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十二五”对外贸易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目标,以加入世贸为契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益阳市对外贸易进入了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对益阳市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益阳市对外贸易“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益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益阳市外贸系统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目标,以加入世贸为契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益阳市对外贸易进入了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对益阳市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进度加快。2010年,益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76亿美元,其中出口3.26亿美元,进口0.5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37.1%、349.8 %、268.9%。2006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2.56亿美元,年均增长20%。
(二)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2010年,益阳市对外贸易国别由2005年的54个增加到87个,对各大洲主要进出口市场的双边贸易额全面增长,对新兴出口市场如非洲、中东、东盟等国家的出口增长迅猛,对东南亚、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出口稳定增长。
(三)对外贸易主体数量不断扩张。自新的《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实施以来,益阳市对外贸易主体数量不断扩张,2010年底,益阳市登记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300余家,比2005年增加150多家。2010年,益阳市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84家,比2005年增加了38家,增长82.6%。
(四)加工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贸易方式得到优化。2010年,益阳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871万美元,比2005年增加2133万美元,增长77.9 %。
(五)外贸龙头企业初步形成。2010年,益阳市进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达13家,而2005年只有2家。近几年来,益神、科力远、思远电子、鸿源稀土等企业进出口总额都超过1千万美元,艾华集团等也正在进入外贸龙头企业的行列。
(六)对外贸易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自2005年以来,益阳市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为外贸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自2005年以来,益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一批外向型产业转移企业落户益阳市。三是益阳市积极争取和落实了国家一系列扶持外贸发展的政策,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技改贷款贴息、出口退税政策等等,同时在出口信用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建立了企业保障体系等。
虽然益阳市对外贸易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进出口规模偏小,总额占全省比重小,只有2.5%;占本市GDP的比重也小,只有3%。二是出口商品结构初级化和单一化问题依然存在,对服装、纺织等传统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虽不断扩大,但自主品牌、关键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国际竞争中总是处于低端,不仅利润微薄,而且容易引发贸易争端。三是对外贸易顺差大,进出口不平衡,缺少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等的进口,不利于我市企业管理、装备和技术的全面升级。四是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仍然偏低,目前不到15%,没有充分发挥出我市作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优势。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应该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后发赶超和科学发展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益阳市对外贸易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及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合作,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国际经济和世界贸易正在企稳回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没有改变。二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仍在延续,而益阳市已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三是益阳市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四是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部崛起”和中部地区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协议已正式生效。所有这些为我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不利因素:一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石油价格高企,国际汇率波动风险加大,美元和欧元走势成为不可预知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贸易摩擦有增加趋势。二是国内经济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宏观调控面临复杂局面。三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及运费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增加了出口成本。四是益阳市经济总量很小,制造业相当落后。
今后五年,益阳市对外贸易面对这种形势,即要树立信心,看到良好的发展趋势,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在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同时,要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外贸主体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市场结构,努力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使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益阳市对外贸易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提高外贸对益阳市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益阳市支柱产业所需原材料、重要装备和先进技术进口,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外贸对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益阳市对外贸易总体战略目标是:利用益阳市区位优势、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以机电产品为先导,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支撑,以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为潜力,形成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201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亿美元,其中出口6亿美元,进口1亿美元,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6.9亿美元,年均递增15%。
——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25%,达到2.5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30%,达到5000万美元。
——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25%,达到6000万美元。
——服装、纺织产品稳定增长,达到1.2亿美元以上。
——加工贸易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5%以上。
——贸易顺差不断缩小。
——劳务输出人数年均增长10%,达到730人。
——实施品牌战略,新增1—3个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
——正式设立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实施“联动”发展,在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上实现突破
1、加快引资步伐,促进外贸发展。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抓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重点加强益阳市高新区东部新区、龙岭工业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以“产业聚集”吸引“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企业、世界500强和大型国企落户益阳,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协调出台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用工、口岸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力争到2015年累计引进各类产业转移企业100家,实现益阳市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通过内引外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外贸发展。
2、壮大和优化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的进出口群体。一是加强对外贸易备案和指导工作,至2015年使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25家,比2010年增加40家以上。二是重点抓好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出口,优化经营主体结构。三是抓好培育规模出口主体工作,力争到2015年,益阳市有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出现。四是加快外贸经营者服务体系建设,在信息资源开发、政策信息披露、建立信息数据库等方面为外贸经营者提供服务,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3、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动贸易方式转型升级。益阳市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要充分利用益阳中心城区的高新区(含东部新区)和龙岭工业园为主要载体。积极引进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服装鞋帽等产业,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的,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1.75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量的25%。
4、积极扩大进口,调优外贸结构。要充分利用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急于恢复其外贸出口的契机,鼓励益阳市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通过加大进口,实现企业管理、装备和技术的全面升级,为调优经济结构打好基础,同时实现外贸进出口平衡发展,力争到2015年外贸顺差明显缩小。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外贸增长方式上实现突破
1、继续稳定服装、纺织产品出口增长。服装纺织是益阳市的传统产业,在原材料供应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工艺技术方面,都具备比较优势,在益阳市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超过30%,其中泰旺纺织、普华纺织、龙源纺织、富晖制衣、瑞亚高科、德盛纺织等企业出口额都在500万美元以上,对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既符合益阳市的市情,又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要继续稳定其出口增长,力争到2015年达到1.2亿美元以上。
2、努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益阳市外贸出口额的40%,益阳市的出口企业益神橡机、科力远、艾华集团等都是这个行业的龙头,此外益阳市新引进的汇盛科技、笔电锋电脑、安达电子等企业也具备很大的出口潜力。必须进一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兴贸”战略,加强产品研发,推进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努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争到2015年,出口额达3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达2.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达5000万美元。
3、积极扶持农产品出口。益阳市是个农业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农产品出口在质量安全管理和检验检疫等方面准入门槛高,一直以来出口量不太大,近几年都只有2000万美元左右,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约7%。为此必须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例如以益华水产、顺祥水产、颐丰食品、浩茗茶业等农产品出口重点企业为依托,推动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行业协会,加快出口农产品的行业组织建设。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产品出口经营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鼓励出口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和其他国际认证,取得卫生注册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三是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力争到2015年,益阳市农产品出口达600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10%。
4、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一是力争益阳市75%以上的出口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认证。二是积极推动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企业获得UL、CE等产品安全认证。三是支持企业采取有效的技术保证措施,减少进口国技术壁垒对出口的影响。加强检验监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育和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在现有“益橡机”等四个品牌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新增1—3个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
(三)加强外贸服务体系建设,在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上实现突破
1、抓紧设立口岸机构。目前长沙海关和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益阳联络办公室已经成立,这表明益阳的口岸机构建设已步入正轨,必须尽快启动建设事宜,力争到2015年,益阳市正式设立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优化益阳的通关环境,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
2、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广泛宣传发动,鼓励益阳市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并使用湖南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信息采集机制,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方便企业通过网上交易降低成本,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
3、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是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和湖南省商务厅重点推荐的各种境内外商品展览会、展销会以及国际知名的专业博览会,扩大益阳市商品的影响,开拓重点市场。二是推动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去组建营销中心或投资办厂,以投资带动我市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力争到2015年,劳务输出人数达730人。
4、认真应对贸易摩擦。一是建立进口预警机制,积极利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我市相关产业。二是做好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相关复审调查的应诉工作,给益阳市企业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三是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下大力气抓好行业自律和行业调整工作,防止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秩序混乱、无序低价竞争现象。
5、加强外贸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适当优惠的政策环境,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准入制度为核心的外贸人才引进体系。二是定期举办外贸业务知识培训,培养外贸管理和实际操作人才。
五、政策建议
(一)建立目标考核评价体系
建议益阳市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时,将对外贸易指标以一定的权重纳入目标,每年对益阳各区县(市)进行年终考核,奖惩兑现,并进行通报。
(二)建立政策支持促进体系
建议益阳市政府将“外贸发展基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0万资金,用于促进益阳市外贸发展,重点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支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支持加工贸易发展,支持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