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复进口:问题仍在,出路渐呈

朱玥 周锦帅 |2010-09-25 23:201424

很难给国货复进口这样的行为下一个定论。一方面这样的行为减缓了商品和资金的流动,给企业运营增加了额外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让企业获得了利润,是政策范围内完全合法的运作模式。

很难给国货复进口这样的行为下一个定论。一方面这样的行为减缓了商品和资金的流动,给企业运营增加了额外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让企业获得了利润,是政策范围内完全合法的运作模式。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国货复进口”指“在本国生产制造,并已实际出口离境的原产于本国的货物,在未进行加工改变货物状态的情况下,因某些原因需要重新中转复运进境。”这一定义与社会认识基本一致。

108公里,这是苏州和上海之间的距离,精明的苏州人甚至不愿意建一座属于自己的飞机场,因为驱车从上海虹桥机场到达苏州不过1个小时的时间。然而,对于金力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苏沪之间的百余公里的地理距离仅存于理论。

和苹果、三星、西门子等驻扎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跨国企业一样,金力公司生产的光学元件(以单反相机镜头为主),要先出境再入境,换乘汽车、飞机、轮船,一路走来可谓是费尽周折,一路走来,费尽周折。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国货复进口”指“在本国生产制造,并已实际出口离境的原产于本国的货物,在未进行加工改变货物状态的情况下,因某些原因需要重新中转复运进境。”这一定义与社会认识基本一致。

舟车劳顿,费尽周折,如果不是巨大的利益驱使,恐怕没有人想摊上这样的事情。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金力这样的成品“复进口”已经渐渐成非主流,原料才是“复进口”的主力军。一些本应直接通过国内物流达到生产企业手中的原料,非要贴上“进口”的标签“曲线救国”。

这样的方式虽然折腾,但原料企业和生产企业甚至是消费者都乐得其所,“进口,出口,再进口”,这其中的关系,非专业人士很难理清头绪,但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流转之后却能产生巨大的利润。

上游企业为利润“复进口”

原料先出口,拿到出口退税,再由下游企业保税进口后进行生产,这期间多出的仓储费、物流费还有人工费和可观的出口退税及税率方面的优惠比起来,简直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目前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由廉价劳动力和相对较低的原料价格共同构成的。但有一个现象颇让人费解,苏州工业园区中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使用的无不是“进口原材料”,而这些原料产地却在国内,其原因竟然是价格便宜。

其实这种奇怪的现象并不难解释,江苏沿海地区的一位国税官员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我国的税制,进料加工中的“料”来源何处有着很大的学问:“如果原材料来源于国外,保税进口生产出成品后,在复进口的过程中将不征收关税、增值税和相应的消费税,但是如果原材料来源于国内,成品复进口过程中将征收这3种税目,即便是有出口退税,17%的增值税率和13%的退税率相比还是有4个百分点的不小差距。”

“更何况国产料件部分出口时也不会获得出口退税”大连港某企业的报关员告诉记者,“做进出口的,哪批货不是上百万?哪怕是差一两个百分点,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正是这样的原因让很多上游企业选择将原料先出口,拿到出口退税,再由下游企业保税进口后进行生产,这期间多出的仓储费、物流费还有人工费和可观的出口退税及税率方面的优惠比起来简直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这笔账很好算”,上述大连港的报关员对记者说,“如果我从国内购买5000元原材料,生产出价值10000元的产品,征收增值税850元,出口后退税700元,实际交税就达到了150元,加上报关和物流费用,一共的成本在200元左右。但如果上游企业将原材料出口将会得750元的出口退税,下游生产企业保税进口后实行不征不退政策,只是这样的方法两次进出关需要100元的物流费用。一比较你就能发现,一个耗费成本200元,一个获得利润650元,这其中就有850元的利润差距。这只是打个比方,如果考虑消费税和附加值问题,得到的利润将更多,而且实际情况要在后面多加好几个零”。

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26个保税物流园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复进口”提供了方便——苏州、天津、大连的企业发现自己不用跋山涉水,远赴香港,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复进口“的过程。江苏地区的一位国税干部称:“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的初衷在于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条件,可现在却被一些企业钻了空子。”

然而,凌卫国并不这么看。他目前供职于江苏昆山某家生产LED显示屏原料的企业,面对“钻空子”甚至“骗税”争议,凌卫国显得有些激动:“我完全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们按照国家政策制定自己的运行方法,一没偷二没抢,更没有骗,这样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凌卫国表示,凡是有实力的企业都会选择这样的经营方式,因为这样的一笔账并不难算:目前国家对加工贸易有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将在成本上取得优势;与此同时,上游企业将这些产品出口之后,也将获得出口退税,对于双方来说这都一个共赢的结果。

同时,他也暗示,这样的行为是得到地方政府允许的。“我们对政府,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骗的行为,反而是有贡献的!”对于昆山这样一个曾排名全国百强县首位,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县级市来说,每年能完成多少的出口份额,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

据记者了解,在长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中,地方政府往往会将出口额分配给有实力的企业,并作为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这其中,有些是真正的出口,也有些是出口再进口。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专业负责“复进口”业务的物流公司大量兴起,他们提供保税区的物流仓库,帮企业安排好复进口中的种种事宜,俨然一个新兴行业。记者在对深圳德行物流有限公司的采访中发现,他们的主要盈利来自于保税区仓库租赁费用和复进口物流费用两方面的上下家差价。和成本相比,他们的报价有些离谱;但是和客户企业在复进口中获得的利润比起来,不值一提。

跨国公司的“复进口”理由

现在的国货复进口更多的是跨国企业的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这个比例占到了八成左右。

除了原料供应商采取国货复进口的方式以外,一些主打高新技术的跨国企业也有自己的打算。

以金力公司为例,目前金力公司生产的相机镜头享受零关税待遇,但是生产这些相机镜头的光学塑胶原料聚碳酸酯的进口关税却依然维持在6.6%的水平上。而金力采用的策略就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保税进口原材料,生产出成品出口获得退税之后再由国内企业以零关税的形式“复进口”,这样的“进料加工”的做法规避了原材料的关税,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还不止于此,很多跨国公司重金聘请专业的报关员,专门从事相关业务。这些人熟知关税政策,在海关部门颇有人脉,对于政策变化消息也非常灵通,同时熟谙其中的流程规则,“可以在政策模棱两可之处寻找到企业的获利点”。金力公司的业务员叶咏告诉记者:“他们是跨国公司内部工作非常稳定的一群人,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关税倒挂造成的盈利的确非常诱人,但原因并非仅仅在于此。叶咏说,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是跨国公司的运营模式,即便是没有出口退税,复进口的情况也会经常发生。

由于劳动力方面的巨大优势,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工厂”,是跨国公司赢利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像苹果、索尼,西门子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非常重视品牌建设,一般不会在国内寻求代理商,更不会将销售权出让。所以,在“世界工厂”走下流水线的产品,最终需要回到他们的所有者手中,然后再统一配送到世界各地,即便其中的一些会按照来时的轨迹原路返回。

除此之外,跨国公司还有更多的“复进口”的理由:首先出口退税的对象是产品附加值部分,对于像金马公司这样的高附加值企业来讲,当然是笑逐颜开;其次,我国税法规定外资企业从第一个“获利年度”开始享受税收方面“两免三减半”政策(两年免收,三年减半),将第一个“获利年度”控制在企业发展后期利润充足的阶段,无疑可以减免更多的所得税;最后这做法还可以避免触到出口额占贸易总额70%的红线(为鼓励外向型经济,现行税法同样规定,达到这个标准后,企业所得税将减半),这样企业同样可以减免税收。

“现在的国货复进口更多的是跨国企业的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这个比例占到了八成左右。”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如是说。

解决之道宜疏不宜堵

这个现象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因为目前它还有生存的条件。要想彻底解决,从长远看,加工贸易业的产业升级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才是根本解决办法。

进口原料和国产原料在流转和出口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最终导致原本在国内就可以完成结转过程的贸易往来,非要到物流园区甚至国外兜圈子,这期间产生的物流、仓储、人力费用虽然和复进口的利润空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其根源还在于税制的不合理性上。

出口退税和关税倒挂、鼓励出口、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定位等词汇一起,被指为造成国货复进口现象的主因,这一点社会各界并无异议。

有争议的是国货复进口现象的影响与解决之道。

有观点认为国货复进口吹大了贸易顺差泡沫,导致贸易顺差额居高不下。霍建国并不认同这一说法,“比较牵强,毕竟出口和进口都有统计,折合下来不一定就是增大了顺差。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

“这个现象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因为目前它还有生存的条件。要想彻底解决,从长远看,加工贸易业的产业升级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才是根本解决办法。”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霍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国货复进品的现象与我国国情和政策密切相关,少量的复进口其实是很正常的,虽然当前的规模并不正常,造成了一些明显的资源浪费,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以简单封堵的态度来对待。

早在2005年商务部的一份报告就提到,“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抑制其过快增长势头”,但“不宜采取简单封堵的做法”,并提出了“出台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免、抵、退’的税收政策”、“拓宽企业使用国产料件的退税渠道”、“完善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3项措施。

众多保税物流园区的投入使用,正是“拓宽企业使用国产料件的退税渠道”的表现之一。

我国目前已有上海、青岛、宁波等地9个保税物流园区,以其所在地为核心,它们正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对出境复进口国货的“分流”作用。相关数据也显示,近几年来中国国货复进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增幅呈现出明显的回落态势。海关总署发表文章认为:“近年来,随着保税物流园区(中心)的扩大试点及其业务的逐步发展,其对我国‘境外一日游’货物形成了有效的分流。”

另外,从2006年起,国家对于“两高一资”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多次下调或取消出口退税,使得相关企业进行国货复进口的动力明显下降。

一疏一堵之间,中国政府疏堵兼用、以疏为主的调控政策正日见成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认为,“这些从一定意义上讲仍然是权宜之计,更根本的是加快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建设以适应全球一体化的物流需要、加快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以提高在对外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国际自主品牌数量、建立更灵活的税收政策以鼓励深加工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当然,这需要时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金力公司、叶咏、凌卫国均为化名)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美国集装箱进口连续4个月超240万TEU

2024-11-20 10:54
20096

英伟达和软银集团试运营AI+5G

2024-11-19 12:39
27836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场景化创新,金融服务无缝嵌入企业运营

2024-11-18 17:12
84460

前10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2%

2024-11-13 11:34
60857

阿里又收获一家上市公司,东南亚电商代运营企业Synagistics成港股首单De-SPAC

2024-11-11 14:55
54301

法拉第未来:第三季度运营亏损减至2520万美元

2024-11-08 15:55
4508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