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稳健起步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推出,顺应了境外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需求,这项业务在泰国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不光在泰国,在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人民币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被认可和接受,一些露天市场的交易都可以使用人民币。
满足各方投资贸易需求 助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本报驻泰国记者 吴成良 本报记者 丁小希
3月1日,在曼谷一家中资银行的公司业务部,记者看到泰国AKN公司经理宋猜正在办理人民币支付业务。他告诉记者,AKN公司从中国一家企业进口一批工程机械,金额为32.6万人民币,双方商定用人民币付款。“对于东盟的贸易伙伴来说,现在使用人民币比美元方便。”宋猜告诉记者,“谈这笔生意的时候,中方企业提议用人民币结算,我们公司很快就同意了,这让双方规避了近期美元汇率激烈波动的风险。”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推出,顺应了境外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需求,这项业务在泰国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人民币“出海”渠道拓宽
2010年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去年6月,中国央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启动之初的5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区市,参与的出口企业从365家扩大至近7万家,同时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今年1月,央行又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为了缓解“出海”人民币投资无门的尴尬,去年8月,央行正式宣布允许境外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人民币回流境内打开一扇窗口,增强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从中国央行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央行间的货币互换,到逐步铺开的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再到跨境直接投资,乃至金融市场投资,通过一项项新政,人民币加速“出海”,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积极稳步推进。中国银行3月1日在公告中称,截至2010年末,通过上述试点项目进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约为人民币5100亿元。“我们正看到世界各地金融机构、公司和个人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中国银行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总经理程军说。英国《金融时报》也在报道这一消息时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迅猛增长”。德意志银行有关人士指出,美元/离岸人民币的每日交易量持续增长,已由去年6月接近零的水平,发展到现在每日达6亿美元,预计今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10亿美元。与全球外汇市场日均4万亿美元交易量相比,尽管人民币离岸交易还微不足道,但增长迅猛。日前,德意志银行推出了离岸人民币电子交易平台,以替代电话交易,试图在这一市场分得更大蛋糕。
境外市场需求骤增
东盟与中国地缘相近,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中,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尤其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协议正式生效后,双方经贸往来更加活跃。人民币跨境结算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投资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民币结算业务持续升温,泰国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纷纷介入并大力推广这一业务,在泰国的中资银行更是将人民币业务打造成自身的特色业务。据介绍,在泰国的银行除了办理个人人民币结汇、汇款业务、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融资业务外,还开办了离岸人民币账户服务。尽管人民币在泰国还不是主流结算货币,但是人民币业务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各大银行相信它将带来越来越大的效益。
不光在泰国,在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人民币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被认可和接受,一些露天市场的交易都可以使用人民币。不久前在缅甸采访期间,一位的士司机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载中国乘客,我只收人民币。”
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背靠大陆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试验场。去年7月以来,香港人民币存量急速增加,香港各大银行纷纷抢滩人民币市场,各项人民币业务如火如荼地开展。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香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总额约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400%。机构预测,未来3至4年内,人民币存款有望达到2万亿元。在香港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债券被称为“点心债券”,这类债券已然成为“香饽饽”。投行人士预计,2011年“点心债券”发行量将在去年超过200亿元的基础上轻松实现翻番。
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
人民币境外使用积极稳步推进,被专家视为人民币国际化长远路径的中期目标,将为人民币逐步发展成广被接受的国际货币构建基础。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金融高级分析师王家强对本报记者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表明长期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失衡发展的重大隐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尤为迫切。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国际储备货币的币种选择。从经济规模、投资与贸易指标等方面来看,人民币最有潜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此外,随着中国成为对外投资与贸易大国,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投资和国际储备中的需求激增。
王家强认为,就近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有所加快,总体上会沿着先周边化、再区域化、最终国际化的步伐,从易到难地推动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中的使用。但是,这个步伐是渐进的,必须在国内宏观监管水平提高、微观主体适应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推进,需要克服诸多障碍。最终的国际化目标可能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来完成。与历史上英镑、美元和欧元等最终实现国际化的历史相比,人民币国际化仍处在起步阶段。
通过在香港离岸市场先行试点,人民币在境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流动性。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相当的期待,客观上形成了对加快人民币自由化和可兑换进程的压力。如何回应这样的需求和压力,是对中国的一个考验。澳新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背后隐含着金融开放逻辑,应坚持以国内金融自由化为先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脱离金融自由化而单兵突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造成严重的金融配套失衡,最终出现类似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