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2010年三季度,我国各类车型产销呈现全面增长态势。上半年汽车市场表现为超20%以上的高速增长,7月、8月、9月汽车销量增速为14.42%、16.14%和16.89%,增速回落
2010年三季度,我国各类车型产销呈现全面增长态势。上半年汽车市场表现为超20%以上的高速增长,7月、8月、9月汽车销量增速为14.42%、16.14%和16.89%,增速回落。但三季度,汽车产销整体步入平稳、良好、正常的增长状态。汽车出口继续增长,行业经济运行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基本情况
1.产销继续增长,增速放缓
三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5.54万辆和412.2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7%和15.93%(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三季度,各月汽车总体销量均比2009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增幅相比上半年有明显回落:7、8、9月汽车销量增速分别为14.42%、16.14%和16.89%。三季度,汽车产销整体步入平稳、良好、正常的增长状态。
三季度,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9.66万辆和317.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06%和22.44%。在乘用车各品种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速最高,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增速在30%左右。
三季度,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5.90万辆和94.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04%和11.82%。分车型看,半挂牵引车累计产销增速将近达到1倍,客车、货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增速均超过20%,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增速低于其他车型。
2.利润出现下滑趋势
三季度,在汽车整车产销高速增长拉动下,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各类经济指标高速增长,但增速呈回落走势。7月、8月行业利润总额分别为162.03和155.12亿元,低于二季度199亿元的均值,呈现出下滑趋势。
1~8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303.48亿元,同比增长48.1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650.51亿元,同比增长51.28%,增幅比1~7月回落4.84个百分点。
3.企业库存减压
9月,轿车产量83.7万辆,厂商批发量85.1万辆,终端销售数约为82.5万辆,当月厂商层面库存减少1.5万辆,渠道库存则略有上升。1~9月,轿车累计厂商批发量(680.4万辆)>累计产量(679.9万辆)>终端销售数(648.6万辆),厂商层面全年累计产销基本达到平衡,但经销商库存经历了上升过程,主要发生在二季度。
4.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较上半年下降
三季度,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130.6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2%,比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47.35%的占比下降了6.2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60.8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44%,比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销量31.86%的占比下降了4.42个百分点。
5.汽车进口增速放缓
1~8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90.73亿美元,同比增长72.42%。其中,进口额为36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出口额为327.02亿美元,同比增长47.26%(图2)。
8月,汽车整车进口环比回落,共进口6.22万辆,环比下降13.15%,同比增长79.35%;1~8月,累计进口各类汽车52.19万辆,同比增长1.4倍。
6.汽车出口同比持续提升
三季度,我国共出口汽车14.15万辆,比上年同期的88815辆增加了59.32%,增速比上年同期的70.53%下降了11.21个百分点(图3)。
1~9月,出口前五名的整车制造企业分别为奇瑞、长安、长城、东风和北汽,出口量分别为6.79万辆、4.70万辆、4.23万辆、3.37万辆和2.7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0倍、55.96%、85.91%、1.33倍和36.34%,前五家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为56.70%。
二、存在的问题
1.汽车行业景气偏热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0年三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显示,三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仍处于高位运行区间,产业依然偏热,信心指数强力上扬。
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为8500多万辆。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两亿辆。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各大汽车主流厂商纷纷摩拳擦掌制定产能扩张计划。
根据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情况来看,虽然未来几年汽车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到达极限后就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阶段。如何防止汽车行业过热、产能过剩、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间的协调发展,将成为今后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汽车行业法规滞后
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汽车召回、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汽车报废标准等各种问题,尤其是大规模的汽车召回,已经迫切需要召回法规的出台。
汽车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必须要汽车的消费政策和刺激政策逐步变成一些长远的政策和一些法律、法规、规章,使汽车的消费走上法制的轨道。许多有关于汽车产业的法规有的已列入到国家的立法重点,有的列入了部门的重点规章,但是汽车法规已经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
3.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展缓慢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缓慢,自主品牌比亚迪力推的电动汽车目前只在深圳销售,而上海汽车等汽车巨头正在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全新生产基地,要形成产量还有待时日。
电池技术的发展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拦路虎,是最重要的掣肘因素,技术上有待突破、材料成本很高、不能形成批量等等,这些系统问题推高了电池的成本,只有突破电池技术上的瓶颈,使其寿命大幅度延长、体积重量大幅度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目前还很难判断突破瓶颈需要多长时间。
按照国家现有计划,2020年以前,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要发展到1500万辆,充电站的建设是这一庞大工程的配套,但充电站的建设也将是个长期的过程,这些都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
三、对策
1.采取措施抑制汽车行业过热
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政府应该考虑提高汽车行业准入条件、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淘汰低效率企业、建立产能信息监测制度、指导开拓海外新兴市场等措施抑制国内汽车行业过热。
2.加快建立健全汽车行业法规
汽车行业法规既是引领汽车产业进步的制度性保障、又是维护行业利益的有效举措。法规要有效地与国内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与时俱进的灵活机制,更要建立监督决策的相应法律,使其为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标准,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从政策法规层面规范汽车行业行为,保护汽车消费者利益。
3.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人才、营销网络,攻破新能源汽车目前最重要的电池技术问题,使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上占得先机。通过海内外兼并等方式掌握关键零部件等相关技术,提高研发能力;鼓励国内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
(详情请咨询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http://www.cac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