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不办个人业务?
圣元奶粉含有激素?武汉3名女婴家长的质疑,让平静了许久的国内奶粉市场再掀波澜。
圣元奶粉含有激素?武汉3名女婴家长的质疑,让平静了许久的国内奶粉市场再掀波澜。最早是空壳奶粉、后来是毒奶粉,现在又来了激素奶粉,实在是令人担忧。既为婴儿的食品安全担忧,也为国产奶粉的声誉担忧。
女婴性早熟,到底是不是奶粉的错?相信不仅家长关心,企业也会关心。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希望能有个说法;企业关心的是产品的信誉,不能不有个说法。
据早熟女婴的家长反映,奶粉企业的营养部门曾找过他们,并电话询问过是否要求赔偿20万。果真如此,只能说这家企业的危机公关部门不太聪明——真这么干,只要钱赔出去了,不是你的错也是你的了。对企业来说,最好还是由权威部门给个说法,让家长定心,也让企业安心。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希望有个说法,权威部门却好像不愿给说法。按家长的说法,工商局让他们找质检所,质检所却不接受个人的检测申请。而记者的调查也证实:质检机构不查奶粉里的激素,而药监则只查保健食品、不查奶粉。对了,药监机构也不接受“个人业务”。
看来,不接受个人业务的风气,已经蔓延到权威机构了。我还一直以为,只有银行才不待见不是VIP的散户呢。银行不待见小户,考虑的是业务办理的成本和收益,还算说得过去。质检、药监不办“个人业务”,难道也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是不是觉得个把孩子性早熟了点,算不了什么大事?觉得犯不着为了几例 “个案”,就劳权威机构的大驾?还是要等更多的孩子出了问题、更多的家长提出疑问,才能请得动权威机构的“真神”?
整理近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在检测标准之内”的说法俯拾皆是。我们的标准漏过了那么多“病从口入”的东西,却对馒头是方是圆、辣酱如何分级颇有兴趣。就像某些高档小区的保安,他们的主要业绩,是把没带门卡的住户拒之门外,而入室盗窃的小偷,则常常不在他们的“业务范围”,也不为此承担任何 责任。
除了“不在检测标准之内”,现在又多了一条“不接受个人申请”,更让消费者觉得维权无门。与生产商、销售商、行业协会这些“大户”相比,我们总是个人的,想要检测,难道只能靠他们自发自觉了吗?
值得庆幸的是,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也发话了——“已将事态上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并由其向国家主管部门汇报恳请查明事实,给全社会一个科学严谨的交代”。这下好了,不是个人了。谁来检测?谁来给个说法?请工商、质检、药监讨论一下,哪怕“石头、剪子、布”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