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4000 一慢二看三通过
2008-03-14 10:53499
沪综指4000点在昨日被轻松击穿,盘中多方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恐慌悲观情绪弥漫市场。很多投资者都在问:到底要跌到多少点?其实这个问题是没人能够准确回答的,当市场普遍感到“惨烈”的时候,投资者更需要保持“清醒”。有分析指出,在跌破4000点后,大盘会“慢”下来——跌速会放缓;投资者要“看”清市场格局的变化——市场话语权掌管者正在逐步更替;而“通过”这一时空阶段要做到有抓有放——结构性机会和波段操作仍是主流。
整体快速下跌趋势将放缓
从6124点跌到3902点,时间正好整整100个交易日,最大下跌2222点,最大跌幅达到36.28%,平均每个交易日下跌22个点。从绝对值和下跌速度来看,这一轮大调整确实足够充分,但有分析观点指出,这还不是得出整体快速下跌趋势将放缓的最重要依据。
我们选取申万23个行业指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行业指数——金融服务和农林牧渔指数,统计一下它们不同阶段的表现,即120日涨跌幅、60日涨跌幅和年初至今涨跌幅。上述两个指数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依次是金融为-23.17%、-29.82%、-29%;农林牧渔为29.33%、26.83%、14%。从中可以看出,对指数左右力很强的金融板块明显带动了指数下跌,而农林牧渔则显著体现了机构性机会。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初至今,金融指数出现了加速下跌的态势,而农林牧渔指数则明显有接近涨势尾声的趋势。昨日农林牧渔大跌5.17%,而金融服务小跌1.15%,不论是中长期“剪刀差”的存在还是短期走势相对强弱的变化,都似乎告诉我们风格转化的临界点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如果权重板块能够减缓跌势甚至反弹,那么大盘指数整体跌势的减缓便顺理成章,近日煤炭股的走强以及昨日中国联通的异动或许就是征兆。
市场大格局已发生变化
现在分析观点最喜欢用“不确定性”来概括当前的市场环境,包括次贷风波冲击的外围市场、紧缩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不利市场的业绩预期等等,但如果我们暂时抛开上述“不确定性”,有一点其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全流通时代”导致的市场话语权的更替。
面对大小非解禁步伐的一步步加快,我们总是习惯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和资金面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大小非登上前台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和对整体格局的改变。有观点已经指出,原先的市场无非是机构和散户的博弈,估值水平往往是资金说了算,尤其是基金的话语权及其影响力,我们记忆中的“核心资产”、“五朵金花”都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产物。
当大非小非们粉墨登场后,我们发现作为产业投资者的他们,因为更贴近实体,更了解行业动态,所以具备比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更理性的判断,甚至是更合理的估值定位。也正是因为“大小非”们认为前期市场给予的估值已经超过了他们自身认可的上限,这才会导致减持现象的不断出现和力度的不断增强,相应股价因供需失衡导致下挫,甚至使得机构评级不断下调。而“大小非”减持后的资金会继续投向实业求发展,当市场注意到其景气有被低估嫌疑且产业投资人自身也认可的时候,“大小非”们或许采取定向增发甚至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等方式再度介入市场,相应股价又会提升。
由此,具备实业投资眼光的“大小非”开始逐步掌控市场话语权,这是全流通时代市场格局的最大变化,是目前投资者需要看清的市场发展趋势,关注“大小非”减持态度的变化或许更有利于判断估值水平的高低。
结构性仍不是“空话”
农林牧渔前期的超额收益是结构性机会的最佳体现,尽管受到的主要是“事件性”因素的推动,但市场总是在这样或那样的“事件”中运行的,近期走强的煤炭股也是在煤炭价格上涨、全球能源消费中心向煤炭转移等“事件性”因素的推动下而逆市走高的。
目前CPI、PPI等数据高企,继续维持高位的可能很大,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市场的主要“事件”,在此情况下,要素价值的全面重估、价格上涨的影响正在逐步体现,尽管机构对一季度业绩的综合预测开始谨慎,“调低预期”、“增速减慢”正成为目前阶段的主题词,但结构性机会不会消失,如在要素价值重估中受益较多的上游资源或资源的延伸行业,以及中下游中产业结构较好的行业或有定价能力的企业。此外,结构性机会不仅仅存在于“事件型”的主题投资,也存在于阶段跌幅达到转折临界点的板块或个股,不论其是大盘蓝筹还是题材股。
尽管指数牛市已然离去,破4000点后的市场也还会震荡,但只要把握好结构性机会和波段性的策略,那么获取强于大盘指数收益的可能依旧很大。
从6124点跌到3902点,时间正好整整100个交易日,最大下跌2222点,最大跌幅达到36.28%,平均每个交易日下跌22个点。从绝对值和下跌速度来看,这一轮大调整确实足够充分,但有分析观点指出,这还不是得出整体快速下跌趋势将放缓的最重要依据。
我们选取申万23个行业指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行业指数——金融服务和农林牧渔指数,统计一下它们不同阶段的表现,即120日涨跌幅、60日涨跌幅和年初至今涨跌幅。上述两个指数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依次是金融为-23.17%、-29.82%、-29%;农林牧渔为29.33%、26.83%、14%。从中可以看出,对指数左右力很强的金融板块明显带动了指数下跌,而农林牧渔则显著体现了机构性机会。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初至今,金融指数出现了加速下跌的态势,而农林牧渔指数则明显有接近涨势尾声的趋势。昨日农林牧渔大跌5.17%,而金融服务小跌1.15%,不论是中长期“剪刀差”的存在还是短期走势相对强弱的变化,都似乎告诉我们风格转化的临界点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如果权重板块能够减缓跌势甚至反弹,那么大盘指数整体跌势的减缓便顺理成章,近日煤炭股的走强以及昨日中国联通的异动或许就是征兆。
市场大格局已发生变化
现在分析观点最喜欢用“不确定性”来概括当前的市场环境,包括次贷风波冲击的外围市场、紧缩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不利市场的业绩预期等等,但如果我们暂时抛开上述“不确定性”,有一点其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全流通时代”导致的市场话语权的更替。
面对大小非解禁步伐的一步步加快,我们总是习惯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和资金面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大小非登上前台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和对整体格局的改变。有观点已经指出,原先的市场无非是机构和散户的博弈,估值水平往往是资金说了算,尤其是基金的话语权及其影响力,我们记忆中的“核心资产”、“五朵金花”都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产物。
当大非小非们粉墨登场后,我们发现作为产业投资者的他们,因为更贴近实体,更了解行业动态,所以具备比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更理性的判断,甚至是更合理的估值定位。也正是因为“大小非”们认为前期市场给予的估值已经超过了他们自身认可的上限,这才会导致减持现象的不断出现和力度的不断增强,相应股价因供需失衡导致下挫,甚至使得机构评级不断下调。而“大小非”减持后的资金会继续投向实业求发展,当市场注意到其景气有被低估嫌疑且产业投资人自身也认可的时候,“大小非”们或许采取定向增发甚至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等方式再度介入市场,相应股价又会提升。
由此,具备实业投资眼光的“大小非”开始逐步掌控市场话语权,这是全流通时代市场格局的最大变化,是目前投资者需要看清的市场发展趋势,关注“大小非”减持态度的变化或许更有利于判断估值水平的高低。
结构性仍不是“空话”
农林牧渔前期的超额收益是结构性机会的最佳体现,尽管受到的主要是“事件性”因素的推动,但市场总是在这样或那样的“事件”中运行的,近期走强的煤炭股也是在煤炭价格上涨、全球能源消费中心向煤炭转移等“事件性”因素的推动下而逆市走高的。
目前CPI、PPI等数据高企,继续维持高位的可能很大,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市场的主要“事件”,在此情况下,要素价值的全面重估、价格上涨的影响正在逐步体现,尽管机构对一季度业绩的综合预测开始谨慎,“调低预期”、“增速减慢”正成为目前阶段的主题词,但结构性机会不会消失,如在要素价值重估中受益较多的上游资源或资源的延伸行业,以及中下游中产业结构较好的行业或有定价能力的企业。此外,结构性机会不仅仅存在于“事件型”的主题投资,也存在于阶段跌幅达到转折临界点的板块或个股,不论其是大盘蓝筹还是题材股。
尽管指数牛市已然离去,破4000点后的市场也还会震荡,但只要把握好结构性机会和波段性的策略,那么获取强于大盘指数收益的可能依旧很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