为人民币破例或者说对其“拔苗助长”,既是对既有国际规则的遵守,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人民币的一种保护。日本老资格的前货币官员行天丰雄日前所说的话尽管刺耳,但却值得倾听。他认为,人民币在当下“完全不够格”,难以纳入IMF由美元、欧元、日元与英镑一篮子货币组成的SDR。中国应该为此等待10年乃至15年。当然,眼下心里酸楚楚的日本从内心里是很不愿意看到中国拥有可以与其比肩的金融实力的。在经济规模上被中国超过之后,日本人或许越发焦躁。

  不过,中国在2015年之前也许可以初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愿望。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的时间表,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外汇局将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开放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日程。但在笔者看来,这个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并不重要,关键是从现在开始要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思考四:是否存在陷阱和隐忧?

资料

  警惕人民币国际化提速“温柔陷阱”

  对经济总量刚刚登上世界第二大国台阶且一直苦于没有国际化货币杠杆的中国来说,人民币如果能尽快国际化,进而成为比肩美元和欧元的世界三大货币之一,则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全面崛起,同时也可为中国参与国际顶层分工提供实质性支撑。正因如此,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国内问题,更是国际话题,是关系到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洗牌的头等大事之一。众所周知,金融一向被视为美国最后,也是最神秘的王牌。享有储备货币发行权的美国,自1913年美联储成立以来到底从这个特权符号中获取了多少收益,也许只有极少数美国人心里清楚。对伯南克们来说,之所以还能不顾国际压力而施行量化宽松政策,说到底,还不是吃准了美元暂时的不可替代性?看看日薄西山的英镑以及英国在国际货币与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就能明白基于综合国力的金融影响力之于一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国人千万不要相信弗雷德·伯格斯滕真的是在主张美国应放弃世界主导货币地位,千万不要相信美国真的有人已厌倦了美元的储备货币身份。这些深谙国际金融博弈之道且一向致力于维护美国金融特权地位的所谓大牌学者们,只不过不愿意看到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对衰落的事实,而在尽力通过释放分权信号来让货币国际化基础暂不具备的中国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而已。

  不能不说,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热衷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舆论有不少相当肤浅,甚至有害于人民币国际化内在逻辑的。有人干脆无视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约束条件,恨不得明天就看到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去年6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只是表示希望考虑将人民币“尽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就一下子激起了部分国人的无限联想。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卡恩还列了个前提条件:人民币汇率必须首先由市场自由决定。果不其然,去年11月15日,IMF执行董事会没有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这又使得部分国人格外失望。 人民币国际化的隐忧

  隐忧之一在于,尽管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很快,但这种国际化是“跛足”的。如下图所示,在2010年各月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额中,绝大部分是中方企业在进口中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而中方企业在出口中收到人民币的规模要小得多。目前境外人民币存量不足固然是一个原因,但这可以通过双边本币互换以及人民币贸易信贷来解决。这种人民币主要用于支付进口的格局,归根结底是由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企业都愿意成为人民币的资产方,而不愿意成为人民币的负债方。在双方以美元计价同时以人民币结算的背景下,用人民币支付进口,意味着中方进口商承担了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如果这种局面没得到改变,那么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将会加速上升(出口收美元,而进口用人民币支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非但没有实现,中国经济承担的汇率风险反而继续上升。

  只要存在着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这种“跛足”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格局仍将持续。而要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则需要中国政府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弹性,让人民币汇率水平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

  隐忧之二在于,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政府需要不断开放资本项目,然而随着发达国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将会继续面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在这一背景下,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进行的资本项目开放,很可能为短期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打开方便之门,从而使得中国宏观经济与资产价格稳定面临更严重的负面冲击。根据我们的估算,2010年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接近200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而2011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很可能超过2010年。拉美国家应对短期国际资本冲击的经验显示,如果放松对资本流出的限制,那么无论怎样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效果都非常有限。“开门揖盗”的效果难尽如人意。

  思考五:是否有时间表?

资料

  人民币国际化要整体突围

  人民币国际化将如何全面推进,需要理清思路。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从“单兵突进”转向“整体突围”,特别是在中国利率自由化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弹性化方面仍有较多的工作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贸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使国内金融体系面临较大的风险。

  首先,强大的国内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形成基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金融总体还处于发展不足阶段,金融体系资本利用效率不高,直接融资比例过低,市场内部的投融资主体存在结构性缺陷,造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机制不畅,大量储蓄和国际收支盈余流出到国际金融市场,从而面临“资产错配”风险。因此,要大力发展本土金融市场,扩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开放对外投资渠道,努力将我国金融市场建成具有对外提供金融交易服务能力、由境内外参与者共同参与的、具有一定国际或区域影响的市场,提高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国民的财富效应。

  其次,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技术性条件和核心内容。一种货币如果不能自由兑换,其在国际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必然十分有限,成为高风险货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推进,令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成为现实问题。但是又不可贸然放开,必须按照“渐次推进、有限放开”的原则开放资本项目,在推进金融深化,在国内外金融一体化进程中把握本币资产的最终定价权,切实防范金融开放的各种风险。

  思考六:外媒如何评价?

“红钞与绿钞”的竞争

  红色钞票对抗绿色钞票:人们有可能如此概括外汇市场上似乎正显示出的对抗。金融分析家们认为,如果某种货币有一天能够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主心骨与美元竞争,它肯定就是中国的人民币。这对于一种甚至还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来说是难以解释的信心……然而,北京正在逐步准备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进程就在美元的至高无上地位受到各方质疑时适时地启动了。

  乍一看,一切都有助于人民币实力的提升。从中国令人惊叹和不可抵抗的经济发展开始:2010 年,它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0.3%,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工厂也是一个金融巨人,拥有2.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总之,它的经济影响力和它的货币近乎不重要的作用之间的差距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还没有准备完全放开其兑换模式。它并不想看到其外汇快速升值,而且它认为,自己的金融体系还不太发达,无法承受大规模的资本流量。不过,它担心自己过于依赖美元。在北京看来,美元因美国长期赤字而变得脆弱,并且导致汇兑系统的严重不稳定。中国对此的反应就是努力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

  中国策划经济霸权?

  中国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一个拥有储备货币的国家。如果此事得以实现,其他国家就将不得不持有人民币储备,放弃现有的储备货币—— 美元和欧元。然后,中国就可以运用本币来进行交易,由此可以在全球疯狂采购时(比如涉足大宗商品市场时)获得更加有利的条件。

  中国需要办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人民币甚至还无法与其他货币自由兑换。为刻意压低出口商品价格,中国还在很大程度上把人民币汇率同美元绑定在一起。迄今为止,北京一直通过一套复杂的外汇管理体制,有效地保护人民币不受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想打造储备货币,中国就必须放弃所有这些。中国将不得不逐步推动人民币升值,或者甚至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这样的话汇率就能扎根于货币的真实价值以及中国的经济实力。这将大幅提高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严重影响经济增长。 一场“金融革命”

  中国正开始采取措施使人民币从长期来看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汇率争端让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正缓慢、稳步地采取措施,利用人民币在全球各地进行更多贸易和投资活动。

  看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银行业专家已经在谈论一场会对世界市场造成重要影响的“金融革命”。让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通货的计划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惊奇。这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自然结果。

  对人民币崛起威胁美元地位的担忧并非无中生有。随着经济危机令美元和欧元遭受沉重打击,已经有金融专家预言,人民币将在几年后成为全球三大主要货币之一。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用数币攒碳积分 兴业银行力推数字人民币与绿色金融业务深度融合

2024-05-30 12:04
81345

《跨境人民币观察报告》: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 需破解诸多瓶颈

2024-05-28 15:30
71337

《跨境人民币观察》问卷成果展示与交流会成功举办:专家学者共探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2024-05-28 14:29
181134

交通银行唐建伟:人民币国际化展现新趋势新挑战

2024-05-27 15:24
182900

赵锡军:以经贸合作为抓手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走深走实

2024-05-27 15:23
181425

潘功胜:人民银行将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2024-03-01 14:06
22621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