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供应链:拆招中的商机
随着世博会宣告闭幕,“后世博”成为新的主题。”正是由于建筑本身所蕴藏的文化价值,使得本届世博会的场馆具有了拍卖的基础。场馆资产的处理,是世博供应链的末端,但是放到其他的开发项目里,可能又成了新的供应链环节。
随着世博会宣告闭幕,“后世博”成为新的主题。庞大的世博园拆除过程中资产处理的问题,孕育着“后世博经济”中新的商机。
大型活动后资产处理得当,可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像世博这样的大型活动后的资产处理,实际上已经处于供应链管理的末端,甚至可以看做是继世博建设这样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之后的又一轮供应链的循环。而这个供应链的核心导向,是价值链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进一步增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王兵这样形容。
世博会的资产处置大体分三种:第一种是各场馆自己搭建的,资产所属权归场馆所有,各场馆有权自行处理,撤出贵重物品,也可授权世博局统一拆除;第二种是世博局购买服务时,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设备,这些物品将随服务合同到期后,由服务厂商自行收回;第三种是世博局建设自用或对外租用场馆及物资等,将由世博局相关部门统一处理。
不要轻易动用“拆招”
“ 虽然很多场馆是临时建筑,但是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低成本进行加固或部分改造,使其成为永久建筑。”
按照世博局的最初计划,后世博时期基本采用了“谁建设谁拆除”的原则进行“退场”处理。
记者了解,世博会的资产处置大体分三种:第一种是各场馆自己搭建的,资产所属权归场馆所有,各场馆有权自行处理,撤出贵重物品,也可授权世博局统一拆除;第二种是世博局购买服务时,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设备,这些物品将随服务合同到期后,由服务厂商自行收回;第三种是世博局建设自用或对外租用场馆及物资等,将由世博局相关部门统一处理。
比如,关于世博会通信设备的拆除,就完全采用了这样的原则。由于世博园区的通信工作庞大而复杂,世博局最初采取了定向招标的模式,仅仅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这样具有绝对实力和经验的企业进行招标,而这些企业均作为服务提供商进行竞标。竞标成功后,根据所需服务的内容,同时向世博会提供相应的器材,以及提供相应设备的修建。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信息化部,是负责整合这些服务供应商的部门。其主要工作是协调各个服务供应商的各种修建工作。“最难的是让通信设备的修建工期和各个场馆的修建工期互相配合。”信息化部一位负责人说,“每一个场馆都牵扯到通信问题,而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赶时间,协调工作很复杂,谁也不愿意因为对方而耽误进度。”而后续的拆建工作,更是一个赶时间的过程。上述信息化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通信设备是在场馆拆除工作开始前,就要先行撤出。这个过程,需要对很多服务供应商进行时间和工作上的协调。每个供应商负责拆走自己的设备,同时,也要保证其他设备的完好。全程都需要逐一监督,监督过程中,信息化部还要对拆走的资产进行逐一确认。全部拆除完毕后,世博局再统一清点剩下的物资,统一做回收处理。
根据最初的计划,本次世博会结束后,只有一轴四馆(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文化中心五个标志性永久建筑 )会被保留。而其余场馆,基本都会被拆除。然而,世博会期间,很多场馆都展现出自己的文化价值,很多价值都是无形资产。对于这部分价值,世博局选择继续授权给腾讯网,联合其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未来,对世博理念和文化感兴趣的人,可以在网络上继续逛世博。
据世博局一位工作人员称,拆世博馆比建世博馆更麻烦,牵扯到施工安全、建筑垃圾再处理、运输密集流量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使得撤展、拆馆无法如期完成。
由于世博场馆基本属于临时性建筑,并不容易再利用。从加拿大馆案例不难看出,整个场馆,评估后得出的结论,大概只有20%~40%的建筑材料重用率,这些材料主要集中在钢材这种主题结构的材料上。“而最后到底有多少是能在重建中用到的,还得看拆除的具体情况,以及未来重建时候的施工、地理环境等。” 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总裁樊东平指出。
其实,关于废旧资产处理在供应链,甚至物流中的作用,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国在尚未建立现代物流概念的时期,各种所谓物资流通处,基本的职能都是回收废旧物品,并进行分类再加工利用,以期实现增值。而随着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完善,这个环节更加成熟,甚至演变成一个规模相对完善的产业。
“从供应链环节中,节省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合理利用废旧物资无疑是种途径,也符合现代环保理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王兵同时指出,“对于像拆除世博这样的大工程,不是一个单一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它是涉及很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而在这个系统工程里,供应链的环节可能被分成若干区块。例如像资产再利用,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链条,实际上更应该把它看做是两条链条的衔接点。”
中国台湾馆在这方面是比较领先的。从中国台湾馆的案例分析,由于现金流的限制,以及他们特殊的招商模式。从开始承建的过程中,对于整个资产的处理,他们就有成熟的计划。中国台湾馆的钢材以及玻璃都是由赞助商提供,而在设计之初,他们充分考虑了回收问题。赞助商在场馆拆除时,会自行将这些建材拆走,而这些建材,也都可以再利用。例如钢材,一种是可以直接用于其他建筑中,或者回收再熔炼,这种熔炼成本要比原始的钢材熔炼低很多。“世博资产的处置,不要轻易动用‘拆’招,很多场馆的建材都可以再利用。而且,世博场馆由于展出时间只有半年,所以很多是临时建筑,使用期限大概都在1~2年,但是有很多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低成本进行加固或部分改造,成为永久建筑。建议世博局在接受委托后,先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有许多场馆可以在原地经过内部的改造,被派上一些其他的用途。”根据王兵的介绍,未来在资产处置方面,还可以对“拆除权”进行拍卖,可以引入一些专业的拆除机构,令其支付一些费用,获得对整个场馆进行拆除的权力,对于专业的拆除公司来说,可能拆除出很多可再次利用的物资。
拍卖让“城市”更美好
“场馆资产的处理,是世博供应链的末端,但是放到其他的开发项目里,可能又成了新的供应链环节。”
正是由于建筑本身所蕴藏的文化价值,使得本届世博会的场馆具有了拍卖的基础。
2010年6月,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马甲”)就组建了项目团队,开始关注和挖掘有自主支配权的场馆闭幕后资产处置的商机。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资产与权益(以下简称“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他们从世博会开幕伊始,就已经敏感地嗅到世博资产处理的商机。在一定时间的关注后,金马甲对世博资产处理做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并于7月开始,正式与各个有自主控制权的场馆进行接洽和谈判。
“我们最初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原始迁建,就是将整个场馆整体售出,并且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全部场馆整体搬迁到买方指定的地点。后来,我们发现,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据金马甲总裁樊东平介绍,由于这些有自主控制权的场馆,都是临时建筑,所以根本不具备未来整体迁移到他地,并加以使用的基础。
金马甲的另外一个解决方案,是局部的实用资产的拍卖。但是由于上海国家拍卖公司已经是上海世博局的指定拍卖公司,并且从一开始就在进行实用资产,包括一些展示品的拍卖,在这个服务上,金马甲可谓不具备天时地利。
最终,他们启用了最后一个方案,即授权复建。而这也成为金马甲在本次后世博期间的主营业务模式。
对于金马甲来说,做大型活动的资产处理服务,并不陌生。2008年奥运会的很多资产拍卖,就是在金马甲的网络竞拍平台上完成的。这个项目中,最困难的是说服场馆的经营者对卖场馆的事情产生兴趣。
目前,有一些相对开明的国家,最终愿意选择出售自己的场馆,例如瑞士馆和加拿大馆,而加拿大馆更是主动地进行了一次场馆授权拍卖竞标活动。在这次竞标中,因为网络竞拍的优势,以及曾经拍卖奥运缶的经验,金马甲获得了加拿大馆的青睐,最终签订了场馆拍卖的授权书。
加拿大馆和瑞士馆在拍卖过程中还有一些差异。由于建筑结构的不同,根据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发现,加拿大馆尚有20%~40%的建材是可以重用的,所以他们采取了有一定关联的授权复建。这种授权中还包含了一部分拆除权,意指将可重建资产一并卖给买家。而瑞士馆因为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之后无法完整重用,所以采取了无关联的授权重建。前者因含有拆除权,在竞拍价格上可能会高出不少。“外国人似乎更喜欢网络竞拍的模式,他们更相信网络的公开透明。” 樊东平分析。
通过这样的模式,已经有两个场馆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将世博后的价值再一次的发挥出来。而金马甲预计,最终能这样拍卖的世博场馆至少有10个以上。
场馆资产的处理,是世博供应链的末端,但是放到其他的开发项目里,可能又成了新的供应链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