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评级巨头说"不"
2010-07-20 11:14341
“美国被降级了”;“美国永远不会失去顶级信用级别的神话破灭了”;“中国的信用等级首次高于美国”;“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首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评级机构险信息” ……
“美国被降级了”;“美国永远不会失去顶级信用级别的神话破灭了”;“中国的信用等级首次高于美国”;“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首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评级机构险信息” ……
2010年7月11日,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全球50个典型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被重新改写;而改写者不是一向独霸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而是来自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
这一天,大公国际在北京高调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份象征着向三大国际巨头“挑战”的报告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国际信用评级界的关注和热议。它的出现,对国际信用评级界而言无异于一场地震。
“外界的各种反应,我们早有预料;我们也知道这个报告一旦公布就一定会引发国际性争论,但我们别无选择。”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对外界的反应冷静淡定,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谁会想到一个中国的评级机构能够发布全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但我们不怕质疑,至于西方发达国家认不认可,我们不管,但这个事总得有人来做。”
“中国版”国家信用评级问世
大公国际和关建中的这次“出手”,其速度之快和发力之猛,着实令一些国家和机构措手不及,而且也超出了记者的意料。因为就在6月27日,即大公国际的信用等级报告发布前十多天,在信用评级业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关建中曾告诉记者“大公国际将在近期向全球发布国家信用风险信息”。而对于记者“会给美国评什么级别”的好奇提问,关建中当时神秘回答“现在还不能说,到时候你看吧,可以预料将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中国信用评级首次高于美国
2010年7月11日,注定会成为国际信用评级业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而同时被载入国际信用评级业史册的,还有这家中国民营企业――大公国际。因为在此之前,国家主权信用的评级权一直被西方机构、特别是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所垄断,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的评级机构或公司一直未能介入,而中国等国家也只能被动接受由西方评级巨头给出的信用等级。
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的一份报告将这一历史改写甚至颠覆。
7月11日,大公国际在北京高调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也许对于外行人而言,这一评级结果的简单化、通俗化的解读就是“中国主权国家信用等级首次高于美国”;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一报告的内容显然要复杂得多,其标志意义更是历史性的。
大公国际国家风险部总经理林文杰对报告介绍说,这50个国家分布于全球各洲:欧洲20国、亚洲17国、北美2国、南美6国、非洲3国和大洋洲2国;这5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90%。
他认为,从整体信用水平看,本币投资级以上级别(BBB-及以上)的国家占72%,投机级(BB+及以下)国家占28%;外币投资级以上级别国家占74%,投机级占26%。从本外币级别一致性看,本外币信用级别相同的国家有38个;本币级别低于外币级别的国家有3个;本币级别高于外币级别的国家有9个,基本反映了世界主要区域信用风险的典型特征,以及国家信用风险在世界范围的布局及变化情况。
透过报告中的这些枯燥又专业的术语和数字,业内人士发现了大公国际报告中的本质性亮点――大公国际给予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明显高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结果,但对欧美18个国家的评级则一致低于后三者。50个国家中存在明显级别差异的国家占到了总数的54%。
另外,大公国际的这份报告中,对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希腊、冰岛等18个国家的评级,均低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因为 “这些国家的财政风险已经成为该国国内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来源,也是世界范围内有可能引起经济二次探底的主要风险源。”报告解释说。
与此相反,对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9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大公国际给予了高于三大国际评级巨头所给出的评级。理由是“这些国家经济的增长潜力长期稳定,财政稳健性、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日益增强。”
2010年7月11日,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全球50个典型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被重新改写;而改写者不是一向独霸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而是来自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
这一天,大公国际在北京高调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份象征着向三大国际巨头“挑战”的报告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国际信用评级界的关注和热议。它的出现,对国际信用评级界而言无异于一场地震。
“外界的各种反应,我们早有预料;我们也知道这个报告一旦公布就一定会引发国际性争论,但我们别无选择。”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对外界的反应冷静淡定,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谁会想到一个中国的评级机构能够发布全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但我们不怕质疑,至于西方发达国家认不认可,我们不管,但这个事总得有人来做。”
“中国版”国家信用评级问世
大公国际和关建中的这次“出手”,其速度之快和发力之猛,着实令一些国家和机构措手不及,而且也超出了记者的意料。因为就在6月27日,即大公国际的信用等级报告发布前十多天,在信用评级业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关建中曾告诉记者“大公国际将在近期向全球发布国家信用风险信息”。而对于记者“会给美国评什么级别”的好奇提问,关建中当时神秘回答“现在还不能说,到时候你看吧,可以预料将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中国信用评级首次高于美国
2010年7月11日,注定会成为国际信用评级业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而同时被载入国际信用评级业史册的,还有这家中国民营企业――大公国际。因为在此之前,国家主权信用的评级权一直被西方机构、特别是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所垄断,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的评级机构或公司一直未能介入,而中国等国家也只能被动接受由西方评级巨头给出的信用等级。
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的一份报告将这一历史改写甚至颠覆。
7月11日,大公国际在北京高调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也许对于外行人而言,这一评级结果的简单化、通俗化的解读就是“中国主权国家信用等级首次高于美国”;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一报告的内容显然要复杂得多,其标志意义更是历史性的。
大公国际国家风险部总经理林文杰对报告介绍说,这50个国家分布于全球各洲:欧洲20国、亚洲17国、北美2国、南美6国、非洲3国和大洋洲2国;这5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90%。
他认为,从整体信用水平看,本币投资级以上级别(BBB-及以上)的国家占72%,投机级(BB+及以下)国家占28%;外币投资级以上级别国家占74%,投机级占26%。从本外币级别一致性看,本外币信用级别相同的国家有38个;本币级别低于外币级别的国家有3个;本币级别高于外币级别的国家有9个,基本反映了世界主要区域信用风险的典型特征,以及国家信用风险在世界范围的布局及变化情况。
透过报告中的这些枯燥又专业的术语和数字,业内人士发现了大公国际报告中的本质性亮点――大公国际给予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明显高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结果,但对欧美18个国家的评级则一致低于后三者。50个国家中存在明显级别差异的国家占到了总数的54%。
另外,大公国际的这份报告中,对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希腊、冰岛等18个国家的评级,均低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因为 “这些国家的财政风险已经成为该国国内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来源,也是世界范围内有可能引起经济二次探底的主要风险源。”报告解释说。
与此相反,对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9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大公国际给予了高于三大国际评级巨头所给出的评级。理由是“这些国家经济的增长潜力长期稳定,财政稳健性、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日益增强。”
0