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平衡:一个需全球重视的话题
《201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回顾了过去30年里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方面的经验,同时呼吁全球各国应重新审视贸易平衡问题。
《201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回顾了过去30年里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方面的经验,同时呼吁全球各国应重新审视贸易平衡问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表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该对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进行反思,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注意扩大国内进口需求。
在9日~12日举行的世界出口发展论坛期间,《201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首次向全球发布。“就业、全球化和发展”成为报告的副标题。它回顾了过去30年里,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方面的经验,但同时也呼吁全球各国应重新审视贸易平衡问题。
对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反思
在报告发布会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表示,过去许多国家过分依赖出口,但不是所有这些国家都能获得成功。在后危机时期,全球需求不再强劲,世界各国应更加重视贸易平衡问题。
报告指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发达经济体主要出口市场萧条的打击最严重,因此也最果断地通过刺激措施增加国内需求。这使中国GDP增长率在2009年第二季度就开始加速,并再次促进了就业和生产能力提高。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则紧随其后,引领了这次全球经济复苏。
然而,发达国家的复苏依然不稳定、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复苏特点仍然是严重依赖出口。刺激出口的主要渠道则越来越偏离美国,转向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
素帕猜认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该对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进行反思。由于美国将不再充当出口的主要市场,任何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都不可能在近期承担起这一角色,因此出口导向型增长的余地越来越小,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注意扩大国内进口需求。”
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龙永图则表示:“内需拉动型的经济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城镇化则取决于创造就业,而创造就业需要出口。因此,就中国仍有5亿多农民的现状来看,在城市化进程中并不需要停止或者减少出口。”
龙永图进一步谈到,城市化需要出口推动,这是一个历史趋势。发达国家要有耐心,等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这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转型,它需要一个过程。而在现阶段,出口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生产率与工资的又一种平衡
“在危机爆发之前,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已经低迷不振。而在贸易失衡触发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的失业率达到了过去40年来的最高点,失业成为当今最紧迫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在复苏过程中的经济政策,必须把创造就业作为一个优先事项。”素帕猜强调。
根据报告所指,在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过程中,美国仍然需要处理800万人失业的问题。而由于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全球市场需求预期仍然扑朔迷离。虽然在2010年全球GDP可望增长约3.5%,但如果找不到新的动力来源,大多数国家的增长率可能会在2011年再次下跌。
素帕猜就此提出建议,使劳动力收入增长与生产率增长保持一致,将可以提升国内需求,进而扩大进口,解决就业难题。
报告指出,增加国内需求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前提是制定合理的收入政策,即按照生产率的增长而增加劳动者工资,这样可以使消费水平与生产率同步提高,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如果按生产率调整工资,可以防止需求增长超过供应潜力,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素帕猜进一步分析表示,工人们没有钱,怎么会有购买力?如果他们增加了工资,就会带来更多消费,企业利润随之增加,继而追加更多投资,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实际上,国内需求增长对创造就业的作用在过去被忽视了,宏观经济政策亟待对其重新定位。
此外,素帕猜还指出:“在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应有劳资谈判的制度安排,以保证劳动者工资能够按照生产率增长随时增加。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进口依赖,抑制通货膨胀,并解决失业难题。”
世界出口发展论坛语录
如果每个国家都想扩大出口,世界会怎样?难道我们把产品出口到月球上去吗?在后危机时期,各国保持进出口更加平衡非常重要。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素帕猜
贸易保护是由国家的关税、各种补贴和调控造成的。要逐步消除阻碍和壁垒,政府间最需要的是进行谈判。
——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
中国始终坚持开放的贸易政策,立足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目前中国的外贸政策仍是坚持稳定出口、积极扩大进口的一贯方针。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
在巨大的国际贸易版图中,原材料生产商发挥着重要作用。残酷的现实是,在价值链分配上,他们只是大象旁边的一只苍蝇。
——国际公平贸易标签组织首席执行官罗伯·卡梅伦
中国企业要改变现状,必须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
——全球化战略专家潘卡·杰梅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