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新加坡分行积极支持中资企业海外发展
五年前,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在新加坡本地还只是一家规模很小、影响不大的外资银行。2011年随着中新双边贸易的长足发展,借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东风,工行新加坡分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身着工服的工行新加坡分行的员工们 摄影 陶杰
中国经济网新加坡1月14日讯(记者陶杰)五年前,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在新加坡本地还只是一家规模很小、影响不大的外资银行。五年来,工行新加坡分行始终贯彻总行提出的服务好“走出去”的中资企业的方针,全面地满足客户提出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客户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银企战略合作关系。时隔五年,如今的工行新加坡分行已经今非昔比,中资优质客户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20家增加了5倍,达到了近100家;国际结算量从2005年的16亿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700多亿美元;贸易融资量也从2005年的不足2亿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40多亿美元。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成立于1993年,是工行在境外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为工行海外拓展和跨国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3年,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批准,工行新加坡分行升格取得“批发银行”牌照,成为除中国银行以外在新加坡获得批发银行牌照的唯一一家中资银行。
作为亚洲和全球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新加坡有诸多的大型中资企业在此设立窗口公司,进行能源及矿产类贸易活动。工行新加坡分行始终将服务好“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为己任。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市场动荡不安,欧美银行信誉大跌,海外中资企业纷纷寻求资金避风港,新加坡分行抓住时机积极营销中资客户,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当时也是美元资金市场最为紧张之时,新加坡分行为全力支持中资企业发展,放弃许多其他业务,将有限的美元资金集中供给中资企业。为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新加坡分行充实前、中、后台力量,培训员工,开发融资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某大型中资国有企业在贸易活动中与交易对手达成了“第三国货币固定汇率转汇款结算”模式,并向工行新加坡分行提出相关服务需求。由于客户需求完全属于新业务,且要求一周之内办理,确实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新加坡分行管理层高度重视,分行总经理亲自组织召开业务部门协调会,在认真分析业务背景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前后台服务小组为客户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制订了新产品流程、申请代理行额度的基础上,分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客户成功地办理了业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对“走出去”的中资企业的成功服务,不仅成为工行新加坡分行业务和收入的稳定来源,同时也在新加坡本地市场树立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品牌效应,吸引了更多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交易圈的客户,尤其是中资客户到工行新加坡分行办理业务。仅2010年,分行就为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分、子公司提供进出口结算服务额近700亿美元,贸易融资额近40亿美元。
目前,新加坡分行在业务发展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能源类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风险控制的制度办法,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新加坡分行在内部控制和操作上针对石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在审核有权人签字、内部审批流程上都有专人把关和审核;同时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设定不同的审核标准和内控风险点;另外,分行还有专人每日监控国际石油交易行情并对异常情况发出警报。通过近两年的实际业务操作,新加坡分行已形成了一整套石油贸易融资的管理体系,切实将能源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真正做成了一个成熟产品。
2011年随着中新双边贸易的长足发展,借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东风,工行新加坡分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贯彻以支持“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为目标,服务于中新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为中资企业提供多方位、高效率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