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推广迫在眉睫
“由于中国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因单证、标签等不符合国际标准产生的滞关、压仓、退货等事件,给中国出口贸易造成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的损失。孟朱明说:“中国如果实现贸易单证标准化,将会节省50%的单证费用,同时还能挽回国际贸易中因不符合国际标准(惯例)造成的各种损失。
“由于中国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因单证、标签等不符合国际标准产生的滞关、压仓、退货等事件,给中国出口贸易造成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的损失。”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在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已迫在眉睫。
单证标准化程序复杂
国际贸易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包括语言、货币、时差、空间的差异、贸易惯例的冲突等。此外,还涉及众多贸易机构,如进出口商、公路运输部门、铁路运输部门、海运或航空运输公司、货运代理人、保险公司、海关及其报关代理机构、集装箱公司、银行、码头、商品检验机构、政府和其他官方机构等。
“一单国际贸易生意通常涉及生产、订购、银行、保险、运输等45个机构出具的近360份单证。”王忠敏表示,据联合国贸发委和世界贸易组织测算,单证费用平均占到国际贸易成交额的8%。
单证的获得有其应当达到的标准。世界已进入国际标准制约国际市场的新时代。
王忠敏表示,目前,单证标准化壁垒成为阻碍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
中国出口损失巨大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常有不同的标准。最早提出国际贸易领域单证标准的是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UN/CEFACT)。据了解,该机构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从事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努力,UN出台了首个国际贸易程序简化标准——《联合国贸易单证样式》,并于1981年以建议书形式在联合国框架内推荐使用。随后,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多个建议书和多套标准,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推广使用。
据长期从事国际贸易标准化研究推广工作的专家孟朱明介绍,中国标准化机构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追踪国际贸易标准化动态,并研制了中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证标准。此后,中国标准化机构还陆续完成了包括数据标准、单证格式标准、EDI标准、电子商务标准等在内的多个国家标准。1999年,中国还设立了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些标准构成了中国国际贸易单证标准体系,为简化和消除通关环节中的阻碍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国在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方面还比较滞后。”孟朱明说,这是因为中国对国际贸易简化和标准化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据他介绍,中国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工作在近10年来可以说是中断的。同时,全国1000多所设立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专院校中,没有一所设立相关科目,也没有相关培训。鉴于此,中国相关机构和出口企业普遍对单证国际标准缺乏了解,由此导致的出口损失在国际上首屈一指。
孟朱明说:“中国如果实现贸易单证标准化,将会节省50%的单证费用,同时还能挽回国际贸易中因不符合国际标准(惯例)造成的各种损失。”
中国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项目启动
“为了减少出口损失和提高贸易效率,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机构合作,联合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部门、企业和高校,启动了中国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主任杜平介绍说,“此次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培训项目的启动,将改变目前中国国际贸易标准化培训领域的空白。”
杜平表示,中国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将组织专业化教育培训系列活动,包括组织对国际贸易有关管理人员、高等学校师生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培训,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培训实施国际贸易标准化急需的人才;同时,改变中国目前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1000多所高校仍然没有国际贸易标准化课程和高级人才的局面,培养出能够开设国际贸易标准化课程的教授;强化涉及推广应用国际贸易标准化领域的软硬件建设,使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推广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将通过培训,使政府、企业等充分认识到中国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同时进一步促进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标准化的应用,并在实践中真正获益。”杜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