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等“三驾马车”

2010-11-05 11:58841

大连,现在已经习惯了一种新的发展速度。这种速度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特质——快并科学。当“十一五”即将离我们远去,“十二五”向我们走来时,我们看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三驾马车”依旧动力十足,互为支撑,共同发力,拉动着大连经济高歌猛进,满载着600万大连人民的梦想向幸福乐园驰骋……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初步构成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那时,我们为之振奋。

  2009年,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不仅强调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还提出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那时,我们充满期待。

  2010年,距离2012年大连基本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阶段性目标只有两年时,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提升航运中心功能。制定完善港口、经济区、城镇联动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快北黄海港口建设和开发开放步伐,形成黄、渤两海星罗棋布的港口群和贯穿全域的城市带、经济带。推进大窑湾三期码头、长兴岛油码头等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港口集群。加快长兴岛、大连湾疏港路建设,进一步推进跨海通道项目。深化港口管理体制和大连港集团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增长15%以上。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港航企业,积极开辟新的国际班轮航线。加快机场三期建设,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如今,我们志在必得。

  我们没有理由不充满自信。市港口与口岸局局长才力说,步入航运中心建设的第8个年头,通过实施“港航立市”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港口规划,全力推进港口建设,优化整合港口资源,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不断改善口岸环境,我市已形成了以海空港为核心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港口体系。海港以“一岛三湾”和长兴岛港区为核心,全力推进专业化、深水化大型综合枢纽港建设。“十一五”期间,预计全市完成港口固定资产投资396亿元,同比增长340%。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138.6万TEU,同比分别增长92.2%和135%。完成空港旅客吞吐量4208万人次、纯货邮吞吐量62.5万吨、航班起降37.2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12.1%、56.1%和81.5%。完成水路货运量40095万吨、货运周转量20442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2.4%和279%。

  信心来自于加强宏观调控,整合港口资源。一直以来,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快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和联结海、陆、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使海港、内陆干港、空港共同发挥作用,使全市的港口发展更加健康协调。港口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大连港加强与锦州、葫芦岛、丹东等港口的合作与整合,形成以大连港为核心,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辐射力强的辽宁组合港口集群,使其延伸到东北、内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使大连港在东北振兴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有多大的船,我们就要有多大的码头!”这是大连港的豪迈宣言,也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建设目标。令人振奋的是,这一目标已化为现实。“2010年,大连港进入“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50强。这向世界宣告:大连港已经建设成为核心功能强大、港口布局合理、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一流大港。回眸“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历程,大连港集团董事长邢良忠信心满怀:“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与旗舰,大连港集团不辱使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77.5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66%,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连港。

    以45万吨级原油码头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化、深水化码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夯实了硬件基础。与此同时,大连港集团通过大力拓展以延伸服务和中转为主要标志的物流服务,不断推动港口由传统的装卸港向现代物流港转变。预计到今年末,集团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将双双达到15%,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完美收官。‘十二五’期间,是大连港集团重要的发展转型期,我们将以集团核心业务整体上市为契机,全力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跳出‘一岛三湾’,加快港口资源整合的进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由地区性港口经营人向区域性港口经营人的转变;同时,大力发展临港地产和金融服务,实现由港口码头建设运营商向港口资源开发运营商的转变。我们相信,一个全新的港口集团将在‘十二五’期间续写跨越式发展的辉煌。”

  信心还来自于口岸软环境的优化以及大通关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辽宁电子口岸综合信息平台的作用,东北电子口岸信息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等信息共享。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不断完善,我市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和推进内外贸同船同港运输、出口中转货物起运地退税、国际船舶重箱捎带中转、离岸金融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加快二十里堡保税功能拓展区建设,申办建设长兴岛综合保税区。

  信心更来自于我们今天的努力和对未来的期许。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模式是港城联动,就是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以及国际化大都市,多位一体,相互存依,融合配套,联动发展。实践证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要有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配套、产业内服务资源集聚问题,而且要有产业内外渗透,要素资源集聚的问题。国际航运中心在经历了航运中转型、加工增值型、要素聚合型几个阶段后,已经发展成为集航运、流通、商品、资本、技术和信息为一体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大连的航运金融体系和业务拓展,将要着力融入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框架,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也要联动推进,建成环渤海内外两个扇面的目标枢纽源,通过分式联运、小型中转等立体运输方式,打造口岸辐射的商贸平台,建立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在港口物流等方面,要发展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的现代物流,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并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来创造更高价值。

  2010年,预计我市完成港航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其中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临空产业园(新机场)完成投资20亿元。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省计划的252%。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26万TEU,同比均增长15%。完成空港旅客吞吐量1070万人次、纯货邮吞吐量14万吨、航班起降9.5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2%、11.1%和11.8%。完成水路货运量9240万吨、货运周转量542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和15%。国际航线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全国第四。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已经初步构成。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安排港口工程建设项目100项,项目总投资为923.5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实际完成投资432.3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实际投资增加9.1%。新增泊位1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8个。在新增泊位中,新增集装箱泊位5个,新增通过能力260万TEU,总通过能力达630万TEU。到2015年,大连港港区泊位总数295个,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5.52亿吨。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国务院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战略决策后,大连现代物流业发展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港口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大连被确定为全国21个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完善物流中心架构。推进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内陆干港建设,争取东北海铁联运体系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建设,申办建成长兴岛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油品、矿石、粮食、煤炭、冷链、钢材等国际标准化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国际航运中心能否建成,而且关系到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水平,关系到大连的投资环境,关系到企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连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背靠东北和内蒙古腹地,面对日韩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成为连接两大不同发展梯次地区的主要通道和主枢纽,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中共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市正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推进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已全面启动,全市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已经建立,物流资源信息普查已全面开展,扶持全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也将陆续推出。我市计划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培育2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培育30家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物流企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低于15%,力争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综合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服务质量最好的国际物流中心。

  回眸“十一五”,大连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日渐完善。拥有公、铁、水、民用航空及输油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运输网络体系,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保障。截至2009年:

  全市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198个,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430万TEU,现已开辟83条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周水子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147条,通航国内外94个城市,拥有停机坪24万平方米、停机位26个、登机桥10座,可保障除A380外的所有飞机起降。全市现有各级公路300余条、等级公路总里程6000余公里、高速公路500余公里,实现了沈大、丹大、土羊之间及与大窑湾港、旅顺新港的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大连铁路共有55个车站、17条营业线路,线路总延长1385公里。2006年、2007年,烟大铁路轮渡和金窑复线电气化铁路相继开通和运营,海铁联运体系覆盖了东北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大连港集装箱铁海联运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全市仓储企业总占地面积942万平方米,一次性储存能力915万吨,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物流业发展的需求。保税物流园区、香炉礁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园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物流业主管部门,市港口与口岸局局长才力表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直接推进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而且关系到大连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系到大连投资环境的改善,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根据即将出台的《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我市将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培育2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培育30家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物流企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低于15%,力争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综合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服务质量最好的国际物流中心,“十二五”将是我市物流业更大发展的5年。

  当前,我市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共有3500余家,企业品质持续提高。以大连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国有综合物流商加快重组改制和业务创新,正在走向掌控物流市场资源配置的道路。威兰德国际物流集团、泰德煤网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独特经营模式、物流理念和成长业绩的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全球物流地产巨头美国BTM公司、以轻资本运营著称的罗宾逊全球物流公司等外资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我市,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显著。瓦房店轴承厂等一些制造企业开始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了生产流程再造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全市物流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各具特点和优势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第一家航运门户网站--航运在线,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航运电子商务公司,围绕船东和船舶展开的航运在线特色服务,基本上涵盖了航运物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先后开发口岸电子商务系统20多个,业务覆盖口岸物流作业各个环节,广泛服务于口岸监管机构及口岸政府职能部门和数量众多的物流业实体;锦程全球订舱中心在国内最早实践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入物流行业,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在线报价、订舱、货物跟踪等功能。全市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80%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GPS、GI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由学历教育、职称评定和后职业教育三个层面构成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十余所大中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在校物流专业学生8000多人,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生约2000人。2005年,我市率先开展物流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将物流专业技术资格作为工程系列下设专业,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中。2006年,市政府实施了物流人才“百千万”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高、中、初级物流管理人才200人、1000人和1万人。

  展望“十二五”,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建设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的目标正渐行渐近……

  区域性金融中心——全面提速

  2003年,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组成部分,大连金融中心建设提上日程。

  2009年,国家战略使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市委全会研究部署了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市政府制定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大连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速。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描述: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人民路和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支持大商所上市期货新品种,建设亚洲期货交易中心。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设立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促进驻连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支持大连银行、百年人寿等金融总部加快全国网络布局。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和直接投资。

  从19世纪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确立至今,国际金融市场经历着由集中到分散,又由分散趋向集中的过程。虽然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存在模式上的差异,但它们都有便利的交通与发达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与时区位置;以区域内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具备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规模庞大的成交量;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发达,法规体系宽松而严格。

  如今的大连,正比照这些标准前进着。截至2009年11月,全市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9755亿元,比年初增长27%;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64亿元,同比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5215亿元,可比增长36%;保费收入107亿元;证券交易额740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金融业实现净利润89.8亿元,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东北地区最好水平。2009年,一批中外资金融机构也被大连良好的金融产业绩效、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吸引,纷纷落户大连,渣打银行、锦州银行、盛京银行……同时,大连金融业总部经济也在迅速推进。去年6月,百年人寿作为第一家总部设在大连的中资保险公司正式成立,此前大连已拥有的全国性中资金融类法人包括大连银行、大通证券及大连商品交易所等。百年人寿的设立,使得大连的金融结构更为完善,形成银行、保险、证券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截至去年11月末,大商所期货交易量、交易额分别为7.3亿手和32.46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9%和27.2%。保持了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地位,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和最大的油脂期货市场。

  目前,大商所的法人客户数量约2.3万,仅占总客户数量80.9万的2.86%,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结构相比法人机构客户较少。因此,开发和培育机构客户是期货市场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建立“中国专业期货投资者协会”可以为中国顶级投资精英创造交流、提高的平台;可以为个人投资者转型机构投资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投资人才的培育和市场梯队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经设立了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以深圳为例,期货公司总部注册地迁入一次性奖励金额数百万元。

  市金融发展局局长曹煦给记者列出了这样一组关于大连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词”。发展目标:立足大连,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在建设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基本框架: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涉外金融和保险为两翼,金融后台服务和中介服务为依托,着力构建东北亚国际期货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国际结算与离岸金融中心、保险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中介服务中心。空间布局:根据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和现有基础条件,形成“二二一”格局,即中山CBD金融商务区和星海湾金融城两个核心功能区、旅顺南路高新园区和旅顺北路甘井子两个后台服务基地、依托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中心。四大建设:机构体系建设、市场建设、环境建设、人才建设。补齐三个短板:中小企业融资、农村金融体系、直接融资。曹煦说,大连金融业要把优势做强做大,把缺陷填充补齐,保持自身特色。预计到2030年,大连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比肩东京的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