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进广发 利明献登陆“有事干”
三个多月前,当利明献刚卸下花旗(台湾)银行董事长,从台湾辗转飞抵广州接棒广发银行行长时,他的足迹刚好画了一个圆圈——十七年前,利明献首次造访大陆,地点正好也是广州。利明献认为,从“土洋管理文化”的差异来看,中国人在管理上的弹性会大过西方人,这也是需要“土洋”结合的机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个多月前,当利明献刚卸下花旗(台湾)银行董事长,从台湾辗转飞抵广州接棒广发银行行长时,他的足迹刚好画了一个圆圈——十七年前,利明献首次造访大陆,地点正好也是广州。
面对记者,温文儒雅的利明献用略带台湾口音的国语侃侃而谈。在此之前,由于刚到任,利明献并未与外界正式接触,这也让他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早在5月份,当花旗宣布前任广发行行长辛迈豪调任新加坡之时,广发行内部即传出一种说法,继任者应当会读写中文,以便于管理层沟通。果不其然,6月18日,广发银行新一届高管团队正式集体亮相时,股东们看到的新行长人选的确是黑头发黄皮肤,而且讲一口国语的中国人。看来,作为广发银行大股东之一的花旗集团,为了寻找新行长也是费尽心机。
大多数同事对利明献的普遍印象是平易近人、细致入微。不过,就利明献个人成长而言,坎坷经历似乎无法从其时常微笑的表情看出端倪。出生台湾屏东农家子弟的利明献,高中差一点报考技校而与金融无缘,后幸有人提点而最终考入台湾大学经济系。
1989年利明献加入花旗,从外汇交易员做起,用了近20年时间走上了花旗台湾的掌门人之位。在台湾金融界,至今仍流传利明献“三进二出”花旗,最后掌领花旗台湾的职场故事。如果加上此次西进广发行,利明献在花旗刚好完成“三进三出”的演进。
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利明献接手广发银行正是在其重组5年之后,用他的话来说,2006年广发行引入花旗、国寿等四大股东,新任董事长董建岳操刀改革两年,为广发行的后续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进入“蓄势待发”期。谈到广发行向“一流商业银行”转变的策略时,利明献认为,除了人才之外,制度和平台支持亦是关键。人才如鱼,自由发挥必须有水,而承载水的便是良好的制度和平台。
现今的广发行,上下齐心,向着“品牌、人事改革和上市”三件大事而进发。按照利明献的计划,除了风险管理官日后将实行直接派驻外,产品、个金销售、公司销售等诸多领域都将尝试条线管理,进一步减少管理和沟通层次。在硬件方面,将继续对广发银行的核心系统和IT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未来数年发展的需要。
除此之外,广发行如想再进一步,最快遭遇到的障碍将是资本充足率。上半年,广发行管理层说服主要股东,以4.38元的价格募集150亿核心资本,目前资本充足率达11%。但是,随着监管标准的日益提高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广发行对资本的饥渴依然继续,下半年还将发行50亿的次级债。
对于希望持续快速发展的广发行而言,IPO是拥有稳定和便利的募集资本渠道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三个小时的访谈中,利明献提到最多的是“沟通”二字。他在台湾银行业打拼多年,在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都有历练,从他的工作履历来看,不难理解他为何这么注重“沟通”。除了语言文化等差异外,在花旗银行工作十数年的利明献认为,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管理风格和文化的差异也会带来冲突,原则性的东西有时难以避免正面交锋,其他事项则可以通过沟通来化解。
利明献认为,从“土洋管理文化”的差异来看,中国人在管理上的弹性会大过西方人,这也是需要“土洋”结合的机构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沟通便容易出现问题。
虽然利明献深谙银行经营之道,熟悉大陆,但毕竟海峡两岸在市场运作、监管政策以及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小差异。因此,对他而言,接手广发行亦面临挑战,目前只是“西进广发”万里长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