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建三大银行暗战再融资
2010-08-18 14:43586
在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上市之后,中行、工行、建行的再融资便迅速提上日程。
“一家国有银行高层透露,目前几大行的再融资基本已无悬念。建设银行或将拔得头筹,于10月、11月间率先进行两地配股。而中行有望紧随其后。7月底最新融资方案才获得董事会批准的工行或将落在最后。
银行再融资注定要成为2010年贯穿始终的资本市场话题。在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上市之后,中行、工行、建行的再融资便迅速提上日程,而身为各行大股东的汇金公司也拟分批举债总计约1800亿元,以参与认购。
一位接近汇金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迫于资本金的压力,三大行都有意在年内完成再融资。根据当前的进程,方案已经在股东大会获批的建设银行或将拔得头筹,于 10月、11月间,率先进行两地配股。而资本金相对紧张的中行有望紧随其后。7月底最新融资方案才获得董事会批准的工行或将落在最后。
至此,旷日持久的银行再融资棋局终于尘埃落定。
短兵相接
数位受访的银行高管表示,虽然三大行再融资方案最终都以A+H两地同时配股为主,孰先孰后对市场的冲击相对有限,但仍认为有“争”的必要:因为最终时间的敲定,取决于汇金发债后,将以怎样的原则安排再融资的时间次序。
中行就曾在再融资问题上,率先“冒过险”。在决策层尚未就银监会上报的银行再融资报告做出批复前,在董事会上提出了发行可转债的计划。中行和大股东方面都希望利用上半年的时间窗口,先发一部分可转债解燃眉之急。
不过,由于中行在6月抛出400亿可转债后,市场反响良好,也促使决策层下决心推动银行再融资。
此后,银监会牵头上报的第一个再融资报告获批,银行再融资得以名正言顺地开展。银监会之所以“打这个报告”,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证监会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及A股容量,并未直接受理各行再融资的申请。为了稳定各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统一上报了各行对于再融资规模和方案的大体设想。这一报告同时也经过了证监会和汇金公司的会签。
在银监会看来,再融资方案顺利获批,资本金补充问题得到了保障;而在证监会看来,这意味着决策层认可了“A少、H多”的融资原则;在国有大股东看来,这表明,决策层认可了其在H股持股比例不降低的底线。这种理解上的微妙差异,却引发了各行融资方案的大调整。
方案趋同
为了不触及“国有股股东在H股控股比例不降低”这一大股东设定的红线,各家银行原有方案不得不再次进行调整。其中,建行提出的定向增发方案在递交董事会讨论当天(3月26日)被临阵叫停,直到4月29日,建行董事会通过了“A+H”两地同时配股的再融资方案,比例拟为每10股配售不超过0.7 股,筹资金额不超过750亿元,A股和H股配股比例相同。
此后,原定以A股可转债加H股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中行和工行,也陆续表示,将通过A+H两地配股的方式进行筹资。
“为在年内完成再融资,中行高层曾亲自出面,直接找到银监会和证监会的高层,探讨年内完成融资的可行性。”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称。
由于最初的方案已经有较大程度的修改,银监会只得再次出面,牵头向决策层提交了另一份关于银行再融资的报告,并最终获得了认可。
尽管建行的再融资方案在第一轮提交董事会审批过程中遭遇坎坷,但由于其最终上会的方案一步到位地满足了各方诉求,所以后续的审批进程十分顺利,反倒后来居上。
该方案在6月24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并于7月30日得到了银监会的审批授权。进程领先于其他两家银行。
由于再融资方案中途发生较大的修改,直到7月初,中行两地配股方案才获得董事会的通过,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推进,中行完成全部审批的时间将略晚于建行。
工行A+H两地配股融资450亿的方案,更是直到7月底才经董事会讨论通过。
一家国有银行高层透露,目前几大行的再融资基本已无悬念。
资本管理缺乏经验
“几家大型银行在同一年内密集推进融资和再融资,这种情况在国际上非常罕见,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在资本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没有能够未雨绸缪。”面对大行再融资的纷繁景象,一位外资投行高管感慨道。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高管也坦承,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缺乏动态资本管理的意识,没有及早设立合理的资本管理目标,到了资本金告急、贷存比触线时,才想到需要应急”。
面对“撞车”,一位深度参与再融资的大型商业银行高管认为,如果没有更好的资本补充机制,恐怕三五年后,国有商业银行集体再融资的局面还将重新上演。
根据一位国有银行家测算,仅按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在现有基础上,每年贷款平均增幅15%,风险权重贷款增加约占贷款增加额的85%计,四大行在今后五年内风险权重贷款将增加15万亿元。
按监管部门不低于11.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五年共需增加资本占用1.73万亿元。再以四家银行2009年净利润3500余亿元为基础,今后五年平均增长 12%计,可实现净利润2.5万亿元,如按50%利润留成作为资本补充,则五年内共计还有资本缺口约4800亿元。
据《新世纪周刊》
银行再融资注定要成为2010年贯穿始终的资本市场话题。在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上市之后,中行、工行、建行的再融资便迅速提上日程,而身为各行大股东的汇金公司也拟分批举债总计约1800亿元,以参与认购。
一位接近汇金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迫于资本金的压力,三大行都有意在年内完成再融资。根据当前的进程,方案已经在股东大会获批的建设银行或将拔得头筹,于 10月、11月间,率先进行两地配股。而资本金相对紧张的中行有望紧随其后。7月底最新融资方案才获得董事会批准的工行或将落在最后。
至此,旷日持久的银行再融资棋局终于尘埃落定。
短兵相接
数位受访的银行高管表示,虽然三大行再融资方案最终都以A+H两地同时配股为主,孰先孰后对市场的冲击相对有限,但仍认为有“争”的必要:因为最终时间的敲定,取决于汇金发债后,将以怎样的原则安排再融资的时间次序。
中行就曾在再融资问题上,率先“冒过险”。在决策层尚未就银监会上报的银行再融资报告做出批复前,在董事会上提出了发行可转债的计划。中行和大股东方面都希望利用上半年的时间窗口,先发一部分可转债解燃眉之急。
不过,由于中行在6月抛出400亿可转债后,市场反响良好,也促使决策层下决心推动银行再融资。
此后,银监会牵头上报的第一个再融资报告获批,银行再融资得以名正言顺地开展。银监会之所以“打这个报告”,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证监会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及A股容量,并未直接受理各行再融资的申请。为了稳定各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统一上报了各行对于再融资规模和方案的大体设想。这一报告同时也经过了证监会和汇金公司的会签。
在银监会看来,再融资方案顺利获批,资本金补充问题得到了保障;而在证监会看来,这意味着决策层认可了“A少、H多”的融资原则;在国有大股东看来,这表明,决策层认可了其在H股持股比例不降低的底线。这种理解上的微妙差异,却引发了各行融资方案的大调整。
方案趋同
为了不触及“国有股股东在H股控股比例不降低”这一大股东设定的红线,各家银行原有方案不得不再次进行调整。其中,建行提出的定向增发方案在递交董事会讨论当天(3月26日)被临阵叫停,直到4月29日,建行董事会通过了“A+H”两地同时配股的再融资方案,比例拟为每10股配售不超过0.7 股,筹资金额不超过750亿元,A股和H股配股比例相同。
此后,原定以A股可转债加H股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中行和工行,也陆续表示,将通过A+H两地配股的方式进行筹资。
“为在年内完成再融资,中行高层曾亲自出面,直接找到银监会和证监会的高层,探讨年内完成融资的可行性。”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称。
由于最初的方案已经有较大程度的修改,银监会只得再次出面,牵头向决策层提交了另一份关于银行再融资的报告,并最终获得了认可。
尽管建行的再融资方案在第一轮提交董事会审批过程中遭遇坎坷,但由于其最终上会的方案一步到位地满足了各方诉求,所以后续的审批进程十分顺利,反倒后来居上。
该方案在6月24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并于7月30日得到了银监会的审批授权。进程领先于其他两家银行。
由于再融资方案中途发生较大的修改,直到7月初,中行两地配股方案才获得董事会的通过,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推进,中行完成全部审批的时间将略晚于建行。
工行A+H两地配股融资450亿的方案,更是直到7月底才经董事会讨论通过。
一家国有银行高层透露,目前几大行的再融资基本已无悬念。
资本管理缺乏经验
“几家大型银行在同一年内密集推进融资和再融资,这种情况在国际上非常罕见,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在资本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没有能够未雨绸缪。”面对大行再融资的纷繁景象,一位外资投行高管感慨道。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高管也坦承,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缺乏动态资本管理的意识,没有及早设立合理的资本管理目标,到了资本金告急、贷存比触线时,才想到需要应急”。
面对“撞车”,一位深度参与再融资的大型商业银行高管认为,如果没有更好的资本补充机制,恐怕三五年后,国有商业银行集体再融资的局面还将重新上演。
根据一位国有银行家测算,仅按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在现有基础上,每年贷款平均增幅15%,风险权重贷款增加约占贷款增加额的85%计,四大行在今后五年内风险权重贷款将增加15万亿元。
按监管部门不低于11.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五年共需增加资本占用1.73万亿元。再以四家银行2009年净利润3500余亿元为基础,今后五年平均增长 12%计,可实现净利润2.5万亿元,如按50%利润留成作为资本补充,则五年内共计还有资本缺口约4800亿元。
据《新世纪周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