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全球“补时港口” 高效率值得深圳学习
站在九龙半岛西北部的葵涌码头,放眼望去,岸吊耸立,来来往往的货柜车川流不息。因为空间有限,这里集装箱往往需要摞至六七层高。但令人称奇的是,葵涌码头集装箱在搬运腾挪中耗时极少,这个香港最大的国际货柜码头成了国际著名的“补时港口”:那些在运输过程中被延误的时间,可以在香港得以补偿。
这一个小小的侧面,可以反映出香港航运港口业为何如此成功:凭着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和一站式服务能力,对海陆空货物应付自如。“如果深圳一定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那么我认为这个学生的发展前景肯定是越来越好。”香港贸发局助理首席经济师何达权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学生”总有一天会赶上“师傅”。不过,他话锋一转:香港虽然面临着其他港口的竞争压力,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仍然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也是很值得深圳思考和学习的。
创新举措提升效率
从葵涌货柜码头的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控制中心往外看,满眼都是一排排红色的岸吊,整个码头很少能看到正在作业的工人。“我们这里高度自动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自主开发的码头集装箱装卸综合管理系统非常先进,两个吊岸一天可以处理5个大型货轮上下货物。
“单从硬件看,深圳和香港的差距已经很小,香港值得深圳学习的是它的高效率。”香港物流协会会长黄辅华表示。
黄辅华说,香港港口自动化操作效率在全球可以说是最高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香港港口想出很多高效率的经营办法,例如针对空间狭窄,香港港口自主开发世界一流的码头电子管理系统,可以事无巨细地显示码头内集装箱的各种资料,并率先专门发明了由电脑控制搬运集装箱的电子龙型吊机。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中流作业”,集装箱货轮在码头附近水域将集装箱趸给小船,节省进港费用和等候时间,这在国际上也是很少见的。
香港立法会议员(航运交通界)刘健仪表示,香港海关、检疫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为货物提供最为简便和快捷的通关手续和海关流程。为了提高效率,香港政府还大力发展“电子物流”,支持物流服务的信息联通建设,如与国际接轨的“香港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提供中立而开放的电子平台,帮助行业减少文书工作量及处理时间,从而节省大量资源,降低成本以及出现人为错误的机会。最近香港还推出货车智能资讯系统,帮助货车报关、安排智能调配等。
发展高增值服务
“香港港口服务质量是全世界公认最好之一的,在航运网络方面,香港也有很大优势。”香港货柜车车主联会主席黄基表示,香港航运网络伸向全球500多个地点,目前珠三角地区前往非洲、南美洲、亚洲等线路的货物大部分还是选择经香港中转,深圳在这方面拓展的空间很大。
除了网络遍及全球,很多客户还很看中香港在航运业的“资历”和专业化。香港航运业已有160多年历史,在世界各地航行的船舶当中,超过1100艘船只由香港船公司拥有和管理。另有上千家与航运业有关的公司在港经营。
黄辅华强调,香港的航运定位于高增值服务,即香港要为全球市场和内地提供高增值的航运、物流服务。在这背后,有一条比较完善的服务链。例如香港在航运、物流方面的金融融资服务做得很大很好,企业融资相当方便。
“与集装箱航运有关的船舶注册、融资、保险、经纪、仲裁、验船、维修等,这些方面香港都领先内地港口,也是香港目前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黄辅华说。
黄辅华认为,政府应注重发展航运业群活动,发展航运相关的服务功能对提高航运中心的附加值和地位是很重要的。深圳集装箱的吞吐量会越来越大,但是在提升附加值和服务方面仍有差距。
专才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香港航运港口业的成功,人才的高素质、国际化和注重培养也是一大关键。香港积聚了大量全世界最为优秀的物流人才,目前有20万人从事物流产业,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集装箱码头来说,香港码头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熟练有数,这意味着有比其他港口更高的效率。香港码头每小时平均装卸40个标箱,2个岸吊一天能处理5个大型货轮上的数千个货柜,电子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正是这些专业技术人士,使香港在运输市场占有强大的人才优势。
香港对人才培训非常重视,例如设立有一个继续教育基金,只要是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申请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政府可以给予上限为1万元的补贴。
“在人才培养方面,香港政府的经验值得深圳借鉴。”黄辅华认为,深圳不仅要成为集装箱大港,也要成为中国航运、物流等领域人才中心,其中可以利用香港丰富的高校资源,培养高端现代物流人才,使深圳成为现代物流业人才培养、聚集的“高地”。
制度运作透明高效
对于香港港口航运业,不少受访者表示,香港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和透明高效的制度运作,也是一大优势,是吸引众多国外大客户的原因之一。
刘健仪说,内地相关法律法规进步得很快,但只有严格依法办事,与国际惯例接轨,才能给更多国际客户信心,同时行政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